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马尾松实生种子园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就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建园材料的选择,家系苗的培育,园地规划设计,家系苗木定植及种子园家系植株的初期表现等问题进行了总结。笔者最后对马尾松建立实生种子园的可行性,实生种子园的建园方式及家系间与家系内去劣疏伐等问题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种子园疏伐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志明 《广东科技》2011,20(16):87-88
本文介绍上杭白砂林场采用科学合理的"砍劣留优"综合疏伐技术,以保证马尾松种子园家系均匀分布、延长园内花粉飞散时间、增加花粉飞散当量,有效提高马尾松种子园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3.
对宜昌市林科所100亩马尾松种子园经济效益的研究分析表明,经营者直接收益(种子和木材收益)很低,入不敷出.但是,由于良种的遗传增益,导致的间接效益(木材增产效益)都很高,后者是前者的360.5倍.因此,对种子园经营者扶持,良种价格应采取保护.  相似文献   

4.
以平均单株有效产种量和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3年生平均树高为评判因素,采用模糊评判方法,对马尾松种子园87个无性进行了评价,入选率为60%时,改建或重建无性系种子园的平均单株有效产种量可增加29.17%,其自由授偻子代的3年生平均树高提高3.11%。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马尾松全轮伐期半同胞家系的遗传变异并进行选择评价,为马尾松高世代遗传改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6年生马尾松初级种子园169个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林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分析了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性状的方差分析、遗传力分析和家系选择。 【结果】家系间树高、胸径、材积存在极显著差异,表明马尾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的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改良潜力较大; 分别有2.96%和5.33%的家系材积生长量低于古蓬种源和武鸣种源,表明建园优树无性系具有较好的基因型; 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555、0.466和0.423,属中等至高等遗传力; 3个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219、0.128和0.111,属低等遗传力; 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均表现为树高>胸径>材积,即树高具有较强遗传力。【结论】以家系材积均值和材积变异系数作为选择指标进行马尾松优良家系选择,其中37、98、107、113和137号5个家系入选,可作为优良家系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产量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福建省五一林场等5个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的种子产量变异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无性系种子园产量变异主要来源于无性系,结实年分及无性系分株间也有一定影响。园址,坡向密度对产量影响也极为明显。因而选用结实能力强的优树无性系建园,选好园趣以及在种子园生长中后期及时去劣疏伐,是提高种子园产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杉木种子园经济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根据在福建省几个主要杉木种子园的调查,用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了杉木生产性种子园营建与经营的费用,收益与经济效益,并划分为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两部分分别加以研究。结果表明:现有的杉木种子园从微观上看是不合算的,但种子园的宏观经济效益很高,投资收益率高达17.98%,一元投资可带来145.91元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正>本研究在充分掌握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基础上,通过选材,改进工艺,使马尾松木材蒸煮后脱脂率达87.8%,力学强度降低了16.7~20.8%;烤板后木材的硬度降低了45.1%;吸湿性降低了50.0%,厚度膨胀率降低了26.7%,提高了尺寸的稳定性,从而使马尾松材达到了做铅笔杆材的要求。万支铅笔板消耗原木0.60立方米;白杆出笔率最低91.7%,最高98.9%,平均95%,产品合格率最低96.2%,最高99.41%,平均97.4%,减少烤板损耗提高原木利用率达6%以上。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种子园优良家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章旗 《广西科学》2006,13(3):232-235
对广西南宁地区林科所种子园,藤县大芒界种子园和贵港市覃塘种子园的440个马尾松(P inusm asson ianaL am b.)自由授粉子代进行年度和地点重复的半胞子代测定试验,以本地马尾松等11个对照来分析马尾松自由授粉子代的遗传变异规律,并根据遗传稳定性和材积生长快慢,采用性状表现水平分析法从中选择出优良家系。结果表明,440个参试家系中有20.0%~98.0%的家系树高比对照大8.3%~67.7%,有5.5%~99.0%的家系胸径比对照大11.4%~106.9%、有9.1%~99.0%的家系材积比对照大29.2%~484.6%。评选出适合在广西普遍推广的广普性优良家系64个,局部推广的局部性优良家系48个,需淘汰的家系83个;选择出的优良家系在11年生子代林中,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4.71%~94.51%。用子代林数据估算马尾松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树高遗传力为0.306~0.724,胸径为0.174~0.686,单株材积为0.286~0.677。  相似文献   

10.
环境条件对马尾松和藜蒴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东南亚热带森林次生演替的先锋树种马尾松和次生演替过渡种藜蒴的种子萌发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弱光照强度对马尾松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对其影响稍弱,关联度rij=0.6134:芒萁浸泡液和混交林凋落物浸泡液对马尾松种子萌发的影响较藜蒴种子萌发小,对藜蒴种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萌发率分别是对照组的27.3%和63.6%:而马尾松种子萌发的相应值分别是50%和75%;藜蒴种子萌发还受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关联度rij=0.7039,较马尾松的相应值大,从而说明马尾松作为先锋树种优先占领荒坡芒箕草地在其种子萌发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用X射线摄影术测定马尾松种子发芽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直接射线摄影术研究了马尾松种子的发育状况与发芽能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各发育等级种子的归约系数,利用归约系数可以估测新鲜种子的发芽能力。同时用射线衬比法测定马尾松种子发芽能力的方法及其标准化,为马尾松种子选择了合适的衬比条件,确定了判断种子发芽能力的标准。结果表明,用射线衬比法估测的发芽能力与发芽测定法得到的发芽率相当一致。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种子园及其附近人工林群体间的基因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园及其附近林分间的基因流动包括:种子园的花粉污染〔C〕和种子园对附近林分的花粉迁入〔I〕;该种子园的总体污染水平为Cg=28.25%,中心区与边缘区的花粉污染水平分别为Cc=21.07%,Cf=39.16%;附近林分的花粉迁入水平为I=35.07%。本种子园的污染水平与已有报道的其他树种的种子园污染水平相近。种子园花粉污染水平与附近人工林花粉迁入水平的差别说明:种子园对附近林分的影响大于附近林  相似文献   

13.
广西马尾松遗传改良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广西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育种的历史和现状,针对当前马尾松遗传改良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提出马尾松育近期和中长期育种措施,认为马尾松在近,中期的育种逐渐从传统的用林材林为主的转向以纸浆和脂用林为主,建议在育种策略上的相应的准备和转变。  相似文献   

14.
15.
马尾松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本文运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马尾松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6个群体3个酶系统(GOT、MDH和GOH)的12个位点。结果表明:马尾松群体具有较高的变异水平;群体内杂合体不足,纯合体过量,处于非平衡状态;马尾松群体的分化程度较低,大部分变异存在于群体内,群体间仅占一小部分;群体的分化与地理距离的隔离没有明显的关系;广西种群与福建、广东和贵州种群闻的遗传分化明显。此外,文章中还对马尾松遗传改良的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对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感染松材线虫后,用不同干旱胁迫(PEG)处理,包括干旱(不浇水)与浇水对松树的蒸腾作用,树体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及干旱对发病进程松树死亡影响的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干旱能明显地加快感染松材线虫后黑松的死亡速度,干旱胁迫和松材线虫的杂能迅速破坏松苗体内保护酶(CAT)的活民生,而加快其死亡速度;高温干旱年份能加快提高黑松,马尾松的发病死亡率,多雨年份马尾松的发病率则较轻,但黑松仍能大量发病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马尾松优树自由授粉子代及其亲本的初步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在福建省的7个地区47个县101个林分中,选出786株优树,采集自由授粉种子。在福建省洋口等六个林场建立子代测定林1000余亩。7年生时测量了树高等6个性状。根据树高值统计结果表明。大于遗传对照10%以上的家系有293个,占参试总数的49%,树高单株遗传力h_1~2=0.24,家系遗传力h_1~2=0.32;树高生长量的遗传分析表明,群体的变异量大于群体内个体的变异量,变异来源是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18.
振动采种机振动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文对振动采种机振动参数的选择和计算进行了研究。找出了成熟杉木种子和马尾松球果振落最佳时的频率和加速度范围。测定了杉木、马尾松立木的自振频率、弹性模量、阻尼系数。提出了力学简化模型,推导了振动计算方法,进行了计算并和实测值作了比较。其主要结果如下: 1.频率范围5~100赫兹。杉木最佳在70~80赫兹,马尾松在50~60赫兹。加速度范围在5g以上。 2.杉木立木的弹性模量为58900公斤/厘米~2,马尾松为51600公斤/厘米~2。阻尼系数为0.23~0.36。 3.树干振动是一种无限多自由度的悬臂梁的横向振动。其一阶基频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相差在10%左右。 4.对于树径在10~25厘米、树高在6~15米的杉木,在80赫兹下激振,产生10g的加速度所需激振力基本在50~500公斤。 5.振动消耗的功率小,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19.
围绕中国马尾松遗传改良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起步,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全面发展,到21世纪后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融入提升,较全面回顾了60多年3代人坚持不懈的科研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着重总结南京林业大学马尾松课题组牵头或参与的优良种源筛选、优树选择、母树林与种子园营建、无性系选育、材性遗传改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等相关研究工作,及其创新与引领性作用、对社会的贡献和遗传改良经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马尾松树种特点、现有研究基础及社会需求、结合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该树种的相关研究展望,认为未来该树种的遗传改良应围绕种质资源、多目标选育、家系与无性系林业需求、常规与现代生物技术融合等方面展开,同时需侧重抗松材线虫病、纸浆材、高产脂良种选育,将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融入常规育种等领域,从而使该树种的遗传改良推向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