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铁了心要把萨达姆撵下台,并不断放出狠话,其中尤以副总统切尼的讲话最为严厉,切尼称:如果美国不抢先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会落入恐怖分子之手”,这将是“对美国的致命威胁”。那么,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伊拉克到底有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联合国为此专门成立了伊拉克“武器核查小组”,  相似文献   

2.
“胜利者是不受责怪的”,可有时也有例外。布什和布莱尔虽然打胜了伊拉克战争,却被“情报门”事件折腾得够呛,而且问题正从最初的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门”演变为涉及“双布”是否故意误导或欺骗公众的“诚信门”。在一系列虚假情报中,当数“铀情报”和“45分钟情报”最为抢眼。去年9月24日,英国政府公布长达50页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指控“巴格达当局有使用生化武器的军事计划”,并且“一直企图从非洲获取相当数量的铀”。该报告还断言:“情报显示,伊拉克武装部队可在45分钟之内部署生化武器。”布什在今年…  相似文献   

3.
7月17日,参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调查的英国微生物专家和国防部生化武器顾问凯利博士自杀身亡。消息传出,英国各界无不震惊。围绕凯利事件展开的独立司法调查使事件逐渐明朗起来。调查的最终结果会怎样,它对布莱尔的命运和英国的政坛将会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4.
时机显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美国大选之后、总统就职之前的1月12日,白宫宣布:美国在伊拉克的武器核查小组已经结束使命,在美国发动伊战前伊拉克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此一来,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两大理据——萨达姆政权支持恐怖组织、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已被美国自己否定。可是让人遗憾的是,布什仍宣称他对发动伊战“不感到遗憾”。除了部分国会议员发出质疑之外,美国国内似乎也没多少人认真对待这一问题。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多数美国人对布什第二任期抱有期待。研究美国的学者常对美国怀有“爱恨交织”的复杂情结。美国国内…  相似文献   

5.
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时紧时松的周旋对双方都有好处。联合国专家小组核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斗争,实际上最直接地体现了美国和伊拉克之间的矛盾,它犹如一座活火山,在经过一个月的“休眠”期后,9月中旬再度喷发。互不信任你进我退据联合国前几批专家小组报告,他们在伊拉克核查期间通常乘坐“缓慢的汽车”去工作地点,所以,在他们到达之前那些“制造核武器的材料与设备”极有可能已被伊方转移。于是,联合国负责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特别委员会决定,自9月中旬起专家小组将乘坐飞行时速高达280公里的德国产直升机  相似文献   

6.
16日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撤离伊拉克,返回在巴林的基地待命。22日,负责销毁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委会主席埃克乌斯宣布,伊拉克已同意立即无条件地允许联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引发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战争的合法性问题、伊拉克安全问题、大国关系问题、“文明冲突”问题、跨国恐怖主义与全球化问题、中东的民主化问题、阿拉伯民族主义问题、中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能源问题等。2004年10月11一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和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六届国际问题论坛,就上述热点问题,分成四个主题即“伊拉克战争对国际政  相似文献   

8.
1993年是联合国检查和销毁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第三个年头。伊拉克对联合国武器检查的态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由过去两年多的抵制、对抗逐渐转变为合作,从而使伊拉克在争取取消国际制裁方面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耶路撒冷报》1月29日报道,在萨达姆被美军羁押期间,他向负责审讯他的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乔治·皮罗敞开心扉。皮罗说:萨达姆告诉我,伊拉克曾获得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都已经销毁。关于萨达姆保守这个秘密的  相似文献   

10.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2月14日发布政令,禁止生产和销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伊少年儿童也武装起来了,随时准备战斗。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与俄罗斯近年来针对不同对象都展开了大规模的反恐战争。1999年10月,俄罗斯开始第二次车臣战争,意在铲除车臣非法武装,巩固俄罗斯的领土完整。2001年10月,美国为报复9.11恐怖袭击,发动了针对藏身在阿富汗的“基地”组织及其头世界知识2003年第17期目拉登和塔利班及其首领奥马尔的反恐战争。2003年3月,美国又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旨在推翻萨达姆政权,寻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比较美俄两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可以看出,同样是反恐战,除类似之处外,更有两者间的差异。“貌似”美国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  相似文献   

12.
高瑞婷 《世界博览》2011,(18):75-75
9·11事件直接促成小布什政府向全球“恐怖主义”宣战?但战争打响后,美军没有如愿以偿地在伊拉克搜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一“国家恐怖主义”的罪证.反而让阴谋论者找到了极大的生存空间。围绕着9·11事件的诸多细节,怀疑者一一提出了自己的反问:9·11是不是美国高层一手刻意制造的?恐怖主义的目标是国家?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3,(4):27
美国军方日前正式向参议院公开了战后伊拉克的蓝图,其核心内容是:美军担负战后伊拉克的初期安全“职责”;摧毁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数百万饥饿的伊拉克平民提供紧急食品援助。美国高级官员表示,美国将以多功能“解放者”的姿态进入伊拉克,帮助伊拉克建立起一个“稳定、民主、安全、发展”的政府后离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发动这次战争是在外交遭到很大挫折的情况下开始的。布什政府上台后,一直想拔掉萨达姆政权这颗眼中钉。随着阿富汗反恐战争的结束,布什开始把下一个反恐目标转向伊拉克。美国先是提出了“邪恶轴心”说,声称伊拉克不仅是独裁政权,而且拒不执行联合国决议,继续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与恐怖主义有联系。美国表示有权解除伊拉克的武装。不久美国就开始放话,称可能对伊采取“先发制人”打击。然而,布什政府的主张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就连美国内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可以“先发制人”对伊动武,不必经联合国的批准;但另…  相似文献   

15.
外刊要论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人权Peter Weiss,John Burroughs(分别为纽约核政策律师委员会会长和执行主任)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人类生存权、和平权,以及其他政治和社会经济权利。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自二战后一直存在,但9.11之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到其他国家,已成为某些国家公然发动战争的理由,防止这些武器落到类似“基地”组织手里,正推动着全球反恐行动的展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消除是个政治意愿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合作和执行有关决议。持  相似文献   

16.
化学武器,是利用有毒化学物质造成敌人大量受伤或死亡的武器,是一种极具实战价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武器最早在战争中露面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29年。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围攻雅典城的斯巴达军队就曾将沥青和硫磺混合起来制成抛射物,点燃后投入敌人阵地。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博览》2010,(17):8-9
今年8月底,美军战斗部队将撤出伊拉克。战争已经打了7年,仍没有彻底结束的迹象。同"9·1 1"事件一样,美伊战争也是本世纪第一个10年全球最为深刻的记忆之一。无论在战前还是在貌似即将撤军的今天,几乎没人怀疑"霸主"美国的"斩首"能力。这场在世界第二储油国展开的、以"清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打击恐怖主义"为逻辑起点的非法战争,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杀鸡骇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与伊拉克之间展开了一场引人瞩目的海湾战争。这场战争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莫过于多国部队精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了,它使得人们领略了一番20世纪结束前的军事技术风采。那么,21世纪的武器又将是怎样的呢?可以预测,冷战时期的结束与新的全球关系格局的形成,使得各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必然受到全世界日益强烈的反对。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特别是核大国,已经开始销毁或者缩减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核扩散控制与武器禁运等正在受到越来越严密的国际监督。因此,21世纪的武器可望由进攻型转为防御为主,并且强调对更先进技术的开发运用。 100多位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最近在五角大楼完成的一项关于未来30年军事新技术的综合研究,正是沿着这个思路进行的。这项投资230万美元的研究由五角  相似文献   

19.
魏庆 《科技潮》2005,(4):44-45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国高级官员称,对本·拉登进行的全球抓捕行动,并未能制止“基地”组织寻求制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企图。有情报表明,“基地”组织正将注意力转向化学和生物武器。尽管“基地”组织发动化学战还面临着技术难题,但华盛顿认为拉登已确信只有发动大规模的杀伤性袭击行动才能对美国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行为给予足够的惩罚。因此,美国在制订打击恐怖主义计划时,把对付生化武器袭击列为重中之重,一套完备的生化“免疫系统”已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3月23日,美国前国务卿马德琳·科贝尔·奥尔布赖特病逝,终年84岁。奥尔布赖特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她的外交生涯几乎一直与战争和冲突相伴,因而充满争议。她是鼓吹以武力“捍卫民主价值观”的美国“鹰派”,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力主对南联盟发动轰炸、支持就所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伊拉克实施制裁和战争等。她甚至还公开宣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