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的竞技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为了进一步促进体育强国长久之计的顺利实现,应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以保持我国的体育大国的地位。采用文献研究、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探索,并通过对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获得内在规律,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完善策略。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射击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竞技体育的发展才有后劲.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射击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找出了制约重庆市射击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并针对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甘肃省现役队员和教练员进行访问调查,着重分析了目前甘肃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阐述了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现状,指出了目前影响运动员训练的内在因素和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产生负面影响的外在因素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伍波  谢科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9):107-110
乒乓球是我国竞技体育中最典型的优势项目之一,一直都倍受国人的关注.韶关市大众乒乓球运动近年来得到了普遍的发展,水平却始终平平.为了更好地促进韶关市乒乓球竞技运动的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法、问卷调查法对韶关市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分布、初训、球拍使用、握拍方式及制约后备人才培养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韶关市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因素及发展对策,为韶关市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旨在辩证的分析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文章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1)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可持续发展;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包括:①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能力和竞技潜力的可持续发展;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学文化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1)明确我国目前竞技体育体制的管理主体,对症下药,责权明确;2)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竞技体育发展问题,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合理、健康的开发竞技体育资源;3)辩证的看待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竞技体育市场化以及体教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新疆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旨在找出影响新疆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不断改善该系统发展条件,克服限制因素,寻求后备人才培养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期望能为提高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丁忠满 《科技信息》2008,(9):232-23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正在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结构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其结构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以社会转型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原则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省内各省市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的问卷调查,对影响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通过个案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专家调查法获取研究资料,采用逻辑方法对材料进行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分析在金字塔式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近几年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旨在推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管理.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新中国竞技体育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时期下,社会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养的运动员是高文化、高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是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现状,同时从江苏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实践基础出发,立足于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并以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全方位地对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新形势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并为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中实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提供理论支撑,为体育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后备人才的培养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展.目前,由于我国后备力量培养体制不完善而造成了篮球后备人才的匮乏.CUBA的建立为我国篮球人才的培养方式提供了新思路,为扩大中国的篮球后备人才数量起到了推动作用.高校篮球运动将会因CUBA的开展而日益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1.
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是为保证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竞技整体水平所设的训练基地,运行一个奥运周期之后,与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还存在那些差距和不足值得思考.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河南省6个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男子篮球运动教练员为研究对象,找出河南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男子篮球教练员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今竞技体育的竞争不单单是体育本身的竞争,也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经济综合能力的体现,更为突出的表现出“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竞争。分析了我国排球的竞技后备人才出现了严重的断档的现象,指出我国应当及时实行宏观调控,平衡排球后备人才的供求关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竞技体育不断发展和国家对其重视度的不断提升,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整体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县级业余运动训练体系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源头和根基。多年来江苏省始终不懈地向着体育大省、体育强省的目后备人才。但是,江苏省县级业余运动训练体系的现状不甚乐观,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时期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结论:我国"举国体制"保障了"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专业队—国家队"的传统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功伟绩;当今中国多元化社会环境下,一元化培养竞技后备人才举步维艰;适应我国多元化社会需求的竞技后备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将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第9~11届全运会吉林省竞技体育比赛成绩的帕累托分析,找出吉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群(并对其动态消长进行了比较分析);影响和制约吉林省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旨为吉林省竞技体育的完善、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吉林省竞技体育呈冬夏季两线作战,是我国冰雪项目的主导地区之一,其优势项目为短道速滑、花样滑冰、自行车、举重、摔跤、乒乓球、田径等项目.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体能主导类、其次是技能主导类;优势项目不多,夺金点少.建议:进行项目合理布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优势项目后备人才运动员的培养与储备;挖潜增金等.  相似文献   

16.
孙利伟 《科技信息》2011,(12):24-24,2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我河南省高校竞技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认为当前影响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有:教练员因素、运动员学习和训练因素、管理因素、后备人才选拔和培训因素等。针对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为我省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新疆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后备人才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找出影响新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因素,完善以学校为中心的三级训练网络,不断改进该系统发展条件、克服限制因素,寻求新疆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对于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实现新疆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竞技体育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揭示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生源危机、后备短缺、退役安置不畅等严峻挑战的原因在于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片面理解,剖析了“时间战”和“消耗战”的弊端,找准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篮球运动的成绩起落不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就目前我国单一的"举四培养体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的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只有重视后备人才的梯队建设,我国的竞技体育才能持续发屁目前中国篮球运动的缺陷,也是中国篮球的战略生机所在,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重视,那么中国篮球的运动水平才能得到迅速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结合新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时代机遇,分析当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学训融合限于表面、人才输送渠道受限、竞技赛事开展受限,并针对性地提出从育人角度强化学训融合、拓宽人才输送渠道、完善多层级竞赛体系等纾解路径.这些路径为体教融合背景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