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阐述了网络资源的采集策略,例如全采集、选择性采集、联合采集及基于呈缴本制度的采集,分析了其代表性项目,提出了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采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利用OpenCV库函数进行图像采集的帧率、减少图像采集延迟,在基于树莓派的嵌入式Linux系统中,设计了一种多线程图像采集方法,并对图像采集的帧率和延迟进行了测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使用USB接口或CSI接口摄像头进行图像采集的条件下,相对于直接调用OpenCV中的库函数进行图像采集,利用多线程采集方法可使采集帧率至少提升143.8%,采集延迟至少下降31.1%.  相似文献   

3.
提出Wi-Fi网络技术物联网家居护理系统,采集终端节点系统芯片都选择了TI公司的CC3200,研究与设计了温度采集、血压采集、血氧采集方法与电子电路,给出采集终端节点血氧的采集程序框图。  相似文献   

4.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采集工作是对以往采集工作的继承和发展。从采集特点、采集手段、采集方法及采集效果评估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多点温度采集系统在单片机的数据采集和传输中的实时性和便利性,提出了嵌入式连接的单片机多点温度数字化采集系统优化设计.依托温度采集传感器设计及系统电路设计,实现嵌入式连接的单片机多点温度数字化采集系统硬件设计.基于多点温度数字化采集算法设计及多点温度数字化采集系统程序设计,完成了软件设计,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嵌入式连接的单片机多点温度数字化采集系统较传统单片机多点温度数字化采集系统,温度采集识别能力提高37.89%,适合嵌入式连接的单片机多点温度数字化采集.  相似文献   

6.
为保证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质量,实现整理、保存历史资料和深入研究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规律的预期目标,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和《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采集工作规范》,特制定采集工作标准如下.第一章采集成果第一条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全宗.即采集工程形成的全部纸质、音像和实物资料,包括案头准备阶段收集的资料、从老科学家处采集的资料、从老科学家原工作单位采集的资料,以及其他渠道采集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复合型采集模式是新疆综合性高校普遍应用于中文图书采集的新型模式。在分析石河子大学中文图书采集模式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购书经费、采访人员结构、采集渠道和采集模式等现实问题,提出了实现复合型采集模式效益最大化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同济大学电气系研制的“LZI型离线信号采集机”于1989年9月23日通过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离线信号采集装置已实现四通道信号同步采集,能滤去信号记录纸上底格线条,提高了有用信号的保真度,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适用面宽,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信号采集分为实时采集和离线采集。在实时采集中,同步生理记录仪采集的只是记录纸上的信号,不能供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磁带机采集信号,先录后放,分为二步,效率低,  相似文献   

9.
在频谱动态信息实时采集过程中,常规的采集技术采样率过高,导致采集操作动态链接不稳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RFID的频谱动态信息实时采集技术研究.采用FFT算法控制频率分辨力,限制频谱动态信息的采样率,采用RFID技术融合处理电子标签内的数据,建立RFID事件处理模型,生成对应的频谱动态信息实时采集业务,根据需求的不同,配置相应的采集规则和采集模式.在此基础上,定义频谱动态信息通信协议,在W5300网口芯片的支持下,实现信息的采集.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RFID的采集技术在采集信息过程中动态链接稳定,数据相对误差小,数据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移动机器人视频采集的特殊要求 ,分析并比较了现有的视频采集技术 ,提出了基于DirectShow技术的移动机器人视频采集方法 ,通过使用CCrossbar类解决了移动机器人双目同步采集的问题 ,将采集到的视频流通过MPEG4标准进行压缩 ,为视频流的存储及传输做准备 ,并给出了一个视频采集系统的实例 .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爆炸式增长,网络资源存档的数据范围在不断扩大,数据采集频率也在提高,这给服务器存储空间、采集服务器运行负载和网络带宽都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实践增量采集策略、剔除重复数据的采集是网络信息资源保存的必要策略.基于增量采集的研究和实践,详细介绍了增量采集的策略和技术实现,通过增量采集实例效果分析,说明增量采集不但可以使采集机制更加灵活,而且可以有效缓解服务器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多路同步采集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能够快速完成对多路信号的同步采集,成为信号采集技术重点研究的课题。目前,在强干扰环境下,传统信号采集系统存在着多路信号采集不同步、灵敏度低、抗干扰能力差的缺点,为了提高通信传输信号的采集性能,设计了强干扰环境下通信传输信号多路同步采集系统。首先,设计了强干扰环境下通信传输信号多路同步采集系统硬件结构;并详细介绍了主要的硬件的设计过程。其次,进行了通信传输信号多路同步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对软件开发及编程进行设计并分析。经实验验证,所设计系统在强干扰环境下,信号采集灵敏度较高,对多路信号采集同步性好;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为规范“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中各项资料采集与整理工作,真实反映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过程,充分发挥其对于形成我国优秀学术传统、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的作用,并丰富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资料,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宣传工作提供依据,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实施方案》(简称《采集工程实施方案》)与采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结合资料采集与整理工作的特点,制定规范如下.第二条采集工作在采集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按项目制进行管理,每个采集小组构成一个项目组,承担一位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与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了解网络流量采集的最新发展趋势和相关方法技术, 更好地对网络流量采集及相关领域进行研究, 总结了常用的几种网络流量采集方法, 并列举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流量采集工具。通过对流量采集方法和相关工具进行归纳分析, 阐明流量采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 借以为相关研究者在网络测量和管理过程中对流量数据等的进一步分析和使用, 为提高流量采集的效率\, 准确性\, 实用性及适用性提供参考依据, 以期设计并实现更加实际有效的网络流量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对网络流量进行准确的分类,对比了基于主干网和基于主机的两种流量采集方案,探讨了这些采集系统的主要作用、采集流量的过程以及如何为采集的流量打上真实应用信息的标记,同时指出现有流量采集方案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传统心电信号多采用胸前导联的方式采集,采集方式的不便性使心电信号在安全认证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提出一种手握式无线心电采集系统,实现心电信数据的便捷采集.系统利用织物电极取代传统粘性电极,采用手握方式增大电极与皮肤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阻抗、提高传导能力;利用蓝牙通信实现心电数据的无线传输.本文从采集信号质量、医学特征点分析等方面,对使用本系统采集的手部心电信号与胸前导联采集的心电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手握式采集的心电数据与标准Ⅰ导联心电数据相对应,信号质量的标准性和稳定性均能达到传统采集的标准,满足便捷心电采集的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精确的信号采集存储是完成在线分析和离线处理的必要前提,而多样的采集模式又是实验与实际采集的必然要求.介绍了采集系统硬件组成,描述了板卡DAQPCI9820的硬件结构及相关逻辑功能,并在VC++6.0中开发了雷达回波信号综合采集程序,该程序能控制板卡进行多种模式采集,较好的满足了实验及实际采集需求.在实验及实际条件下该系统均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8.
在应用电脑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中,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可采用直接采集、表头信号采集、传感器采集、编码采集等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并采用相应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虹膜识别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采集符合识别要求的虹膜图像,这就需要专业的虹膜采集设备来采集图像.针对此类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Open CV的虹膜采集定位系统,该系统能够采集到高质量的虹膜图像,从而实现虹膜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插件技术的日志采集Agent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从多源日志信息中灵活地采集数据,在代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插件技术来实现多源日志采集Agent系统.日志采集工作由多个采集代理来完成,每个代理可以完成一个或多个日志源的数据采集,同时每个日志源被当作代理上的一个插件.基于此设计了日志采集Agent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工作流程,并通过插件配置和正则表达式来实现各日志源的采集知识定义,从而使多源日志的采集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与其他日志采集系统相比,该Agent系统不仅可以解决多源日志的采集工作,而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