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交小灵通     
正【习近平同吉布提总统盖莱就中吉建交40周年互致贺电】1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吉布提总统盖莱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建交40年来,中吉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2017年11月,你来华进行国事访问,我们共同宣布中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我高度重视中吉关系发展,愿同你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40周年为契机,巩固两国政治互信,深化共建  相似文献   

2.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12,(15):8-9
胡锦涛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 7月19日上午,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及南非总统祖马、贝宁总统亚伊、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吉布提总统盖莱、尼日尔总统伊索夫、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佛得角总理内韦斯、肯尼亚总理奥廷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出席。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5月初,法新社等媒体报道称"中国正在与吉布提协商建立海外军事基地",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此回应称:"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符合各国利益,也是中吉两国和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中方愿意也应当为此做出更多贡献。"这一表态引发外界更多联想。而此前,吉布提作为中转站,在中国的也门撤侨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吉布提是法国在非洲最大的军事基地、美国在非洲惟一的军事基地  相似文献   

4.
<正>7月11日,新华社发布了一条"短新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暨部队出征仪式在广东湛江某军港码头举行。该消息全文不足250字,低调之中内涵却极为丰富,掀起世界舆论的关注热潮。自2015年中国外交部首次透露有意在吉布提修建"后勤保障设施",至今将近两年过去,靴子终于落地。中国军队"走出去"可谓是利己利他,既可为保障中国日益扩大的海外利益提供支持,也有助于为护航、维和、人道救援等  相似文献   

5.
<正>近期,吉布提等国"邀请中国设立海外基地"一事引发了国际社会诸多关注。海外基地,是一国在国土之外设立的承载军事或后勤补给等相关功能的据点。但一说起海外基地,往往让人联想起殖民主义统治和冷战时期大国的对抗,有殖民扩张、谋求霸权、侵犯他国主权的印象,也容易招致相关国家的反感和国际社会的警惕。从历史上看,能够在海外设立军事基地的国家,不是"霸权国"就是"霸权挑战国"。在殖民时代,美、英、法、德、俄、日、意等国都设有海外基地。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就是以海外基地为桥头堡,不断侵蚀中国主权,进行殖民主义扩张。二战后,海外基地又成为美苏全球争霸的工具。  相似文献   

6.
张钢 《科技信息》2013,(5):96-96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的"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的内容令人瞩目。相对于海洋、太空物质空间来说,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虚拟空间,是现代化科技的产物。网络在推动着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其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有效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和责任。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际形势正处于新的历史转折点,国际安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如何应对成为其能否和平崛起的关键。聚焦"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评估与战略选择:历史与现实的考察"这一主题,与会学者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不断经历着"自视"与"他视"的形塑过程。尽管中国对于国际安全环境的认知和战略选择不断升级,但当今外部世界对中国形象的认知较为复杂。中国周边环境的特征决定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趋向,未来中国的周边环境仍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中国需要密切关注相关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疑虑及其消极影响。此外,在全球治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突出的背景下,全球治理体制变革需要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虚拟化技术正成为全球的热点,并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关注。利用VMM来解决安全和可靠性问题,将是我国研究VMM很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一切优秀成果的全方位的突破和更新都离不开科学技术工具,也离不开理论本身的发展。"法律与科技"问题是法理学重要的构成部分,有关科技的法律也已成为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安全生产领域既包括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也包括众多的边缘和交叉内容,并在当代展现出了现实性、多样性的特点。当然,对安全生产这一大科学领域的多样性、现实性的探讨并不是简单地采纳新技术或简单地引入即可实现的,而是需要注重对科学、技术、文化、意识、法律等多方面之间的矛盾和互动关系,并关注他们的实践,从而推动安全生产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1月,吉布提总统伊斯梅尔·盖莱访华,中吉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此举标志着中国在非洲之角的影响力向更高层次提升。非洲之角是非洲大陆东部伸进阿拉伯海域的一个半岛,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四国。这片区域东眺印度洋,与阿拉伯半岛隔着一条狭窄的曼德海峡,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近年来,中国以政局相对稳定、基础条件较好的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为优先重点,深耕非洲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人类学研究离不开国学,国学研究的深入同样也离不开人类学的视角,作为人类学工作者应考虑如何将这两门学问结合起来,以最大地发挥其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的作用。人类学不能局限在只关注边缘和弱势群体上,也应该关注主流社会,加强其在主流社会中的应用性,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中国外交的一条主线就是深度参与全球治理,并谋求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涵盖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环境、人权保障等多个领域,妇女发展和性别平等也已成为其中的重要议题。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性别平等成为主要目标之一。同时,各国在消除性别歧视、推动性别平等领域,也做出了很大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徐秀军:发展中国家身份这个议题如今变得这么"热",其背后反映的是各个国家对于权利与义务在全球治理、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等一系列领域当中重新分配的关注。对中国来说,这不光是一个压力源,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而且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机遇,也是全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发达国家目前针对的是中国,但其针对的也是整个发展中国家群体,  相似文献   

14.
魏亮 《世界知识》2014,(24):40-42
<正>自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以来,尤其是2010年12月"阿拉伯之春"运动爆发后,中东地区再度成为全球难民问题的"重灾区"和焦点。在当前中东地区政治格局分化调整的浪潮中,美欧与地区大国更多地将注意力和资源投入到ISIS崛起、叙利亚动乱、伊朗核危机等问题上,作为非传统安全重要议题的难民问题未引起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和重视。值得关注的新变化中东难民问题是历史和现实交织的产物。地区内既有难民输出国,也  相似文献   

15.
正全球视野已成为当下的热词。刚过去的5月,上海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所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亚信峰会,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也是世人能够挖掘中国性格与信号的丰富信息源。同时,习总书记在上海调研时也说到,"上海要始终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个细节能够发现习总书记对上海改革的关注度。在调研上海自贸区时,习近平谈到自贸区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可见,国家对于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农业是一个重要碳源和巨大碳库,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农业。发展低碳农业,不仅可以调整以高碳、高投入、高污染的石油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且可对工业产生的"三废"污染起到重要缓冲作用,这对于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广东来说,是刻不容缓的。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野蛮生长"后,城市必将进入"智慧生长"的新阶段。城市的好坏和未来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现在与将来、梦想与下一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城市化运动成为全球广为关注的一道奇观,而在城市化运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遇到很多问题、困惑与挑战。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宏大愿景,目前,上海、宁波、无锡、深圳、武汉、佛山等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也渐次推出。2011年,智慧城市将持续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热点,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已蔚然成风、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8.
刘云生 《世界知识》2023,(13):60-61
<正>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在非洲设立十个鲁班工坊,向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倡议。一时间,承担鲁班工坊建设的国内职业技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纷纷响应号召,迅速在肯尼亚、南非、马里、尼日利亚、吉布提、埃及、科特迪瓦等国建立了鲁班工坊。其中,由中国和吉布提的职业技术院校与亚吉铁路承建方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共建的吉布提鲁班工坊,是中国在非建立的第一家鲁班工坊,  相似文献   

19.
"物联网"被世界普遍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其优势就在于通过资源利用的智能化,最终取得经济和技术的高效益。"物联网"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最终将提高中国绿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苏南科技开发》2006,(4):26-26
一年前的今天,本刊特制作专题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势在必行"的命题,呼吁创建节约型社会。时隔一年,随着资源之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日益凸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呼声一浪高于一浪。3月下旬,江苏省专门召开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会。大会提出要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诸层面加快推进建设节约型社会。创建节约型社会离不开政府的制度保障,离不开企业的添砖加瓦,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而科技创新可谓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面对全球范围内掀起的节能、环保浪潮,对照其他国家进行的一系列科技革新,中国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的苏南地区如何在这条道路上走好走稳,本刊将一如既往地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