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律事实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法官人为剪裁的结果。法官的素质、证据规则乃至于实体法和程序法的规定都会影响到法官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裁量,并最终影响到判决结果。因此,提高法官的素质、完善证据规则体系、增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科学性,引入判例制度,是规范法官剪裁法律事实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陪审制度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对于陪审员的素质要求就限于案件事实认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现代社会更是如此.因为随着法律的不断发达,陪审员在法律适用方面的能力是无法和专业法官相比的.如果我们从陪审制度的政治意义出发去确定陪审员的范围,然后再根据该范围内陪审员的素质去确定陪审员的职能,就容易得出在具体案件审理中,陪审员只需对案件事实的审理负责,而法律的适用则由职业法官来处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对涉外民商事案件进行集中管辖,是我国司法改革又一重要举措。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商事案件诉讼管辖若干问题的规定》存在三方面问题:将造成基层法院处理涉外案件法官断层的严重后果;具体内容含混、矛盾,与相关规定冲突;有以下犯上、篡越法律的嫌疑。  相似文献   

4.
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可以把法律思维区分为以法律人为主体,依托于法律方法而进行的“根据法律的思维”和依托于法学方法而展开的“关于法律的思维”两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具有内在关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思维是对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思维的一种总体概括和把握,法律方法则主要是指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方法。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法律思维对法律方法的导向指引作用,有助于构建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法律方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5.
法官司法能力是指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本领。法官司法能力的内涵即是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时应该具有的能力类型,具体包括五个方面的能力。法官司法能力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征。我国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目标应是精英化,即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官。  相似文献   

6.
徐小明  金辉 《科技信息》2009,(33):T0376-T0376,T0391
我国现行法律中对分家析产缺少相应的规定,法官在审理分家析产类案件时往往感到非常棘手.本文分析了分家的性质、家庭共有财产的涵义,并提出了处理分家析产类案件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法律推理作为逻辑学界和法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推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审判中法官正确恰当地运用法律推理无疑能够增强司法判决的一致性和正当性。对法律推理的深入研究,特别是与审判实践紧密结合能够使法官加强法律推理能力及运用逻辑思维进行理性、科学的司法裁判。熟练地掌握和运用法律推理,会对法官裁判案件大有帮助。但目前,我国的法律推理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司法实践中尤其是与法官裁判活动的结合不够紧密,未取得令人乐观的实质性进展,加强法律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现实中法官审判案件是对法律正义、社会效果等因素的综合权衡,与传统三段论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法官的裁判解释本质上是法官进行价值衡平的过程,是法律解释的关键。法律解释方法与法官审判时考量的因素之间存在差异,应当区分开来。在充分发挥法官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应强调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有效约束,法律原则、司法解释和程序性条款都将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司法机关的判决会影响到法治进程,法官作为真正的法律实践者,应起到有效调控法律与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法律逻辑教学应配合法学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进行以下必要改革:应明确法律逻辑教学对象主要为法学院学生、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应紧紧围绕训练法律人的法律思维方式来选择教学内容,突出办案思维的逻辑和大陆法系法律推理模式;教学方法宜采用案例教学法或苏格拉底问答法,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法律职业交换,指的是律师、检察官、法官之间的人才相互流动。我国的法律职业交换迄今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呈现多向交换、程度不高及自主性低的特点。法律职业交换和法律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一方面,法律文化制约着法律职业交换,既有松散的内部法律文化的制约。又有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法律职业交换对法律文化也有反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积极作用在于对法律文化的传播和促进;消极作用在于对法律文化的不利影响.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对法律文化的扭曲。  相似文献   

11.
司法推理是法官在具体的案件中,通过适用法律,认定案件事实,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得出司法判决的过程。其中包括多种推理形式,如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等。纯粹的形式法律推理具有很多缺陷,在实践中,司法活动为谋求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实质法律推理备受司法者的重视。司法的实践理性、司法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实质法律推理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已有律师制度、法官和检察官制度以及法律职业的准入机制,但仍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职业共同体,即具有相同知识背景、相同的职业技能,相同的职业道德和信仰的共同体。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我国对于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尚有许多困境和缺陷。  相似文献   

13.
民事诉讼中法官中行自由裁量权方面,存在不敢大胆行使和滥用两种情况,其原因有:①法律规定不完善;②法官素质普遍较低;③社会缺乏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正确认识和尊重;④错案追究制度不够完善;⑤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司法独立和法律人的努力是推进我国法治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两种力量。反思刘涌案件的审理过程,可以看出司法独立是树立法律权威,实现法治的中心环节;而法官等法律人素质的提高和对法律的忠诚以及法治思想的启蒙都将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20,(3):58-62
在民事诉讼关系中,司法实践可能对同一案件存在两种不同的认定标准,即存在"同案不同判"现象。由于法官找法、法律适用、法律解释的不同,难免会产生司法裁判的差异。尽管在民事裁判中采用"高度盖然性"的审判标准,但对该标准的适用应尽可能符合法理原理,应以法律价值、法律目的、人权保障、案件公平为指引。  相似文献   

16.
法律思维由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组成。法学专业课讲授法律思维内容,法律逻辑学讲授法律思维形式,各有侧重,但在培养和提高法科大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法律思维训练时,法律思维形式和法律思维内容彼此相依。法律逻辑学教学中融入法律思维内容,法学专业课讲授时注意法律思维形式、方法和规律,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实现法学教育的目标。法律逻辑学教学中的几个视角:既讲普通逻辑学的知识,又讲辩证逻辑学的知识,寻找法律的生命;强调逻辑自律意识,引起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从法律逻辑学的角度分析案件,让学生产生学习期望。  相似文献   

17.
“法官后语”是20世纪末人民法院为了配合裁判文书改革而进行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其目的是于法理之外对案件的当事人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说服教育和道德感化,以息事宁人、钝化矛盾、共建和谐。“法官后语”是法律文化传播和法律文化发展的结晶,它所体现出的法律文化精髓是和谐。  相似文献   

18.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而推知它们的另一个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在审判工作中,法官常运用类比推理来填补法律漏洞。类比推理在审判中主要包括两种,即类推适用和判例类推。类比推理在审判中适用的理论基础:"类似案件类似处理"。  相似文献   

19.
由于法律本身的局限性,作为静态的法律与动态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为了适应社会现实的需要,各国法律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的权力。法官自由裁量权就是法官在案件裁决中的自由选择权力,但它的自由特性决定其本身存在缺陷。因此,只有有效地监督法官的这一权力,才能使法官自由裁量权发挥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20.
法律职业中的性别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律是人际交往与合作之规则,在规则解释的基础上产生法律理论,法律理论的科学化在为法律注入道德性的同时,也产生了强权的政治话语.法律推理也并非是严格的三段论推理,法律的发现与案件的格式化处理始终是在理性与感性的交融中发生.女性天然的去暴力性,适合于剔除司法程序中残存的暴力因素,将解决纠纷的司法程序改造为对话的,而不是对抗的,是理解的,而非压制的诉讼程序.女性的思维即使是感性的,也与法律推理并不对立.它可以弥补理性的不足,在价值判断与利益衡量中作出女性的选择.我们只有在放弃那个在法律"以前"就已经固定的对女性的虚构的同时,也放弃在女性"之前"就已经固定的对法律的虚构,并在现实层面上彻底清除女性与法律职业分离的蕃蓠,女性与法律职业的新近与亲和的时代才会真正来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