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对联本是我国独有的一个文学品种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瑰宝 ,许多专家公认它“是诗中之诗”。文史大师陈寅恪、另一国学大师、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都十分重视它。但是 ,一种轻视它、压抑它的旧的传统偏见还存在。在一部分文化人心目中 ,对联还是‘小道’、‘小玩意’、‘雕虫小技’、‘无当大用’、‘无足措意’的。其实对联不仅用途最广 ,而且最为精炼 ,拥有多种文体之美 ,极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如臧克家先生所说 :“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颗好的珍珠。”为此 ,本刊特开辟“对联文学研究”专栏 ,恳望大家热情支持 ,踊跃赐稿 ,使本刊能在这方面作出较好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作者就“否定‘月亮诗’的寓意,否定高、鲁‘爱情纠纷说’”等问题向董大中先生提出了商榷。作者认为“‘月亮诗’影射许广平、鲁迅恋爱事是极为明显的,高鲁爱情纠纷是一个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3.
有人在论述当代诗歌流派时说: “在诗歌领域,自从‘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苗头,即以艾青,严辰、邹荻帆、邵燕祥为代表的诗人,正在写作一种把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诗篇,无以名之,暂时不妨叫做新型哲理诗。这种新型哲理诗,和五四时期以捕捉思想的火花为目的的小诗不同,这是一种敢于干预生活的现实主义哲理诗,我看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新兴的诗歌流派。”(吴奔星《文学流派试论》)要将这几位诗人划归为一个流派,尚需看今后创作的发展,就现阶段论,他们之间风格上的距离较大。但这种论点毕竟概括他们在粉碎  相似文献   

4.
第197期《中国报刊报》上登了一篇题为《“偶尔”与“偶而”》的短文。文中说:“‘他常常写杂文,偶而也写点诗’。这里的‘偶而’是‘偶尔’之误。”作者还批评说,报刊上这种差错“并不少见”,“大都是作者写了别字,编者以错为正或未发现所致。”  相似文献   

5.
闻一多的诗学不仅包括现代格律诗理论,而且也包括对自由诗的观照,他的新诗“创格”理论对于自由诗的美学建设也是一份丰厚的学术资源。闻一多在自由诗与格律诗的诗论中,既大力提倡格律诗,也不否定自由诗的存在价值;闻一多将诗美分为内的原素和外的原素,其价“声”的理论的诗学意义最为重要;闻一多关于诗歌表达中的限制与自由的见解,是对诗歌而且也是对艺术媒介学的深刻创见,同时对现代格律诗、自由诗的建设具有高度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的“理趣”和“情趣”一样,都是我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欣尝的一个理论向题。理本身是抽象的,抽象的理论一般是不能唤起读者美感的,但理而有趣,却是美学中一个课题了。 清朝文艺批评家沈德潜曾在《诗说啐语》小说到诗中的理趣问题。他说:“杜诗‘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水流心不竟,云在意  相似文献   

7.
一首先,“诗歌的‘散文美’”的提法,根本就不符合诗歌本身这一最为凝炼的文学形式。所谓“凝炼”,这里指的即是诗歌的内容,也是诗歌的表达形式。正如《诗词例话》中说道:“《诗人玉屑》卷六里面提到王安石说的‘诗家语’,就是说诗的用语有的和散文不一样,因为诗有韵律的限制,不能象散文那样表达。要是我们用读散文  相似文献   

8.
王慧 《长春大学学报》2005,15(1):71-74,90
李清照主要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亦‘自是一家’”的观点,为了维护词体的独立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说。本文从音律、题材内容和艺术审美三方面详细论析了李清照的这一词学观。  相似文献   

9.
“陶”就是定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有位同志著文《‘陶’不是‘定陶’》,文述“《史记》中《越王勾践世家》和《货殖列传》中的‘陶’与《项羽本纪》中的‘定陶’不是一地,在《史记·项羽本纪》9—12自然段中,曾五次出现‘定陶’两字,都写全称,无一处省略‘定’字,……这样一对照,把‘陶’理解为‘定陶’实在没有道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陶与定陶是一地。春秋战国时,陶地叫作“陶丘”、“陶邑”、“陶”。“陶”后改称“定陶”,是范蠡居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考察了计数鱼类的汉语量词和日语助数词。汉语中计数鱼类的量词主要有“条”和“尾”等。“条”是人们运用了隐喻的认知语义扩展方式,而“尾”则是转喻。日语中计数鱼类的量词有‘本’‘匹’‘头’‘枚’‘尾’和‘杯’等。其中,‘颈’‘尾’是转喻的认知语义扩展,‘匹’‘本’‘枚’‘杯’是则隐喻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一)英语动词的体性一般把动词简单地定义为“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因而也就把动词分为“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两类。如Eckersley父子在A Comprehensive English Grammar一书中就说到:“动词是句子中最基本的表示‘动作’的词。……同时,还必须包括‘不存在的动作’即‘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Quirk等人在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一书中,,也把动词分为“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两类。  相似文献   

12.
说“元白”文学史上“元白”并称。说明了元稹、白居易二人在诗的风格上有相似的地方,交往亦较密切。最近有同志写文章提出一个问题:“白居易比元稹年龄既大,活得也长,作品则更多,又据教科书上讲,白乃新乐府运动领袖而元为中坚,然则元白并称为何但曰‘元白’不曰‘白元’?”并对这个问题作了详细的解释。要而言之,即元之次韵诗比白强,元之艳情诗亦比白影响大,而这两者正是史称元白之根  相似文献   

13.
竹诗     
有人说:“在某种意义和程度上讲,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汉字韵文学就是一种‘联想文学’。” (周汝昌语)几乎围绕着每一个字、词都有很多的历史文化的丰富联想。而由此义到彼义的咏物诗,可称是典型的“联想文学”。前人对咏物诗有两说,一载杨载《诗法家数》中:“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一载王士桢《带  相似文献   

14.
(作者署名后括号内为期数一页码)变水头大流里标准装置系统的数值分析 ””””””””‘”“””””·”“’‘”’‘””””·……“·…“·········……赵学端郑荣根(1一1)一种有效的丰满树算法 二“”二’·”’‘’·‘’.‘二’·····……‘······  相似文献   

15.
本人在1956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文学遗产”里,发表了一篇“闻一多先生‘诗新台鸿字说’辨正”的文章,郭沫若先生在今年1月5日人民日报登载了一篇“释‘乌雁酿’”,对鄙说多所指正,使我非常感谢。不过还有许多地方,不敢苟同。爱本百家争鸣之意,特申鄙见,再请郭先生指教。郭先生在文章里指出“尔雅”“‘高雁丑’是说乌限之类。丑是丑类之丑,并下是美丑之丑”。这种解释是很正确的。因为我当时要证成闻先生“焦喻美,鸿喻丑”的说法,就根据郝懿行“尔雅义疏”“鸢乌丑,注引  相似文献   

16.
《伤仲永》是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的文章.《教参》专门谈到了王安石的人才观,认为王安石“承认方仲永的‘通悟’,把仲永作诗的才能看作与生俱来之物,即所谓‘受之天’,说明他思想中还有唯心主义成分.”在课文分析中,《教参》也说:“作者对方仲永的天资做了不适当的渲染,把他写成一个‘生而知之’、不习而能写、不学而能诗的‘突发’的天才,反映了作者认知上的局限.”究竟如何看待方仲永的“通悟”呢?是认为反映了王安石认知上的局限或思想中的唯心主义,还是看成作者为了写作目的、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为之?依我浅见,还是后种解释较为妥贴、切合实际一些.  相似文献   

17.
段江艳 《科技信息》2008,(13):153-153
《每片湖》是美国著名语言诗人查尔斯·波恩斯坦2001年的作品。通过这首小诗,我们可以充分领略语言诗的魅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该诗:“陌生化”理论的文学实践:拼凑和顶真的艺术技巧;诗的听觉效果:音乐性;诗的视觉效果:唯一特殊符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思无邪”本出自《诗·鲁颂·?》篇,而《论语·为政》第二则中记载孔子论诗的一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到底指的是什么,历来说法甚多,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来论述:一、“思无邪”并非《鲁颂·?》篇的本事本义,而是孔子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二、“思无邪”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三、“思无邪”体现了孔子的一种达观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中曾指责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充满“八股选家气”。“草蛇灰线法”,便是用来做这种指责的最重要的一条证据。他说:“例如圣叹最得意的批评是指出景阳冈一段连写十八次‘哨棒’,紫石街一段连写十四次‘帘子’(按,实为十六次)和三十八次‘笑’。圣叹说这是‘草蛇灰线法’!这种机械的文评正是八股选家的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提出的“读书三境界”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应该说,读书、著书和藏书,是人类同书打交道的三种最常见的方式,互相之间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而,同读书一样,著书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境界,大致来看,有如下三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