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甘肃天水火鸡山地区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12种元素质量分数为基础,应用因子分析提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得到地球化学因子得分图,根据各因子与其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了解各元素共生组合规律特征.为进一步从研究区复杂地球化学背景中分离出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分离各元素异常和背景场,强化弱异常,提取致矿异常.为提取研究区组合元素异常,将因子分析法与多重分形滤波技术相结合,得到异常和背景分布图,根据异常分布图识别组合元素异常.结果表明:F1因子Au-Ag-Pb-Zn-Sb组合为主成矿元素组合,研究区内金、银等多金属成矿潜力巨大,为研究区化探异常的合理圈定与优选找矿靶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新疆和静熬如勒更地区矿化元素组合异常提取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因子分析、泛克里格法和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对新疆和静县熬如勒更地区复杂地质背景下不同层次的铜多金属矿化异常进行提取与评价.因子分析结果揭示出区内存在4种元素组合,其中F2因子Cu-Sb-Au元素组合可以作为主成矿元素组合,F1因子Ag-Pb-Bi元素组合可以做为辅助成矿元素组合.变差函数分析表明F1,F2因子得分的最大变程范围分别为1.67,1.83 km,其最大变程分别为西北方向332?,336?,与研究区断裂走向一致,泛克里格插值得到因子得分异常,具有明显的裂控--岩控特征.多重分形滤波法则详细地反映了与矿化有关的因子得分局部异常特征,有效地提取了与F1,F2因子有关的隐蔽矿化异常信息,其结果可作为圈定铜多金属找矿靶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新疆乔拉克地区1∶2. 5万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异常提取与评价,应用含量面积法(C-A)确定乔拉克地区Cu,Pb,Zn,Ag,As的异常下限,得到各元素的异常分布图,从而为研究区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依据。由于研究区的地质过程具有多期次和空间相关性等特点,使得异常场和背景场表现为叠加和复合的特点,为进一步从研究区复杂的地球化学背景中分离出与成矿有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S-A)分离异常和背景场,强化弱异常,提取致矿异常。为了解研究区的地球化学组合元素的分布规律,将主成分分析法和多重分形滤波技术相结合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第一主成分载荷为寻找未知矿床指明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多重分形滤波技术分离异常和背景。研究结果表明,铜多金属异常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受岩浆作用明显,成矿潜力较大,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粤北刘家山地区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对成矿作用的影响,利用Q-Q图和聚类分析探讨了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然后运用多重分形方法研究了该区域1573个水系沉积物样品中与成矿密切相关的12种元素的分形分布规律。传统方法采用背景值加两倍方差方法提取异常,采用C-A分形法分离背景和异常,并计算各元素分形维数谱函数。结果表明,C-A分形法可以更有效地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值的分布和富集规律。C-A分形法将统计方法中元素含量和频率分布和异常空间形态等有机的结合,对区分地球化学背景和与矿化有关的异常效果更好,为该地区元素的成矿潜力评价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化探数据中异常下限处理的方法,并对其进行探究。笔者在亲自野外考察的矿区选取了4种主要成矿元素(Cu、Pb、Zn、Ag)作为参照数据进行具体处理及分析。通过采集土壤次生晕的方法来分析区域地质背景,运用传统迭代法、相对累积频率法这两种传统方法进行数据特征值的分析、并求出地球化学相关异常下限值,最后对得出的异常值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发现,传统迭代法受主观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相对累积频率法只强调元素含量值的频率分布,忽略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信息。因此,笔者又采取了分形(含量-面积)法来确定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下限,其结果与矿区相关资料的吻合程度比较理想。发现分形值异常处均为矿体富集部位,这种方法成功地对成矿元素的异常下限进行了确定。  相似文献   

6.
研究新疆和静县如努屋特地区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为地球化学勘查提供找矿方向。对研究区10种微量元素的岩屑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R型因子分析,并进行地球化学分区和因子得分异常圈定。研究后认为,研究区内Cu,Pb,Ag,Bi元素浓度克拉克值和分异系数较高,属于相对富集,其活化、迁移十分显著;因子分析共提取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并绘制出了地球化学分区图和因子得分等值线图。结合研究区的地质特征及野外地质调查资料,确定F2因子分区为有利的成矿远景区,研究区内几乎所有的铜矿化点都位于该分区;其因子得分高值区主要分布于华力西早期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内酸性岩体中,因而将该分区的华力西早期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中酸性岩体作为下一步工作异常查证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学》2016,(1):120-124
对云南班歪-爬窝地地区1∶2.5万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表明,该地区的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Ag-Pb-Zn-Cu;区内主要的铅锌矿床及矿化点都有相应元素显示异常,表明地球化学在本区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根据化探数据以及地质成矿规律、遥感影像分析,共圈定7个成矿靶区.经过野外证实,发现具有矿化现象,对下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文军 《甘肃科技》2007,23(9):114-115,126
笔者运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利用区域化探数据,对甘肃甘南北部地区金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块体圈定与内部结构剖分。从研究局部异常转变为构建元素地球化学谱系树,追索各类矿床及子块体地质演化历史和浓集成矿的轨迹。分析区域成矿条件,开展资源潜力评价。  相似文献   

9.
利用甘肃明水地区开展的1∶5万土壤测量扫面成果,研究该区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规律,优选Ht-1综合异常进行剖析和异常查证,初步认为该区有斑岩型铜金矿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是西藏境内一条重要的成矿带。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基础上,对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改则县布孜村北部龙巴抗东-扛贾异常区的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成矿元素在地表水平上的分布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布孜村地区表现为多种金属元素组合异常,成矿元素(Au、Cu)异常强度高,前缘元素(As、Sb、Ag、Cd、Pb)异常,尾部元素(Bi、W、Mo)异常发育较好。自西向东分别为前缘元素、成矿元素、尾部元素的异常区,各矿化晕分带性明显,推测研究区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金多金属矿床。龙巴抗东-扛贾异常区是寻找大型铜金多金属矿床的良好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曹芳芳  王喜亮  李军旗 《科技信息》2010,(21):J0041-J0042
河南省卢氏县马阴地区研究区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为元古宙-古生代裂陷槽。本文通过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将该区划分出三个地球化学异常区:Ⅰ区元素组合异常复杂,呈北西向带状分布,以Ag、Pb异常为主,是寻找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段;Ⅱ区异常以Mo为主,经查证有钼矿(化)体的存在;Ⅲ区异常最为简单,以锌元素异常为主。通过本区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研究区的地质、蚀变等特征,可推断出该区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了金钩仔矿区的地质特征,对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地球化学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型式,并进行了组合分析、单元素异常及综合异常的圈定.元素含量特征及分布型式表明,矿区Ag、Pb、As、Sb、Hg元素含量相对较高,变异系数比较大,这些元素易参与次生富集作用,形成地球化学异常;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表明,Cu-Pb-Zn、Ag-As-Sb-Hg 2类元素组合代表矿区主要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可作为本区较好的找矿指示元素;通过单元素异常及综合异常的圈定认为,Au-As-Cu-Zn综合异常带、Au-Ag-As综合异常带、Cu-Pb-Zn综合异常带和Au-As异常带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为矿区今后工作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查明察汗乌苏河地区1∶25 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全区成矿元素组合特征,文中利用GeoIPAS软件对2016年1∶25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化探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原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成矿元素组合分为Cr,Ni,Co组合,La,Nb,Th,U,Y组合,Ag,Cd,Cu,Pb,Zn组合,W,Sn,Mo,Bi组合及Au,As,Sb组合。在原1∶50 000水系沉积物异常空白区圈定出异常19处,说明1∶25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一级水系及微水系内取样分析,异常的发现对矿化线索的提取有显著作用。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对组合异常区进行综合分析,圈定了拉窝西金找矿靶区、希望沟找矿靶区及哈日扎北多金属矿找矿靶区。因此在察汗乌苏河地区采用1∶25 000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对于找矿更加有效,可为该地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较为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1∶25万宣城幅(安徽部分)水系沉积物测量元素组合特征与地球化学分区,通过对研究区内水系沉积物中16种地球化学元素Ag、As、Au、Cu、Mo、Bi、W、Pb、Zn、B、F、Hg、Sn、Sb、Th和U进行因子主成分分析,亦即R型因子分析。提出了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6种因子组合:因子1组合为Mo、U、Ag、Zn、Sb、Cu;因子2组合为Hg、As、Sb、B;因子3组合为Pb、Sn;因子4组合为W、Bi;因子5组合为Au、Cu;因子6组合为Th、B。并分别绘制出了研究区内6种因子组合的因子得分异常分布图,结合该区域地质特征,对6种因子所代表的元素组合及地球化学分区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个旧陡岩勘查区Sn多金属矿化信息提取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旧矿区被南北向个旧断裂分为东、西2个矿区。东区是已知矿床的集中区,随着东区"危机矿山"问题的日益凸显,西区的地质研究工作和资源潜力评价已成为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的热点。西区陡岩地区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是近年来个旧西区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采用因子分析(FA)-多重分形法(S-A)对1∶1万原生岩石化探数据中17种元素进行分析,获取锡多金属矿致异常信息,再通过变差函数分析异常控制因素,结合本次1∶1万野外地质填图成果,获得如下认识:①F1因子代表Cd-Hg-Pb-Zn元素组合,是中低温热液型多金属矿化的反应;F3代表Sn、Mo元素组合,反映的是岩体及热液的相关信息;F5包括Sn、Sr,Sr是碳酸盐岩的常见元素,反映Sn元素部分来源于个旧组灰岩和法郎组炭质、泥质灰岩。②勘查区东南部异常晕展布特征为串珠状分布且异常浓集中心恰好都位于岩性分段面,推测该区存在隐伏岩体。③该区的断裂控矿性不明显,Sn元素异常展布的空间结构性主要由南西向的地层和该区的隐伏岩体控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云南个旧石门坎—保和开展1∶10 000地质简测和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结了石门坎—保和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构造、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壤地球化学找矿研究。得出以下认识:1微量元素参数统计表明,Sn和Pb元素含量的浓度克拉克值和变异系数均较大,易形成次生晕地球化学异常;2元素组合分析、元素分布型式和元素分形特征显示,Pb-Zn、Au-Cu、Sn元素代表主要成矿元素的次生富集组合,可作为本区较好的找矿指示元素;3综合地质和地球化学数据资料,在研究区内圈定了3个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块段,并对各个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有奎  王逢春 《甘肃科技》2013,29(12):30-35
通过对查干布尔嘎斯一带进行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普查,基本查明了区内12种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和组合富集规律,并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参数统计及分析,查明了各地质单元的元素的富集、变化及叠加特征。对异常的元素组合及空间分布特征作了分析,探讨了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和组合富集规律。对综合异常进行了异常价值评序,为该区今后找矿缩小了靶区,提供了宝贵的地化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因子分析,对河北某地区1:5万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提取出6个代表性因子,利用GIS自动绘制了因子得分图,并通过地质背景综合分析,研判了各因子得分图与地质背景的对应关系。依据因子分析,对应地球化学图,结合工作区地质特征及野外调查成果,共圈出45处综合异常,并提出金银矿同类成矿模型。根据找矿靶区划分原则,圈出7个成矿远景区、5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甘肃南部矿集区开展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获得了较为丰富的地球化学资料。对元素的含量特征、分布特征、组合特征、异常特征等要素研究发现,该区各元素的背景值均高于高寒山区的平均值,且Au、As、Sb、Hg等元素异常分布明显,富集程度高,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结合地质背景和已知矿床特征,根据异常分布特征优选出6处找矿靶区,其中A(2)找矿远景区为寻找Au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PGIS平台下分形理论在地球化学异常圈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确定异常下限的传统方法是基于统计理论的,只考虑了数据的随机性;但是地球化学数据不仅具有随机性,还具有不规则性和自相似性,适合用分形理论来处理.作者采用基于分形理论的含量面积法来确定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下限,同时以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空间信息处理能力GIS技术为平台,构建出地球化学异常的自动圈定的新方法.在西南三江北段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圈定的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地球化学异常识别的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