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概念转喻理论,探讨转喻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转喻翻译的原则,提出转喻翻译的具体策略。认为翻译是具有转喻性的认知活动,翻译过程中文本的理解和表达皆体现了"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同时指出概念转喻也是一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结合课文中的概念转喻实例阐释概念转喻理论对转喻意义构建和识解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念转喻思维,以提高学生的转喻认知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这对于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式,转喻与语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词、语法以及语篇等层面上,转喻都有所表征。采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比分析体育新闻语篇中的英汉文本,阐述转喻在英语体育新闻语篇的翻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在翻译体育新闻语篇中的转喻现象时应充分考虑读者的主体地位和语篇连贯性因素,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转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同时又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认知方式,和人类思维是紧密联系的,在日常语言中和生活中使用很频繁,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手段。转喻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转喻思维的培养以促进教学。  相似文献   

5.
当前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趋势已从纯粹的思辨转向了运用,这是一种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转喻的研究同样也需要顺应这一研究潮流。对转喻和转喻理据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整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本目的在于为转喻研究的深化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的视角研究一词多义现象,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阐释。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可以提高人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普遍的思维认知方式,转喻对人们认识事物、促进语言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外语词汇教学中,转喻理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外语词汇.本文试图通过转喻的思维模式与词汇习得的关系,探讨它在外语词汇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概念合成理论自Fauconnier & Turner提出以来,它的阐释力已在隐喻、翻译、常规含意的推导等领域得到证实,同时各国语言学家予以评析和完善。本文也试图运用此理论来解释分析言语行为转喻,并且以请求类言语行为为例,分析了请求类言语行为中的前段、核心段、结果段及后段激活整个言语行为,达到言语行为转喻效果的认知过程。进而证明了概念合成理论对言语行为转喻的解释力度。  相似文献   

9.
钟书能  阮薇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14-118
在翻译实践中,为了避免同一词汇的重复,译者往往会选择同义词来玉成其事。其中,上下位词的替代是英汉互译中的最为实用的一种译巧。以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理论和转喻理论等为理论框架,审视汉、英上下位词的构词方式,并分析英汉互译中上下位词的替代认知机制。本研究对我国的汉/英翻译实践与外语教学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对转喻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国外转喻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转喻本质认识和分类上,国内转喻研究表现在理论引进和结合汉语实际的研究上。总体来说转喻理论应用越来越广,研究越来越深入。  相似文献   

11.
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不只是简单的翻译技巧转换和运用.它还涉及到学生语言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的完善、教材的选择和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等诸多因素。基于国内外有关翻译教学的研究理论,结合翻译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为突破口,推动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仲莉 《科技信息》2012,(21):196+243-196,243
本文以身体器官"鼻"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建语料库,尝试从因果转喻、整体部分转喻和范畴特征转喻三个方面去了解并阐释英汉语言中"鼻"的惯用表达形式和概念转喻意义,以期对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3.
操凤玲 《科技信息》2013,(2):244-245
转喻是日常交际中常用的一种语言方式,表示的是一种邻近的借代,转喻的借代方式很多,根据不同的交际需要,人们使用不同的借代方式。本文首先指出转喻的本质是借代,接着具体分析了转喻的四种借代方法及其在交际中的具体运用,最后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及图式理论探讨了语用中的转喻可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转喻被广泛认为是一种修饰手法。修饰学家认为,转喻是语言的一种熟练运用,其目的在于取得表达功能和美感,因此只是一种语言手段。但是从很多转喻的例子来看,对转喻传统意义上的解释已经不够了。鉴于此点,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转喻形成的机制,并介绍了转喻的一些基本特征,如转喻是建立在人们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以及转喻的整体性等。本文还重点介绍了几个理论,如理想化认知模式,指称点理论,激活扩散理论,突显。  相似文献   

15.
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理论、隐喻和转喻等理论分析了英汉基本颜色词“黑”、“白”的认知语义,探讨了这两种颜色词在英汉两种文化中的认知语义异同和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提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当以基本范畴词为核心,重视基本范畴词的学习,重视对多义词中词义变化的讲解、转喻和隐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崔维娜 《科技信息》2011,(31):273-274
本文借用周恩来总理的外交研究转喻思维。通过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总理在外交中使用了言语行为转喻;由货币种类总额代替货币资金总额;直接陈述载体和目标。由此得出,转喻使用范围之广以及其实用价值,而另一方面外交也丰富了转喻这一修辞手段,从而促进转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情态动词意义研究主要观点的分析和比较,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理论和隐喻、转喻理论提出了隐喻和转喻对情态动词理解的这一解释机制,从而尝试解决情态动词几个义项的内在关联。认为隐喻和转喻共同导致了英语情态动词的语义扩展,同时隐喻和转喻也能很好地解释同一个情态动词多个义项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高茵 《科技信息》2009,(22):I0143-I0143,I0145
转喻从传统修辞学的一部分到当代认知语言学的热点研究领域,现已形成了一个较完善的理论体系。本文采用转喻的定义和分类的一种理论框架对欧阳修的著名词作《采桑子》中的转喻现象进行分析,提供了一种更有理据性的分析方法,以期挖掘出在其抽象文字下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语言学转喻理论出发,分析蕴藏在<长恨歌>语言背后的转喻认知机制,进一步指出转喻认知机制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