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蕨菜是一种营养成分比较丰富的绿色保健食品,采后嫩茎品质变劣,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导致降低经济价值,甚至失去食用价值。文章介绍了野生蕨菜采摘后老化、酶促褐变及黄酮类物质含量等生理变化,以及保持野生蕨菜新鲜品质的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并结合开发野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提出了发展野生蕨菜需进一步研究的重点问题,展望了野生蕨菜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蕨菜又名蕨儿菜、龙头菜、蕨苔、拳菜,是我国热带、亚热带最常见的一种野生蔬菜。我国各地蕨菜资源十分丰富,皖南、大别山等地均有分布,多生于浅山荒坡、半山坡及林下草地和沙砾山坡中或偏酸性土壤。由于蕨菜的营养价值很高,又不受农药污染,人们奉以“山珍”的桂冠。蕨的根状茎富含淀粉(即蕨粉),可作凉粉、酿酒、饴糖、粉丝等用,并能代替豆粉,藕  相似文献   

3.
蕨菜是一些野生可食用且营养价值很高的蕨类植物。经考察。重庆地区的蕨菜资源很丰富,但至今未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本文着重介绍蕨菜的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蕨菜的意义和方法。以期达到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自然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蕨菜(Pteridium agullinum)是一种凤尾蕨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新鲜可口、风味特殊、营养丰富,很受国际市场欢迎。我国对蕨菜虽有大量出口,但主要是野生的,人工栽培很少。这种野生植物株高可达1 m,叶革质,2回~3回羽状复叶,叶柄长而粗,多生于向阳山坡、林下、灌丛及林缘处。近年来因对野生蕨菜的过度采集和森林复盖率增加,造成蕨菜的产量逐年下降,因此,对蕨菜进行人工栽培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湘西野生蕨菜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湘西有野生蕨菜资源植物13 科、16属和21种,绝大多数为中低海拔的种类,在区系上以热带亚热带性质占优势.它们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鉴于湘西野生蕨菜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实际问题,建议应在查清资源的基础上一方面组织力量尽快开发,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蕨菜,又名龙头菜,系蕨科植物.野生于阴湿山区,主要分布在我省陇南、甘南等地区,为当地主要土特产之一。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植物资源,特对我省的蕨菜进行了营养成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于4—5月份采集蕨菜,按《食物营养成分测定  相似文献   

7.
以野生蕨菜产地中d<0.25mm的土壤微团聚体质量分数为依变量,以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为自变量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d<0.25mm土壤微团聚体质量分数有正效应的主要因子为速效磷,其次为速效氮和有机质;有负效应的主要因子为全磷,其次全钾.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格姆滩高寒草甸不同群落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嵩草草甸和山生柳灌丛草甸各土壤层养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即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各层养分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植物群落中各土壤养分含量在相同土壤层上差异显著(P0.05)。总体来看,土壤养分含量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山生柳灌丛草甸小嵩草草甸。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6个省(市、区)的半野生油茶及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价了10个产地茶油品质与土壤养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除四川自贡土壤为碱性外,其余均为酸性且土壤养分普遍偏低;影响土壤营养状况的主要因子是有机质、N及交换性Mg,其次是P、交换性Ca,最后是K.(2)不同产地间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均有一定差异,其中亚油酸含量变异最大.种仁含油率最高的为重庆黔江(50.06%),最低的为广西三江(37.51%).(3)种仁含油率与土壤养分无显著相关性;硬脂酸含量与土壤全N、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亚油酸含量与土壤有机质、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青海湖区4种植被被覆下的草原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影响下土壤养分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w(速效养分(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表层土壤最高,随着土层加深逐渐降低;紫花针茅样地各层土壤w(速效氮)、w(速效磷)均低于其他3个样地,但芨芨草样地各土层w(速效钾)显著高于其他3个样地.w(全量养分(全氮、全钾、全磷))表现不同,w(全氮)表现出分层现象,芨芨草、紫花针茅样地表层(0~10 cm)和第2层(10~20 cm)w(全氮)高,下层迅速降低;小嵩草草甸样地和藏嵩草沼泽草甸样地各层w(全氮)都较高;除紫花针茅样地w(全钾)表层显著高于其余3层外,所有研究样地各土层间的w(全钾)差异不显著;w(全磷)随土层降低不存在显著差异;w(有机质)与w(全量养分)、w(速效养分)分别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和极显著相关关系.随着土层加深,w(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增高、pH升高.同一区域植被类型不同,w(土壤养分)也有很大差异,人类扰动和自然因素都会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11.
通过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褐土有机质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长期不施肥或施用常量NPK化肥,使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氧化稳定系数(Kos)升高,土壤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均有所恶化,土壤供肥能力降低;连续施用增量NPK化肥,可使土壤有机质数量及质量保持稳定,但投入成本较高;长期施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常量NPK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总量,降低其Kos值,提高土壤可浸提腐殖酸含量及HA/FA比值,使胡敏酸得到活化和更新,土壤有机质质量提高,土壤对养分的供、贮能力增强,肥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从孢子体的采集、成熟孢子的收集、配子体的培养、孢子体、孢子囊和孢子散发过程的观察、配子体和生殖器官的观察、精子释放的观察、幼孢子体的观察等全面介绍了如何在一次实验课上观察蕨整个生活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N、C、P等)转化和循环的主要动力,它参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腐殖质的形成等生化过程。另外,又是土壤养分的储备库和植物生长可利用养分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土壤肥力水平的活性指标,在土壤生态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定义、研究方法、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来阐述目前国内外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作用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在土壤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蕨菜黄酮对注射四氧嘧啶大鼠肝脏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血清中SOD活性的影响。方法:用一定浓度四氧嘧啶分两次腹腔注射大鼠,然后将大鼠分成三组:四氧嘧啶组;低剂量组,每天灌胃100mg.kg蕨菜黄酮;高剂量组,每天灌胃300mg.kg的蕨菜黄酮。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大鼠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相对含量以及改良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结果:蕨菜黄酮能显著降低注射四氧嘧啶后大鼠肝脏中MDA含量(P<0.05),但对肝组织中SOD活性影响不显著;高剂量组血清中SOD活性相对四氧嘧啶组显著降低(P<0.05),达到空白对照组水平。结论:饲喂蕨菜黄酮对改善机体代谢的合成,促进肝组织细胞的正常生长,具有显著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功能,提示有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蕨菜孢子人工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青海高原干旱高寒条件下蕨菜孢子的形成状况及最佳采集期,对蕨菜孢子的人工繁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杉木建柏混交林土壤肥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杉木建柏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土壤团粒组成、养分状况和土壤酶活性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纯林相比,混交林土壤大团聚体数量增加,通气性和渗透性增强,土壤结构性能变好;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性养分均得到提高,土壤保肥性能加强;土壤的水解性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因此,杉木建柏混交林具有较好的土壤培肥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混交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提高活性污泥脱水性能、减量化、稳定化为目标,通过考察毛细吸水时间、有机元素组成、有机物分子量分布、傅立叶红外光谱等指标,探讨在55°C高温厌氧条件下腐殖土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对活性污泥脱水性能、元素组成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污泥脱水性能随腐殖土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且脱水时间减少9.5%~38.4%;在腐殖土的作用下污泥中富里酸(FA)相对分子量分布指数Mw/Mn随投加量递减,小分子量有机物数量的比值由50%提升至70%;污泥中腐殖酸(HA)的傅立叶红外光谱图中腐殖土投加前后在1 654,1 540,2 925cm-1峰处有明显的降低,表明腐殖土投加增强HA芳构化程度,提高处理后污泥的稳定性和成熟度;有机元素、总有机碳分析亦得到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以滩涂和农田为对照,从土壤有机组成分、孔隙、形成物、结构体等方面,研究了江苏沿海,不同树种和不同林龄防护林土壤的微形态特征。揭示了沿海营造防护林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腐殖质侵染程度,改善土壤结构和孔隙状况,提高土壤熟化度,稳定上壤的脱盐效果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change of soil nutrient elements during restoration succession processes of high mountain meadow in Na’qu County, Tibet,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trampling disturbance, the normal structure of soil is violated, soil quality worsened, leading to soil erosion and nutrient loss. The recoverage of soil is lagged behind vegetation when change depends on elements of soil nutrient increase in mass. The content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changed accordingly with total nutrient, and is remarkably correlated to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hosphorus is complex and changes with biomass and soil pH. The content of available potassium change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total potassium, and was increasing with trampling, and the change was relatively little during successive sta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