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和核心,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重要基地,学校教育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需要,创建和谐班级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石。  相似文献   

2.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重要指导方针;党的先进性教育是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通过教育着力提高党员队伍的政治、宗旨、大局、和谐和服务“五种意识”,夯实推进和谐建设的思想基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结底就是要积极推进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这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总目的和总要求,也是找准构建和谐社会着力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徐瑛 《科技信息》2011,(33):I0413-I0414
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心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社会心理在引导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存在一些倾向性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挑战.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以人为本堂堂节冬展罂,把“和谐”灌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地体现出社会心理的和谐与健康。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社会和谐包含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人的和谐两个方面。人与人的和谐体现为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校因其具有的特殊职能,理应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因此,必须认识到构建和谐高校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分析和谐高校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着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和谐”环境下,结合和谐高校的构成因素来探讨和谐高校的建设途径,以求达到在社会“大和谐”下建设高校“小和谐”,用“大和谐”带动“小和谐”,以“小和谐”促进“大和谐”。  相似文献   

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等。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只有每一个基层社区都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实现。这里我们从社区的社会整合建构功能和社会化建构功能进行阐述,说明建构和谐社会应以构建和谐社区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和谐”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很深的渊源,党的历史上的一些理论和政策也体现了和谐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和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四位一体”,有机统一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从促使社会主义公平观的建立,倡导诚信友爱,培养和塑造公民敬业进取精神及团队协作的现代化品格,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营造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等方面,探析了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社会和谐,需要一支作风优良的高素质建设队伍,国家公务员作为其中的管理队伍尤其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它开辟了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和谐,包括个体内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是要洞察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干预不良社会行为和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来,五中全会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抓好的~项重大任务,六中全会更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宫民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黄飞 《科技信息》2009,(28):I0080-I0081
在中国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并明确为执政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构建和谐社区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本文揭示了在现实语境中社区建设的本质所在。追溯了我国社区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我国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尝试性的探析。希望以此来指导和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创建和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属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把和谐写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5.
兰德曼在《哲学人类学》中把人看成是文化的存在物.所以在和谐社区建设中,人的本质作用往往通过民俗文化的习性体现出其"社会的存在",兰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如何建设好和谐社区的文化,其切入点应从兰州人的"历史存在"出发,通过创造性的社区民俗文化调适,使兰州的民俗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中体现出应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容忍的社会,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其本质是“和而不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空间单元。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关键也在社区。在多元的社会中,必须在承认多样、差别和不同的前提下,构建社会主义特色社区,立足区情、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不断地把和谐社会建设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手段之一.体育工作应为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添砖加瓦.体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对于塑造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营造和谐、健康、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团结和激励全国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缪恩玲 《科技咨询导报》2009,(35):243-243,245
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构建和谐社区的意义,然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和谐社区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以人为本做好残疾人工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