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就<鼠疫约编>序言、志(誌)、辨误弁言部分作些翻译、辨析和推测,试图理清<治鼠疫法>、<鼠疫汇编>、<鼠疫约编>的作者、出版顺序,向有关专家提供参考和佐证,以纠正网络上和论文中的混乱、错误和诈传.  相似文献   

2.
国内研究《点石斋画报》当从20世纪八十年代后,论著显著增多,研究范围渐渐扩大,且有转向深入的趋势。一些海外学者也对《点石斋画报》研究发生兴趣。但总的看来,《点石斋画报》研究还很薄弱。  相似文献   

3.
林芝 《科技信息》2009,(10):351-351
本文应用(间接凝血法)微量血凝板法,实验室诊断野外达乌尔黄鼠携带鼠疫抗体情况,为动物间是否存在鼠疫疫源的可能性提供可靠的依据,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杜绝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公元541-750年)中国的瘟疫流行状况,基于《中国三千年疫灾史料汇编》和最新获得资料,编制6-8世纪中国疫灾简略年表,对6-8世纪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特征,中国腺鼠疫流行的可能性,以及中国与中亚、欧洲鼠疫互传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 6-8世纪中国处于魏晋南北朝疫灾高峰期的后期和唐代疫灾低谷期的前期,总体上属于疫灾偏少时期;该时期瘟疫总体上主要在春、夏季流行,大瘟疫则多发生于夏、秋、冬季;十年尺度上的疫灾频度总体趋于下降,十年疫灾频度指数和十年疫灾等级指数均存在280 a、100 a、50 a的波动周期.2)中国早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就有了鼠疫记载,世界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恶核”“虏疮”“流肿”“暍病”“苦头痛”等称谓,都是对腺鼠疫某个方面症状的描述,其间中国境内肯定有腺鼠疫流行.3)世界范围内鼠疫的发生具有多源性,中亚地区是古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期间,中国的鼠疫主要由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通过战争输入,首当其冲的中国西北是6-8世纪鼠疫流行最频繁的地区.  相似文献   

5.
晚清西学东渐促进了西医东来的进程素。有近代社会史料宝库之美称的《点石斋画报》,以通俗易懂的图文展现了晚清西医东来以及民众医疗观念渐变等社会现象,揭示了西医逐渐立足中国并向中医的一统地位挑战,以及中医开始缓慢分化演进的历史现实,以社会大众的视角记录了近代中国在民众医疗卫生事业上的科学化与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兵  王升文 《甘肃科技》2011,27(3):135+186-135,186
平川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属于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一部分,自1977年从阿拉善黄鼠和阿巴盖新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而被判定为疫源地以来,始终将严防发生人间鼠疫放在鼠防工作的首位,坚持"三报、三不"制度,经过30多年的科学监测和调查研究,基本掌握了本区疫源的的自然景观、宿主动物、传播媒介等,为今后的防治与监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随着平津及上海等地的陷落,作家们星流云散.当时主要的文化机构损失惨重,整个文坛显得异常寥落.能及时发出抗战声音的除了茅盾、巴金主编的<呐喊>(第2期起改名为<烽火>)外,其他文学刊物寥寥无几.但在沉寂的中原大地开封却有<风雨>周刊(以下简称<周刊>)异军突起,同上海的<烽火>、<七月>等抗战期刊遥相呼应,为抗战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抗战初期文坛上除<烽火>之外最重要的抗战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道周与《孝经》的历史遇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的影响在明朝达到一个高峰,明朝历代皇帝皆重视<孝经>,并自上而下地推广孝道,表彰孝行,明代<孝经>研究亦取得一定成就.明末大儒黄道周与<孝经>有着特殊的渊源,他一生践行<孝经>,大力揭扬<孝经>的教化功用,学术以<孝经>为重,撰有<孝经集传>等多种<孝经>学著作,而身处囹圄仍带血书写<孝经>一事尤具象征意义.黄道周用自己的行为、学识乃至生命对<孝经>作了深刻的注解,而<孝经>也在其身上得到了绝佳的阐释.  相似文献   

9.
<颂歌>是德国诗人斯特凡·格奥尔格正式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学步>收集了诗人此前的作品.从<学步>到<颂歌>,被研究者称为诗人格奥尔格创作道路上的一次"关键性的突破"."突破"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刺激共同作用下的"蛹化蝴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圣经>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根基,也是近年来中国各大期刊常见的研究话题.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需要元研究,即对前期成果进行总结和分析之研究的介入.本文对中国自1911年以来的<圣经>元研究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今后更为深入的<圣经>研究提供一种价值参照.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