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拳是中国灿烂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文化的产生与发展都要受到哲学思想的影响 ,太极拳同样如此 ,它是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太极拳自身所包含的哲理也都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的奇光异彩 ,体现了质朴的民族精神和智慧 可以说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一种载体 因此 ,研究探讨中国古典哲学对太极拳的影响 ,对从深层次理解太极拳有深刻的意义 1 中国古典哲学太极说与太极拳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回答万物本原上有“太极说”、“五行说”等朴素唯物主义学说 《易·系辞上》载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  相似文献   

2.
李兵  赵锋  匡勇进  曾明  曾丽君 《科技信息》2007,(28):147-147,155
本文分析讨论了太极运动的三种传播途径,重点阐述了现代传媒是太极拳传播最有效的途径。它图文并茂、灵活廉价、寓学于乐、易于形成良好的学、练太极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并命名的传统拳术。“阴阳”是古代哲学理论的代名词,即今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矛盾”二字。它可用来解答一切事物存在、转化、消亡之理。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表明:矛盾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对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4.
吴文强 《科技信息》2008,(14):151-15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很多人对太极拳技击有疑问的现实,分别从太极拳技击的原理、技击原则、技击的劲力及太极内功等方面来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太极拳的真谛,了解太极拳的技击内涵。使太极这一优秀的拳种不断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动作犹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柔和缓慢,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些特点与此阶段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中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和没有兴趣。这也是太极拳在中小学开展不畅的主要原因,不利于对太极拳文化的传承。而太极舞是以太极拳的基本动作为基础,以舞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一定健身价值的运动。它既有太极拳的特点又有舞的韵味,是太极拳和舞的结合体,它为中小学生下一步学习太极拳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试述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举不仅是一种武术,还是一种化形态.它以一种形体的运动方式表达、阐释了一种人精神,就是中国古人对于生命和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一种理解.它张扬的是一种化精神.太极拳就是以形体运动实践了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简化太极拳的运动特点,结合普通高校太极拳专项课的教学实践,对简化 太极拳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抓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总结出一套简化太极 拳专项课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太极柔力球是一项新兴的民族体育项目,它具有传统文化"和合思想"内涵.吸纳了太极拳运动"以柔克刚、引进合出"等特点.太极柔力球运动符合运动人体科学原理,借鉴了羽毛球、网球等现代小球运动的运动方式,具有竞技性、趣味性及广泛的适应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太极舞·序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优秀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焦作地处中原,北依巍巍太行,南濒滔滔黄河,是古代著名的“三河”地区、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驰名中外的太极之乡,享有“太极故里”的盛誉.太极拳承载着中国古老而又悠久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情景和思想历程.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沉淀已久的民族文化心态,它依赖于中国社会历史的整体发展,同时表现出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巨大推动与促进作用.文化永远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血脉和动力,传承与创新是我们面临的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陈家沟村,如今正大力发展"家庭武馆"特色旅游.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太极拳已传播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为了能够学到正宗的太极功夫,纷纷到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村的拳师家中拜师学艺,形成了"览田园风光、住农家武院、食绿色果蔬、学正宗太极"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的英译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鲜红 《科技信息》2009,(17):229-230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内家拳类柔性武术。太极拳的翻译相对来说是一项很难的工程,它要求译者既要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中文功底,又要懂得太极拳拳种的特点和内涵。因此目前的太极拳翻译现状并不让人满意,单一的翻译方法很难表达出太极的特色和韵味。本文采用相关对策如中英夹杂法,直译加注法,意译加文化阐释法来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内劲耗散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内劲是肌肉运动系统的一种耗散结构,从它的形成条件到动态特征来分析,太极拳内劲对信息的把握和与经络的配合是内劲最重要的内在操作过程.不仅显示了太极拳内劲在人体系统中的养生健身价值,更说明内劲耗散结构的建立才能真正全面发挥太极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以及传统医学经络学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之后,被系统运用到人体运动理论的领域,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太极拳理论。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太极拳理论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技击是太极拳武术文化更深层次的内涵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它的精髓和灵魂。弱化太极拳技击内涵不利于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阻碍了传统太极文化的传承。强化技击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技击文化思想和攻防内涵,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开展校园太极拳教学,是传承太极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最近几年的太极拳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疼痛的现象,称之为"太极膝".这成为影响太极拳推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运用文献资料法、质性研究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膝"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以及"太极膝"的预防方法进行了质性研究分析.揭开"太极膝"的神秘面纱,以期对"太极膝"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运动的对练形式,在我国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由两人按照太极拳拳架的基本招法对练,以太极十三势为要领,通过无伤害的攻防技击锻炼,有效的训练周身触觉和感知,提高身体机能的协调性和灵敏度,因此深受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而当前的推手比赛中,几乎看不到太极推手那种"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一味的硬顶硬架,硬碰硬拼,胡搅蛮缠,全凭实力取胜。从技巧而言,连摔跤都不如。推手运动进入了急功近利、不顾技术的误区。本文试图从太极推手的原理和推手竞赛的规则等方面,探讨走出误区,发扬其广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陈式太极拳练习的哲理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哲理与太极拳练习是相辅相成的。太极哲理是太极拳的道理,练习方法则是太极哲理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二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练就高深的功夫。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太极哲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从人自身开始探索人、世界和宇宙的起源及其演化、发展的根本规律的思想结晶,其理论的科学性、系统性、深刻性、思辨性和太极图的符号性,在世界哲学中都是十分罕见的.但是,我们的太极哲学也还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地方.本文以周敦颐<太极图>、<太极图说>和历代先哲及太极拳宗师的学说为基础,结合自我的观察和思考,重新绘制了<太极图>,撰写了<太极图说>、<太极拳论>,还补写了<太极说>,并特别阐述了太极精神对人类文明特有的思想文化价值.文章认为,太极拳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拥有的上乘拳法,只有太极哲学才能产生出如此高超的拳术,因此不了解太极拳也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太极哲学.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16名陈氏太极拳和太极推手优秀运动员比赛前后的ECG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如下:两组之间安静时ECG特征无明显差异,运动后的ECG在心率、ST段、QRS电压和心电轴等项指标较安静时有明显改变,两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差异原因主要是由于运动项目、训练程度和身体素质等不同。实验结果提示:太极拳运动以其特有的方式改善能量供给和调节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的太极拳运动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太极热".而大众传播媒介正是塑造此热潮的功臣之一.但是,对现代传播媒介与太极拳发展的关系的研究,在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内,一直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文献资料检索表示,近年来,已有体育学者开始进行大众传播媒介对体育运动发展的研究,但是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拟从专题研究入手,探讨大众传播媒介对太极拳发展的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各个传播媒介的特性和对太极拳发展的影响,较好的掌握传播媒介的传播和促进功能,以便更好地推动太极拳运动的大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