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军用航空装备技术的发展方向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军用航空装备,进而决定一个国家的空中力量。通过分析研究世界航空军事强国着力发展的航空装备以及新兴技术在航空装备上的应用,提出未来军用航空装备技术将向着体系化、信息化、敏捷化、远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并对中国军用航空装备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航空装备保障性评价是航空装备寿命周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航空装备开展综合保障工作效果的验证,但航空装备保障性评价中往往存在信息量大、时空覆盖范围广、准确性不高的问题。因此文中首次将信息融合技术引入保障性评价工作,分析了信息融合技术在保障性评价中的适用性,探索了信息融合技术在保障性评价中的准则及融合模型,提出了全新的保障性信息融合策略模型,对提高航空装备保障性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推动保障性评价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付孔智  邝李丹 《科技信息》2007,(27):37-37,58
考虑电子对抗的作战特点,遵循体系构建原则,依据作战目标特性,以作战规模为依据,把电子对抗装备战术指标划分为战略、战役、战术三个层次,并把作战规模作为一级指标的划分依据,选择作战用途和装备指标性质作为二级指标的划分依据,装备的具体作战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作为三级以下指标划分依据。  相似文献   

4.
依据我军的战略目标和现代战争的需求,围绕航空装备建设主题,探讨了我军航空装备的体系结构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针对未来空战中新的作战样式和作战对象,研究了电子支援下截击空战仿真的关键问题。以歼击机、无人机和电子战飞机组成的空中联合编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面向对象建模技术,利用UML的用例图、类图研究了截击空战的静态功能结构,通过序列图、活动图建立了截击空战的交互模型和活动转换模型,系统地描述了作战流程,重点突出了电子对抗建模,最后实现了截击空战仿真系统。仿真实验证明:该系统能为航空电子对抗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提供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
航空装备技术保障指挥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航空装备技术保障指挥系统建设是装备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借鉴C^3I的研究思路,分别从应用体系结构、系统体系结构和技术体系结构3个侧面刻画航空装备技术保障指挥系统的体系结构,所作工作和结论对开展航空装备技术保障指挥系统的实践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航空装备保障方案是航空装备综合保障工程与保障性分析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先,阐述航空装备保障方案的内涵;其次,将航空装备保障方案分为使用保障方案、预防性维修保障方案和修复性维修保障方案三类,并分别对其进行详细论述;最后,从三个方面阐述航空装备保障方案的确定流程,为提高航空装备质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是航空装备与航空材料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紧密关系的真实写照,飞机和飞机材料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9.
赵忠国  仪旭光 《科技信息》2009,(15):99-99,265
本文从舰载航空装备机务保障人员对体能训练的客观要求及现状分析入手,对舰载航空装备机务保障人员体能训练将面临的一些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粗浅的思考及设想。  相似文献   

10.
航空装备修理是航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保持、恢复和改善其技术状态的重要手段。当前航空装备修理过程中依据的技术、工艺标准数据量大,但其组织方式相对松散,相互之间没有建立关联关系,导致数据日常手工维护工作量大,数据一致性难以保证。本文研究一种基于PLM的航空装备修理方案设计方法,在解决现有突出问题的基础上,助力航空装备修理质量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高空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方法综述与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瑜  牛潜  康娜  蒋彦龙  鲍俊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4):14459-14470
近年来,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机载设备朝向复杂化、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设备发热量骤增;由于电子设备散热面积越来越小,传统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其散热需求。高空机载环境存在着低压力、低空气密度和飞机加速、失重等制约条件,机载冷却与近地面冷却性能存在着很多不同。本文对比了几种常见的机载电子设备冷却技术,重点分析几种技术的高空环境制约度,综合优选出最适合机载设备冷却的技术。考虑到单一冷却技术的局限性,本文评述了其中几种常见的复合冷却技术,并对未来的机载设备冷却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无人艇的发展现状;从平台性能、船体结构、接口设计、软件设计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无人艇设计特点,总结了艇载电子战设备的功能和类型;提出了一套无人艇电子战任务执行流程,并设计了6种无人艇电子战任务典型应用场景;展望了未来无人艇在电子战领域中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机载雷达体制经历了从单脉冲、脉冲多普勒,到相控阵的技术飞跃,机载雷达对海探测的综合功能和性能也伴随着每一代海军航空兵装备的更新不断取得突破。本文在综合分析机载雷达内在演进规律和雷达形态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梳理了机载雷达对海探测的技术发展趋势,总结了机载对海探测雷达未来主要能力特征、系统架构和发展方向,结合近年来微波光子学、人工智能、超材料、量子雷达等新兴前沿学科的发展成果,展望了未来机载对海探测雷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推动北斗(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机载设备应用于民用航空器,将面临与已装载设备间的兼容性分析.铱星系统已相继在波音、空客等主要机型上集成应用,为航空器提供航空移动卫星服务.铱星系统用户链路与无线电测定业务(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RDSS)上行链路频谱重叠,针对北斗RDSS机载设备与铱星机载地球站进性兼容性评估.其中,机载天线间隔离度是评估机载系统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的主要参数之一,将飞机机身理想化为纯金属的光滑圆柱表面,通过调整两系统天线的相对位置,分析天线布局对天线隔离度的影响.同时,收、发天线极化轴比与RDSS发射功率也对两系统的兼容性产生重要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北斗RDSS机载设备会对铱星机载地球站造成有害干扰,并给出合理的同机安装建议,为北斗RDSS机载设备在民航上的适航装机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向军事的渗透,电子战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世界各国都加快了电子战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周边国家和地区电子战能力及其发展趋势,为我军电子对抗部队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熊力  崔杉 《科技咨询导报》2014,(10):52-52,54
民航监视系统是对飞行器在空域内的飞行活动进行监视的所有设备的总称,民航监视技术是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的重要手段。该文主要通过分析各种民航监视技术,了解民航监视技术的主要作用,然后以机载航电设备的分析介绍为主线,指出各种方式空域监视离不开机载航电设备的支撑;其中重点阐述了飞机导航完好性对空域监视性能的影响及提高监视可信度的方法;最后结合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最新运行理念,探讨了空域监视技术的典型应用,指出了空域监视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基于气传花粉监测数据的研究进展,结果发现,利用花粉观测数据可获取某地的花粉概况,进而绘制具有临床价值的花粉日历。但因其不包含病例信息,故需结合过敏人群特征修正影响浓度阈值。此外,通过分析暴露于不同环境下的患病风险,证实了防治花粉症十分依赖于洁净的空气。局地观测环境及采样器的安放位置对监测结果有极大影响,但整体而言,北半球大多数区域花粉季延长、花粉浓度增加,并可归因于气候变暖所致。为预测花粉关键要素在未来的变化,4大类模型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的预测结果。但对于预测效果较差的部分(花粉浓度极值、复杂地形等),最优解决方法则是结合高分辨率的花粉监测数据进行订正。但是,由于缺乏低成本的自动监测设备,当前花粉监测数据的分辨率仍然较低,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数据和技术壁垒。建议该领域应将开发低成本的自动监测设备作为近期发展的重点,并以此建立标准化的观测体系。  相似文献   

18.
M型直升机是从国外引进的机型,由于没有配套的二线检测设备,使用维护不便。针对该类设备维护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XI仪器模块和GPIB仪器的机载告警设备自动测试系统。构建了专家维修经验故障信息库,运用GPTS软件平台开发了测试程序。使用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测试精度高,故障定位准确,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日益激烈的太空战略制衡中,电子战将成为未来争夺太空战略主动权的重要作战形式。针对太空军事博弈中运用电子战创造攻方优势、争取战略主动权的问题,分析了达成电子战攻方优势的有效途径,提出了重点发展多种太空领域电子战技术的制衡手段,为中国找准太空力量发展需求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军用飞机机载设备日历时限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军用飞机机载设备故障的统计规律,分析了设备的故障概率与工龄的关系,提出了确定日历寿命的技术途径,给出了控制日历时限的逻辑决断方法,并提出了控制日历时限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