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双特异性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因子,可通过对粘着斑激酶的去磷酸化抑制细胞迁移.在前期研究工作中证实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PTEN 蛋白具有抑癌活性后,本研究进一步检测重组PTEN 蛋白的磷酸酶活性及其对粘着斑激酶FAK 磷酸化程度和细胞迁移的影响.对[D3-32P]PIP3体外去磷酸化的实验表明重组PTEN蛋白具有明显的脂质磷酸酶活性;将重组PTEN蛋白转染DU-145细胞后,细胞中FA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表明重组PTEN蛋白具有蛋白磷酸酶活性.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转染的重组PTEN蛋白可以抑制DU-145细胞的迁移作用,从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或浸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CHP与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惟一受Ca2 调节的蛋白磷酸酶,钙调神经磷酸酶(CN)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调控作用,包括T细胞活化,记忆的形成,心肌肥大的发生,细胞周期调控等.CN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活性受Ca2 /Calmodulin等诸多生物因子的共同调节,其中钙调神经磷酸酶B亚基同源蛋白(CHP)是最近研究较多的CN调节分子之一.近年来CN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其生物学功能,相关信号传导通路及活性调节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癌及癌前病变中错配修复基因MLH-1与抑癌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单纯增生11例及上皮异常增生10例,而正常口腔黏膜10例中错配修复基因MLH-1与抑癌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MLH-1的阳性表达率为47.9%(23/48),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7.9%(23/48),明显低于其他各组,与正常黏膜、上皮单纯增生、上皮异常增生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MLH-1与PTEN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r=0.548,P=0.018).结论:MLH-1与PTE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过程中均起作用,MLH-1与PTEN可能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探讨第10号染色体丢失性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与牙龈癌癌症细胞分化程度的关系。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牙龈癌组织中PTE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状态,免疫组化法检测石蜡组织中PTE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牙龈癌组织中发生PTEN基因甲基化的频率为56.67%,其中高分化组甲基化频率为20%,中分化组为50%,低分化组为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甲基化频率与其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说明牙龈癌中PTEN基因可出现启动子甲基化,且低分化组牙龈癌PTEN甲基化频率更高,同时细胞内PTE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甚至缺失,为牙龈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黑土Cd单一污染和Cd-豆磺隆复合污染胁迫与上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关系,同时分为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研究了在有或无污染物作用下这2种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有或无豆磺隆胁迫下,随着Cd污染浓度的增加,脲酶活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酸性磷酸酶活性变化相对于脲酶比较稳定.通过拟合方程可知,2种酶活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Cd或Cd-豆磺隆的污染状况.在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内,当Cd污染浓度为5、10、30 mg·kg-1时,2种酶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高浓度(50、100mg·kg-1)Cd作用下,2种酶活性始终呈现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以及特定蛋白的微结构域,浮舰蛋白-1(Flotillin-1)是脂筏标记蛋白,与轴突再生、学习记忆和肿瘤形成等过程相关.近年发现,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很多种类都有Flotillin-1的表达,且在进化上高度保守.果蝇属于完全变态昆虫,是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含有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中65%同源基因.因此,研究这些基因在果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布特征,对深入阐明人体病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研究对象,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Flotillin-1在果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结果如下:Flotillin-1在果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水平和分布不同:幼虫期仅脂肪体中少量表达;蛹期消化道和脂肪体中有少量表达;成虫期主要在脑、复眼、消化道、生殖腺中表达,肌肉中也有少量表达;该蛋白在成虫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gp150蛋白调控盘基网柄菌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分析盘基网柄菌发育14 h的KAx-3细胞和AK127细胞.结果显示两种类型细胞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突变细胞不能表达275 bp片段.对其测序分析后发现差异片断与编码组氨酸激酶、STATc蛋白及同源框蛋白等的基因中的一段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推测gp150蛋白的缺失引起某些调控因子表达异常,从而使突变细胞的基因表达不正常,最终导致细胞不能完成多细胞发育.  相似文献   

8.
胡萝卜体细胞胚DnaJ同源基因的分离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J/Hsp40蛋白是DnaK/Hsp70的辅助分子伴侣,它通过调节DnaK/Hsp70的ATPase活性来影响蛋白复合体的合成与组装.运用改进的cDNA代表性差示分析方法从解调控胡萝卜体细胞胚中分离出DnaJ基因同源区段,进而以它为探针筛选解调控12 h的胡萝卜体细胞胚cDNA文库,从胡萝卜中分离得到DnaJ蛋白同源基因DcJ1.序列分析表明它的编码区为1257 bp,编码418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包含3个保守的特征结构域.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DcJ1基因在核基因组中以单拷贝或低拷贝形式存在;而Northern杂交则显示该基因仅在根中特异表达,其表达强度随着胡萝卜体细胞胚的调控-解调控过程发生明显的变化,并且不受热激的诱导.由此可见,DcJ1基因的表达活性与胡萝卜体细胞胚根的早期发育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新基因BP1抗体制备及其在乳腺癌表达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新同源盒基因BP 1在乳腺癌的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设计19肽,合成并偶联到大分子载体KLH上制成人工免疫原,制备兔抗BP 1多克隆抗体IgG.蛋白印迹方法检测BP 1在乳腺癌细胞系M CF 7、M DA-M B-231细胞均有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P 1蛋白在乳腺癌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雌激素受体阴性肿瘤的表达率高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组。BP 1基因的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是一种新的乳腺癌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综述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的分类及其在细胞生长、分化方面的作用,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对细胞周期调节作用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抑制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细胞生长、发育、调控的机制,寻找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饥饿应激对泥鳅3种组织糖原,ACP和AL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饥饿应激对泥鳅肝、肠和肌肉3种组织细胞糖原、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变化.对泥鳅进行饥饿处理,0~28 d不喂养食物,29~35 d恢复正常喂食.分别于0、7、14、21、28和35 d取材,利用显微石蜡切片、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其肝、肠和肌肉细胞糖原、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饥饿程度的加深,糖原的量减少,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酸性磷酸酶活性则增强.投喂后,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整个过程中,上述变化存在组织差异性.泥鳅中糖原量、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与长期饥饿条件下机体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PTEN在哈萨克族食管癌癌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在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采用RT-PCR方法检测PTEN基因mRNA在36例哈萨克族食管癌及相应正常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选取mRNA水平差异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bolt方法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TEN基因mRNA在36例癌组织中有30例表达,阳性率为83.33%。其中癌组织表达量高于相应正常组织(TN)21例,占70%;癌组织表达量等于相应正常组织(T=N)4例,占13.33%;癌组织表达量低于相应正常组织(TN)5例,占16.67%。PTEN基因mRNA在正常组织中表达仅有9例。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相比,PTEN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TEN蛋白的表达在癌组织与相应正常组织中无明显差异。结果表明,PTEN基因的异常表达主要在转录水平,可能不是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主导基因,其对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I)、骨桥蛋白(OPN)和PTEN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IGF-I、OPN、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①肿瘤组织中IGF-I、OP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IGF-I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OPN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肿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PTEN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②IGF-I的表达与OPN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IGF-I、OP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IGF-I、OPN、PTEN蛋白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的表达对判断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是调控植物蔗糖代谢合成的关键酶,在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与分配方面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黑莓3个SPS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编码的蛋白特性、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性,并分析其与黑莓发育的关系。【方法】以黑莓栽培品种‘宝森’(‘Boysenberry’)为试材,从中克隆和鉴定了3个 SPS 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等方法对3个黑莓SPS 基因RuSPS1RuSPS2RuSPS3的氨基酸序列、保守作用元件、编码的蛋白特性、蛋白结构及进化关系进行分析,并对这3个基因在黑莓中的时空表达情况与酶活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多重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黑莓SPS蛋白具有植物SPS家族特有的2个保守蛋白结构域及2个相对保守的蛋白磷酸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uSPS基因分为A、B两个亚族,其中RuSPS1RuSPS3为A亚族成员,RuSPS2为B亚族成员;保守作用元件分析表明, 除RuSPS2含基本的蛋白保守元件外, RuSPS1RuSPS3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片段缺失;序列分析和比较揭示了黑莓SPS基因与其他家族的不同特征。qRT-PCR分析显示,3个RuSPS基因在黑莓各个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其中RuSPS1在叶片和果实中表达量较高,在花中的表达量较低;RuSPS2在发育成熟的果实中有大量的表达,在其他器官中表达量较低;RuSPS3在各器官中的表达均较高,说明 SPS基因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3个RuSPS基因都随着果实发育进程在果实和叶片中表现了表达增加的趋势。果实和叶片中SPS酶活性的变化与RuSPS基因表达水平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叶片中SPS活性与RuSPS2显著正相关(P<0.05),果实中SPS活性与RuSPS1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3个RuSPS基因与黑莓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蔗糖合成与代谢关系密切,均参与了黑莓的生长发育调控,其中叶片中SPS活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是由RuSPS2调控,果实中SPS活性的变化则是由RuSPS1调控。  相似文献   

15.
Cdc42是Rho家族蛋白(Rho GTPase)中的一种,是Rho家族中研究得较多的一个,具有GTP酶活性。Cdc42参与细胞周期调控和基因转录的调节,在调节细胞骨架、肿瘤表达、细胞极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ACOS5是控制拟南芥雄性育的关键基因之一,它也是编码花粉素合成必需的酶.利用氨基酸同源序列分析,在数据库中检索与拟南芥ACOS5同源性较高的植物同源蛋白.将检索出的水稻中同源氨基酸序列与ACOS5进行比对,两者一致性为64%.并且通过同源蛋白系统发生分析,两者在进化上关系也较为密切.根据水稻中同源蛋白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进行低温处理下该基因在小花发育各时期的表达量分析.半定量RT-PCR显示,在水稻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其表达量较低,而当小孢子开始减数分裂时,表达量急剧增高.在这两个时期,低温(20℃)会诱导OsACOSmRNA积累增加;但当处于小孢子形成阶段时,低温下积累量却呈现相反的降低趋势.这说明环境温度显著影响水稻中ACOS5同源基因的转录表达,而这种影响与小花发育时期有关,提示水稻ACOS基因可能参与环境温度调控水稻雄性育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真核生物中,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修饰的重要手段之一,影响了植物的大量生长发育过程。文章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番茄中的胞嘧啶甲基转移酶同源基因(SlMET1)并对其进行进化关系的分析;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从番茄cDNA中扩增出胞嘧啶甲基转移酶同源基因(SlMET1)全长,构建SlMET1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实时定量PCR分析SlMET1基因在番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同时,构建SlMET1与HA标签蛋白融合表达载体,通过免疫共沉淀分析其与DDB1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SlMET1基因在番茄各个时期和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叶片和花中表达量较高,在果实的变色期和红果时期表达量较低;通过绿色荧光融合蛋白载体的表达,确定SlMET1基因只在番茄细胞核中表达;通过免疫共沉淀分析确定SlMET1和DDB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该研究为研究DDB1以表观遗传学的方式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磷(P)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之一,PHT1磷酸转运蛋白家族负责调控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磷以及细胞间无机磷(Pi)的转运.本文以盐芥幼苗根cDNA为材料,克隆到盐芥磷酸转运蛋白ThPHT1;8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ThPHT1;8蛋白编码525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质量为58.1,ku,等电点6.33,是一个定位在细胞膜上的疏水、无信号肽的非分泌性蛋白,含有高亲和力磷酸转运蛋白典型的跨膜结构.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低磷胁迫能促进ThPHT1;8基因在盐芥根部的表达,而且不同磷浓度处理下ThPHT1;8基因表达的模式不同.ThPHT1;8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表明,不同浓度低磷胁迫处理下,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35S:ThPHT1;8转基因拟南芥幼苗的主根根长显著增加、侧根密度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无机磷和总磷含量提高,花青素含量降低.上述结果表明,盐芥ThPHT1;8基因确实参与低磷胁迫时植物的应答,能够提高转基因拟南芥的耐低磷能力,为土壤磷高效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潜力的候选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19.
脊椎动物Pax1/9是一重要的发育调控基因亚家族,文昌鱼基因组中仅有单一的该亚家族直系同源基因Amphi-Pax1/9,为检验此基因上游调控元件的功能在脊椎动物体内是否具有通用性,将文昌鱼Pax1/9基因上游约4.6 kb的侧翼序列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连接,构建重组质粒表达载体(pAmphiPax1/9-AcGFP),显微注射斑马鱼胚胎,并以斑马鱼Pax1和Pax9的上游同源序列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阳性对照斑马鱼胚胎中GFP能够表达,但注射pAm-phiPax1/9-AcGFP质粒的斑马鱼胚胎中无明显的GFP表达,这一现象可能是由于Pax1/9上游调控序列在二物种间存在较大的进化差异,启动元件具有物种特异性.  相似文献   

20.
KNOX同源异型盒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首次从大戟科植物麻疯树cDNA中克隆到一个同源异型盒基因,命名为JcKNOX1.其开放阅读框全长693bp,编码230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蛋白质等电点pI=6.13,分子量PA=25.92kD.聚类分析表明,JcKNOX1与毛白杨在进化上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其次是甜橙.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JcKNOX1基因在麻疯树植株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幼嫩部位表达量明显高于成熟器官,表达量依次为:茎尖嫩叶茎叶花叶柄根;对麻疯树幼苗进行ABA和低温胁迫发现,JcKNOX基因表达量明显增加.上游调控元件预测分析表明,该基因可能在麻疯树光调节、激素调控、花粉基因特异性表达、逆境调控等重要生物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