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财富的增加给亚洲国家带来的也不全是繁荣。正如有人质疑:财富真的像海水一样,喝得越多,就越口渴吗?  相似文献   

2.
经济转型环境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描述。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欠缺层次性、师资队伍建设偏重技能性、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质量评价方式亟需完善的问题。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培养目标、培养过程、评价体系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3.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高校类型,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生力军,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找准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从加强应用型高校的理论研究、架构产教融合的校内治理结构、明确"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建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政府的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建立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评估体系等七个方面,探讨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最后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诸如办学理念、运行机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分类等措施的实施,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满足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结构,完成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真正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安徽省推进高端制造业引领新型产业化的重要力量。利用SBM-GML方法和词频分析法构建2011—2020年制造业绿色转型和命令性环境规制数据,测度环境规制影响安徽省制造业绿色转型的路径。结果显示:绿色转型具有短期持续性,环境规制对安徽省制造业绿色转型具有U型非线性关系;在传导路径上,环境规制的实施弱化了外资对绿色转型的调节效应,但产业结构优化对绿色转型有促进作用;基于资源禀赋异质性的结果进一步提供了一致性的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区域都是开放的,它与外界存在环境承载力和压力的流通和交换。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容量、经济和技术是可以相互弥补彼此的不足。为了能定量地计算区域内外承载力和压力的流通和交换,以及区域内的资源、环境容量、经济和技术之间的互补性,本文明确了相对环境承载力与压力的计算思路,建立了相应的计算公式。以武汉市为例说明相对环境承载...  相似文献   

6.
“双碳”目标是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并在众多政策文件中作出重要部署。文章基于“双碳”目标背景,分析我国电力产业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探讨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趋势、挑战和机遇,从而提出电力产业的转型发展路径,即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和以光伏发电、风电等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以期为国内电力及相关产业的企业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研究构建以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探究在产业结构变动的情况下,双重环境规制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渔业产业结构在环境规制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影响中存在双门槛效应。并且以海洋渔业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时,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对于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其对海洋渔业经济产生先正向后负向的影响;而对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其对海洋渔业经济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作用,即从长远来看,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可以更有效地发挥出规制的“倒逼”作用。此外,海洋渔业资本、海洋渔业劳动力和技术创新水平投入对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8.
孟凡芹 《科技信息》2010,(27):I0015-I0016
循环经济克服了传统经济理论人为割裂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弊端,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发展民族经济的战略选择。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该以循环经济理论作为指导,改变传统的"线性"生产过程为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多赢"。  相似文献   

9.
付夏婕 《科技信息》2011,(10):I0022-I0022
经济转型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如何对经济转型做出正确理解关系到我国经济转型是否能够实现。经济转型不单单是一个经济问题,而应当被看作是社会文明演进中的一个方面,它无法脱离整个社会发展的进程,必须在文明转型的进程中予以实现。只有全面地理解经济转型,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进行研究,该文首先介绍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然后研究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主要包括: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的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这些有效途径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山西省作为一个煤炭大省,第二产业比重占50%以上。主要研究山西省2003-2012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并对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经济因素和环境承载力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环境承载力在近10年内不断改善,但连续多年处于强载状态,且与人均GDP呈很强的线性关系,随着二产比重提高而下降,随三产比重提高而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农村体育是促进农民身体健康、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社会环境、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江苏要实现体育大省向体育强省的转变,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体育的发展程度至关重要。本文以江苏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为着力点,运用SWOT-PEST分析模型,对影响江苏农村体育发展的政策、经济、社会和科技等环境进行优劣势、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了通过调动农民、农村"能人",形成永恒的内驱力;加大农村体育"人、财、物"的投入;提高农村收入,城乡统筹发展;建立农村体育发展评估体系和采取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等发展江苏农村体育。  相似文献   

13.
城市转型是确证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实践活动。中共萍乡市委推动城市转型的成功实践,昭示了新时期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基本路径,即充分认识和明确把握其重大意义与基本要求是重要前提;不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领导理念是根本保证;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不断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选用机制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用30m分辨率的Landsat TM卫星影像数据,并进行几何纠正、融合和变化信息提取技术对研究区用地进行监测和实地勘查.应用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进行了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成吉思汗陵景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064 hm2,其中旺季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098 8hm2,人均生态足迹为0.067 6hm2,目前的生态盈余为0.031 1hm2/人,生态压力指数为0.684hm2,处于相对安全状态.但景区旅游生态扩充率显示出景区片面追求规模而忽视软实力的提升.可为我国西北地区干旱草原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建设和保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环境不作为和逆作为的概念,指出环境问题根植于社会经济运行方式,解约束应从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入手,将环境资源化、价值化和商品化,把环境产业与社会经济纳入一体同步运行。最后构造出中国物色的环境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方法,结合河南实际,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初始阶段(2000-2007年);第二,适应全球金融危机阶段(2008-2012年);第三,深度调整阶段(2013年至今)。在深度调整阶段,应当以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创新发展,提升河南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协调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度;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坚持共享发展,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多年来进行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典型村落调研为基础,对1978年以来典型村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特征、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认为村落经济社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是可行的,其最终建立的是各村落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8.
以制度变迁为视角,对1949年~2006年广西报业广告发展历程做了脉络性的解析,认为广西报业广告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徘徊期、恢复发展期、大发展时期、衰退期。  相似文献   

19.
目前环境承载力尚未有统一的定义,本文参考环境问题的分类,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角度对环境承载力进行重新定义。根据其定义内涵以及安徽省的资源状况,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选取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密切相关的指标,构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在主客观权重确定的不足,应用博弈论组合赋权模型对层次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模糊熵权法确定的客指标权重进行综合赋权,结合承载力评价模型,以市为单位实证研究安徽省十六个市区2015年的环境承载力状况,应用GIS技术分析并绘制安徽省环境承载力评价图,直观显示各市环境承载状况。结果表明,2015年安徽省环境承载力空间差异较大,整体承载力一般;黄山市承载力能力较大,淮南市、铜陵市环境承载力较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23个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指标,以桂西3个地级市共30个县市为研究单元,构建桂西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出6个主因子;运用Ward 聚类法进行综合分析,将全区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并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可视化.通过对综合得分的分析,有利于区内各县市准确定位,制定明确而实际的发展目标,对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