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泥泥狗是中原民间艺术中特色独具的一个类型,其间蕴含着多种生殖崇拜观念的意涵,本文拟从观念与形态的关系入手,探讨泥泥狗塑像所传达的女阴生殖崇拜、男根生殖崇拜、雌雄交合的生殖力崇拜的观念,指出泥泥狗塑像的女阴生殖崇拜显位表征遮蔽了另外两种生殖崇拜的意涵和征象,使之长期处于在场缺席的状态而罕为人知,并力图通过分析再次证明,观念是决定泥泥狗美感造型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
庙底沟彩陶代表古代华夏审美文化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制作年代虽已久远,但它的艺术造诣却令人叹为观止.体现了实用和审美双重价值的原始艺术文化,在我们整个民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的重要作用,与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中国的绘画观念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此,从艺术理论研究的角度看,深入探讨庙底沟彩陶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中国工艺美术和中国绘画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彩陶的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品质和相应的文化类型。我国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主要有具象图案装饰和抽象图案装饰两大类,但无论哪一种都跟某些文化观念和意义紧密相联,并且往往还是作为某种文化观念和意义的符号或象征而存在的,在它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内容与形式、物质与精神、实用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生殖崇拜观念广泛影响着国人的民俗礼仪、民间艺术和民间信仰。在人生礼仪方面,诞生礼使人获得社会地位,婚礼成了生命繁衍最重要的程序,寿礼则成为报孝祖先繁衍功德的现实化了的生殖崇拜观念;在民间艺术中,鸟、鱼、莲的造型图案及面塑礼、馍的寓意中都蕴涵了生殖崇拜观念的深层含义;民间信仰中从灵物崇拜到众多的生育神,使民众将“有子万事足”的观念带到了今天。  相似文献   

5.
先民们在彩陶纹饰的描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带有经验性的程式化倾向。这种倾向来自主体的心理视觉经验,以及对形象的观念性审美过程。这二的结合,使得这些彩陶纹饰,既保留了原型的基本形象特点,更多的体现了先民们的主体心理意识,是注重表现而非再现。彩陶艺术中大量的纹饰,充分地运用了写意的手法,从而构成了彩陶艺术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少数民族中较常见的生殖崇拜现象往往和萨满教的性神秘观相关,在萨满教神话仪式以及萨满教巫术操作过程中几乎都有一些与性有关的内容,在萨满教观念中,性器是一个富有巫术力量的神秘器官,在北方民族萨满教后期发展中,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往往结伴而行。  相似文献   

7.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漫长的发展过程。而“新石器”时期是原始社会艺术思想发展最为明显的一个阶段。在这个时期,原始初民就地取材,创造了大量的彩陶。彩陶纹饰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取向,体现了原始的思维特征,当时在彩陶纹饰中运用的形式美法则,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同时也留下了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是追求“顺天应人”,其哲学形态是生命哲学。中华文化传统渊源于生殖崇拜。在生殖崇拜和农耕生活作用下,家和族的观念、数理观念、阴阳五行观念和关联式思考得到长足的发展。华夏天道观把宇宙看作一个生命流程,华夏人道观把人看作宇宙生命流程的分支,所以主张人要循天而为。华夏智慧包括对宇宙人生整体的直觉领悟,也使用概念判断推理,重视灵活掌握真理的互补性,关注各种因素的协调相干效应  相似文献   

9.
审视中国古代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有相当一部分遵循着从写实到图案化、从具象到抽象、从再现到表现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彩陶纹饰、玉器形制以及青铜器纹饰的图案化、抽象化扣表现化的历程描述,指出这一演化规律受到人们装饰技巧的提高、审美意识的深化、艺术观念的需求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0.
“观物取象”的方式和观念,影响了中国自彩陶装饰艺术以来的所有造型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装饰图形设计的基本创作原则和理念,其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依“观物”获得形式——由对自然物象的观察研磨获得概括的艺术形象;二是通过“观物”所取之象——艺术形象来传达其精神内涵凸现其象征性。对该论点的剖析和总结对于今天的设计艺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史前文化可分为“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两大系统。“彩陶文化”又称为“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史前人类的遗址,其中有许多精美的彩色陶器。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典型器物,彩陶艺术在仰韶文化中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古代的彩陶装饰及非洲的木雕艺术的造型规律和艺术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原始彩陶艺术体现出来的“功能美”满足了原始先民在生理、心理及精神(社会)上的三重需求。文章以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及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为对象,论述了其在造型上的实用功能、纹饰上的审美功能以及表现在信仰与文化层面上的社会功能等三重“功能”的“美”。  相似文献   

14.
通过彩陶纹饰这一文化载体可折射出当时人类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先民对图腾的崇拜及创造美的能力.把握新石器彩陶纹饰文化内涵,对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艺术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彩陶艺术是原始社会艺术中卓越的工艺创造。它的纹饰题材多种多样,表达着原始先民们不同的情感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何天龙  熊小平 《科技信息》2011,(10):268-268
本文从一个彩陶花纹的解析中,认识花纹形式的寓意内涵,从该花纹的历史流变中,认识它们的文化史意义;从花纹寓意的解析中,认识它们的图画文字的形式与作用;从彩陶花纹的规律表现中,认识彩陶的形式特征;在这一基础上解析彩陶的一系列符号组合形式,展示彩陶花纹的图画文字的性质与作用;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彩陶花纹的图像语言的命题,揭示出中国彩陶的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巴蜀图语”符号“”与半坡彩陶图纹“”同义,即抽象鱼纹,表示极数“五”,隐含“鱼生人”的生殖崇拜意识。大溪遗址口衔鱼之葬式以实物形式呈现了半坡“人面鱼纹”图式,其唇形图纹“”与“巴蜀图语”符号“”都是生命永恒的象征,灵魂不灭的标志。鱼纹、水纹、羽毛纹、生死出入口符号相结合的一组图语,是《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蛇乃化为鱼,颛顼死即复苏”神话的象征性呈述,透露了鱼凫氏西进入蜀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8.
从原始社会彩陶艺术到青铜艺术,再到后来国画、瓷器艺术,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经历5000年历史长河的衍变,形成其独特的人文气息为主的哲学韵味;当代艺术从二战后开始初具形态到工业革命带来的商业急速发展催化,侧重于实用与受众接受……传统艺术拥有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具有其特殊的局限性。在当代设计中也并非是面面俱到和无往不利的,反而在设计中对于传统元素的使用更是需要谨小慎微……  相似文献   

19.
杨丽梅 《科技信息》2010,(35):J0216-J0216,J0225
观念艺术是中国当代艺术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它强调艺术观念的重要性。主要是以文字、实物和行为等为表达方式。中国的观念艺术是从西方传来的,它既有西方观念艺术具有的特点,也要中国本土化的特征。本文通过对当代中国观念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叙述,论述了观念艺术的特征和创作特点,最后是如何正确的评价观念艺术。  相似文献   

20.
陶瓷是将泥与火完美融合的艺术,从陶瓷发展的历史来看,陶瓷艺术的奥秘既深藏在历代传承的手工制作模式中,更神奇地深藏在拉坯、配料、成形、装饰到烧制的个人经验之中。由最初原始陶器的产生到彩陶、彩绘陶,再到后来陶与瓷的传承与发展,都充分证实了这一点。陶瓷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它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当代的艺术、文化、经济、政治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