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江成 《科技信息》2011,(34):403-403
本文通过对同煤集团四老沟矿极近距离煤层下煤层回采工作面停采线合理位置的研究,对停采线附近层间距为0.8~2.0m下煤层巷道及工作面采用联合支护方式,成功的维护住了工作面及巷道顶板,达到了预期的支护效果,保证了撤面期间的安全。这对极近、近距离煤层下煤层综采工作面停采线位置的确定和提高煤炭采出率具有一定的借鉴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雁峰 《科技信息》2014,(8):244+246
本文介绍了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至搬家停采位置时,停采位置的确定、停采支护的方式及不放顶煤距离的确定方法并对经济效益及技术推广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震-应力联合监测手段,分析工作面回采期间的采动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初采阶段,采动应力的影响范围为70~73 m,覆岩破裂高度集中在40 m以内;见方期间,采动应力的影响范围为140~150 m,覆岩破裂高度集中在80 m以内.相对于初采阶段,见方期间应力集中程度进一步增加.将得到的采动影响规律应用于现场实际,确定了超前支护距离和停采线位置,并对煤体的冲击危险性评价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掘进机桥式皮带转载机落煤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式皮带转载机与皮带运输机是综合机械化掘进工作中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转载机将掘进机产生的煤流,不停顿地转运到带式输送机上去。桥式转载机与掘进机同步行走。在桥式皮带转载机与皮带运输机间的落煤处,设计专用落煤装置,提高装煤效率。  相似文献   

5.
浅谈自移机尾工作原理及工作中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楠  郭峰  金宝龙 《科技信息》2011,(5):109-109
普通皮带机机尾存在移动时皮带跑偏、和转载机机头倾斜等问题,通过自移机尾的主要技术特征及相应操作,充分解决了综采工作面因皮带机机尾移动速度慢.皮带跑偏、刮板转载机机头与工作面前进方向偏斜时或带式输送机机尾与带式输送机偏斜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煤矿大功率采煤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采煤工作面的回采速度,但针对冲击地压工作面的预防治理也带来了难度,尤其是工作面的两巷顺槽运输。本文从皮带运输顺槽出发,针对工作面所使用的转载机改进方案的思路出发,通过可行的加长转载机来满足生产的需要,以确保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采高综采系统设备结构复杂、部件多、尺寸长、重量大、安装困难等特点和东坡煤矿的实际,重点介绍了运输设备提升能力验算、绞车的安装和调试、巷道及开切眼的加宽加高、起吊锚杆和锚索的施工等准备工作,提出了合理的设备安装工序,对工作面支架、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等设备及机巷胶带输送机和开关车安装的具体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分析、总结了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低瓦斯高强度开采综放工作面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过程中瓦斯的运移规律,提高矿井瓦斯治理能力,以王家岭矿12302工作面为例,研究了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的垮落和位移特征,通过分形维数定量描述了裂隙的发育情况,得到了覆岩的三带高度、跨落角、裂隙区等参数,以此参数建立数值模型研究采动裂隙与瓦斯运移的耦合特性,将研究结果应用于现场的卸压瓦斯的抽采设计并进行了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走向模型的冒落带为28.2 m,裂隙带为118.6 m,切眼处和停采线处的垮落角分别为59.5°和51.5°,倾向模型的冒落带为28.2 m,裂隙带为113.6 m,进刀端和停采线处的垮落角分别为62.5°和55.5°;随着工作面开采距离的增加,分形维数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平稳;采场卸压瓦斯整体上有向上、向采空区深部、向回风巷一侧运移的特性,采空区深部瓦斯浓度可达20%,上隅角瓦斯浓度接近1.5%,采动裂隙带瓦斯聚集区位于距回风巷20~50 m、高度距煤层顶板25~50 m范围内;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抽采采动裂隙带聚集瓦斯的抽采效果较好,上隅角和回风流瓦斯浓度均小于0.8%,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为类似条件下的瓦斯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宗承波 《科技信息》2014,(8):219-220
针对2341工作面旋转开采出煤系统中皮带输送机过运输巷转角的问题,在回采初期采用两部皮带机搭接完成输煤;当回采至转角位置时,采用将第一部皮带输送机机头部及第二部皮带输送机机尾部拆除并打运出工作面,之后利用改造后的H架、托辊架以及压辊、抗辊等装置将第二部皮带输送机延长至第一部皮带输送机机尾部,组成转弯皮带输送机,构成完整出煤系统的方案。该方案的实施有效地减小了劳动强度,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贾国平 《科技信息》2012,(5):525-526
大角度俯采采煤工作面安装,在前期准备,采煤设备运输,顶板管理,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液压支架的防倒防滑方面都是难题,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工作面的安装及回采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郭太 《科技信息》2012,(2):361-361
综采一队8501工作面位于忻州窑向斜轴部,大断层附近,北高南低,南部呈一向斜构造。工作面内有三条正断层,开采中发现断层延伸到停采线外。开采期间工作面压力大,煤壁炸帮最深约2m。顶煤破碎,工作面顶板提前塌落,顶板管理困难。2501皮带巷采用29U可缩性钢棚、锚栓、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但由于巷道顶煤破碎,受采动影响段,压力较大,安全出口处,顶煤多次塌落。开采过程中,工作面从22#点向外出现地包,最厚处达2m,该地包一直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12.
赵杨 《安徽科技》2014,(3):47-47
正一、背景概述E3211工作面位于钱营孜煤矿东一采区西部,为该采区首采工作面。根据实测资料,工作面机巷长2207.7m,底板标高-235.728~-629.156m;风巷长2252.0m,底板标高-233.123~-647.533m,底板最大落差约414.41m,机巷最大倾角18°,两巷方位角206°;开切眼长280m。工作面内32煤层平均倾角约12°,煤层走向WE,倾向SN。工作面内煤厚在1.70~4.8m之间,平均煤厚3.14m,煤厚变异系数γ=20%,属于稳定煤层,煤层可采性指数K=1。采用综合机械化俯采方式回采。由于工作面落差较大,工作面供水系统是确保工作面正常回采最大问题。该矿  相似文献   

13.
宫栋斌  时俊 《科技资讯》2005,(22):67-67
1.支护设计1.1切眼断面的确定为满足轻放支架的安装要求,设计切眼断面为宽×高=5.2m×2.1m,同时,考虑到炮采工作面仿宋采时,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沿停采线向外3m范围内顶板十分破碎,支护困难,不宜作为轻入大断面切眼的位置,因而设计时,增加了3m过渡段,切眼的最大控顶距为8m。过渡在切眼刷大结束后全部回掉。1.2支护方式选择依据错车杆对破碎复合岩体的错车固机理及对轻放切眼的围岩稳定性分析,我们选择下列支护:A顶板采用锚网梁索联合支护;B两帮用单体支柱背帮;C过渡段用单位支柱和铰接顶梁使走向棚加强顶板;D切眼内视顶板情况,适当用工字…  相似文献   

14.
程弋 《科技资讯》2014,(13):79-79
本文以朱集矿1121(1)工作面为例,对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进行了理论分析计算和现场实测分析,结果表明超前支承压力的范围可达80 m以上,为避免开拓大巷受采动影响而产生大变形,保护煤柱宽度,即停采线到大巷的距离至少应达到80 m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上覆岩层裂隙区域是瓦斯运移储集通道,为准确得到大采高综采条件下裂隙演化特征,以山西天池煤矿202工作面为原型搭建了三维物理相似模拟模型,采用声发射监测系统、三维模型剖切等方法得到覆岩裂隙发育过程及裂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2工作面基本顶初次垮落步距为36 m,周期来压步距为16~27 m,周期来压平均步距18 m;采用物理模型剖切的方式得到采动覆岩裂隙高度及三维分布形态,垮落带高度15 m,是采高2.9倍,裂隙带高度64 m,是采高12.5倍;覆岩垮落裂隙三维形态为"椭抛体"。在煤层倾向及走向上,覆岩整体下沉趋势为"凹"型,距离煤层底板10 m处上覆岩层下沉量最大为3.5 m,越往上下沉量越小,岩层下沉呈梯形分布;在走向及倾向方向裂隙密度均呈现"双驼峰"状,倾向裂隙区位于工作面0~30 m与90~120 m范围内,走向裂隙区位于切眼侧0~30 m与停采线侧160~200 m范围内,裂隙区裂隙密度达5条/m,中部压实区裂隙密度在1~2条/m之间,回风巷侧裂隙区为高位巷布置最佳区域,能够有效提高瓦斯抽采效率,对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总结以往收尾撤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加强周期来压观测和合理的规划,使停采线成功避开了周期来压,为回撤支架创造了良好的顶板、运输和通风条件,保障了工作面支架安全顺利地回撤。  相似文献   

17.
杨文晖 《科技资讯》2014,12(23):74-75
大采高工作面开采强度大,采动影响剧烈,采动影响巷道维护困难,晋煤集团长平公司通过采用新型无机注浆材料,配合合理的注浆工艺和方法,对留巷复用巷道进行注浆加固,有效的控制了围岩变形,减少煤柱损失29 m,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山脚树矿22189工作面回采对22155运巷支承压力影响为工程背景,根据工作面的工程地质情况及煤层群上下工作面开采关系,分别采用压力测量仪测量的方法和利用FLAC3D软件对采后运输大巷所处位置应力分布情况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山脚树矿22189工作面回采对22155运巷的支承压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受22189回采工作面的采动影响,上部22155运输巷前方支承压力大致呈抛物线分布,在距煤壁大约15 m位置处,支承压力达到峰值,并且22155运输巷支承压力峰值稍微滞后22189回风巷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19.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淑村矿东一采区-450m水平新东翼皮带巷和轨道巷均处于172102工作面停采保护煤柱下方,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前期开挖的轨道巷围岩变形严重,表现为:断面缩小、底鼓严重、锚索拉断、U型钢支架破坏;对新掘皮带巷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支架支护,文中介绍了其支护原理、支护特点、支护能力及方案设计、工艺过程等。目前支架已经开始承载,根据支架载荷监测结果,表明支架完好,巷道稳定。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高抽巷在采空区瓦斯抽采和上隅角瓦斯治理方面的应用,以及探究高抽巷抽采层位对采空区瓦斯分布规律的影响,以李阳煤矿15302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运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空区未抽采和不同层位高抽巷抽采时的瓦斯分布进行模拟,通过对比瓦斯抽采浓度和上隅角瓦斯浓度的数据,分析高抽巷在不同层位的瓦斯抽采效果,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结合,设计适合的高抽巷抽采层位方案,并用现场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高抽巷瓦斯抽采浓度随抽采位置距顶板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随着距回风巷水平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随垂距和平距的增加均先降低后升高;理论最佳抽采层位为垂距30 m,平距32 m,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在0.19%以内,设计抽采层位为垂距40 m,平距35 m,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维持在0.63%~0.65%.选取合理的高抽巷抽采层位不仅有利于提高瓦斯抽采效果,而且能有效解决上隅角瓦斯超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