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立新 《科技信息》2010,(29):66-67
本文从电影《阿凡达》创造出新的全球票房纪录,延展出数字时代影视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探讨。通过数字技术在《阿凡达》中的应用、《阿凡达》带来的艺术享受、数字时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分析等说明数字时代影视艺术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2.
电影,究其本质,是一种盈利性的商品,是一种需要巨额投资的文化形式。电影产业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文化贸易水平的重要体现指标。但中国电影文化贸易却长期存在逆差,从中国电影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及世界电影产业的严峻挑战来看,中国电影必须找到适合自己的对外贸易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我国传媒行业受西方新闻娱乐化大潮的冲击纷纷随波逐流,且娱乐化趋势愈演愈烈。新闻娱乐化表现在报道的内容上突出趣味性,甚至刺激性;在报道的形式上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这些虽然在短期内争取到了众多的注意力,满足了受众从新闻中获得娱乐享受的情感期待。但从长远来看,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对新闻传媒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对于受众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诱使大众对世界的理解单一、肤浅,降低了受众的文化品位,制约了受众的知情权;同时对于新闻媒介自身来说过度的新闻娱乐化导致了新闻的“媚俗”倾向,违背了新闻的专业主义精神,损害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王爽 《科技信息》2009,(34):I0263-I0263
现代数码科技对当代绘画,特别是对当代油画创作形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油画创作实际出发,探寻现代影像技术对油画创作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以及在此局面下油画创作者应如何适应,进而如何创作出既有自己特色而又顺应市场潮流且受人们喜爱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5.
《集结号》的成功上演,对处于困境之中的当代中国电影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的人文关怀与人道主义.对战争状态下人性的思考,对入的生命价值的尊重,在电影主流文化价值与国家意识形态、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以及国际电影主流文化价值与民族本土文化价值的契合,使冯小刚的电影展现了一个全新视景,也是冯小刚对中国电影国际化进程的一次成功探索与尝试,预示了中国电影新的文化诉求,给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电影的突围之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荆棘鸟》作为一部惊世骇俗的经典之作,一直为评论界和读者所关注,但他们大多将目光停留在其人性与神性之斗争和爱情等主题上,从而忽视了其艺术性。为此,本文立足其电影化表征,从语言、人物、情节三个角度来论证其独特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7.
赵季平先生是我国当代首屈一指的音乐家之一,尤其在影视音乐方面成就颇高。本文将从赵季平先生本人创作的第一部融合京剧艺术、民族乐器和西方交响乐的作品---电影《霸王别姬》的配乐入手,通过对其影片配乐精妙的设计及主题音乐、旋律创作和民族管弦配器技巧的研究,从中窥探作曲家影视配乐中的创作技巧,探求赵季平先生电影配乐中戏曲元素的运用方式和手法,为今后的影视音乐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徐俊丽 《科技信息》2008,(16):215-215
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以《探索·发现》为例来分析栏目化纪录片的内在属性,进而考察中国栏目化纪录片的现状及其“娱乐化记录”的走向。对于栏目化记录片走向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栏目化记录片本身的商业化和本土化发展,而且对于国内记录片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是华人文学的一抹亮色,长篇小说《陆犯焉识》是她为我们带来的又一力作.在这部作品中,小说借鉴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于两条平行线索间颠倒布局,在时间的流动中利用视角的切换打造空间域场,在电影化的镜头中细化情节和人物——完成了对传奇人物“陆焉识”一生的演绎和对主题的深刻诠释,传达了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0.
严歌苓是华人文学的一抹亮色,长篇小说《陆犯焉识》是她为我们带来的又一力作。在这部作品中,小说借鉴了电影的艺术表现手法——于两条平行线索间颠倒布局,在时间的流动中利用视角的切换打造空间域场,在电影化的镜头中细化情节和人物——完成了对传奇人物陆焉识一生的演绎和对主题的深刻诠释,传达了深沉的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志怪体文言小说的典范作品,其中的短篇小说多具有寓言化写作特点,对中国新时期寓言化小说创作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在此,以《画皮》为例,从寓言化的内涵、形成和典型意义三个方面,分析《聊斋志异》的寓言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汉乐府名篇<陌上桑>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叙事性是其基本的艺术特点,该作品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塑造出鲜明的个性人物形象.历来对此篇论者多有评述.用电影中的手法和技巧重新解读这一作品,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其对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更可以此为例探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电影技法显现.  相似文献   

13.
民族通俗唱法,简称民通唱法,是近些年来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探索成果。较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分别从当今多元文化背景和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两个层面分析民通唱法形成产生的文化原因及社会原因,对民通文化现象进行解读,进而对这一极具时代特征的新唱法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人物话语的前景化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翻译起来似易实难。结合《名利场》中典型的人物话语成功译例,帮助译者正确认识文学作品中人物话语的前景化现象,并对其翻译策略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丁耀亢是一位被长期冷落的杰出的文学家,诗歌、小说、戏曲等方面均有建树。丁耀亢流传至今的四部剧作中,《化人游》是创作年代最早的一部。这部剧作的创作时间大致可以界定为顺治四年(1647年),也就是丁耀亢作为贰臣降清以后。《化人游》所体现的丁耀亢的心路历程,是丁耀亢降清后的心路历程,是丁耀亢作为贰臣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6.
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讲述了1958年和1976年发生的四段相互独立又有着丰富关联性的故事,影片本身碎片化的镜头和复杂多向化的寓意为观众理解电影造成了多重障碍。联系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故事本身,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可作为解读电影的角度之一。电影通过错置甚至倒置颠覆共识的社会秩序,在私人的社会史和社会的私人史的交错演绎之中,展示人性在历史中的扭曲和通过狂欢形式达到的自我修复。  相似文献   

17.
在信息化时代,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建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分析现代教育技术下课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建设原则,论述现代教育技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校本化建设内容和体系结构,重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以期对于其他专业教学资源的校本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在美国好莱坞上映的3D电影《阿凡达》,以先进的3D技术、逼真的视觉效果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部电影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它在制作流程中运用了3D技术,使得电影的表现感和信息量有了极大的扩充,过去只能靠大脑想象的情节和场面,现在已经依靠3D摄影、动作捕捉新技术呈现到观众的眼前,以至于人们将这部电影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阿凡达》是一部3D电影时代的"独立宣言",其将当代的3D电影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对3D电影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松,1907--1942,湖北大悟人.在董必武等中共元老的带领下,他由一个青年学生迅速成长为青年职业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吉东党组织建设、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尤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领导中共理论宣传和创建<解放日报>等各个历史阶段,都释放了人生的光彩,是一个不能被忘记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为后人留下的<关于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长文,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推进,具有不凡的理论价值,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20.
儒道的对立表现在许多方面,忠孝仁义是儒家倡导的重要伦理范畴,道家反对仁义忠信,却又阐论孝道观念,认为孝是人类本然状态的自然情感,所以在孝与仁的关系上儒道两家显然是相对立的.道家崇尚自然本真状态的孝观念,这在二十四孝的老莱子戏彩娱亲中可以得到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