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导了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3属18种,其中鞍叶苔属[Tuyamaella Hatt.是华东地区的新记录属.迄今为止,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类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名列第二.本文还对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华东其它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关系作了分析.作者推测,在我国东南部湿度较高的常绿阔叶林内,鞍叶苔[Tuyamaella molischii](Schiffn.)Hatt.]有广泛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浙江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3科13属18种,其中鞍叶苔属[Tuyamaella Hatt.是华东地区的新记录属。迄今为止,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种类仅次于福建武夷山而在华东地区名列第二。本文还对乌岩岭叶附生苔类植物的特点及其与华东其它地区叶附生苔类植物的关系作了分析。作者推测,在我国东南部湿度较高的常绿阔叶林内,鞍叶苔[Tuyamaella molischii](Schiffn.)Hatt.]有广泛分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乌岩岭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浙江乌岩岭森林生态系统濒临太平洋,具有独特的海洋性气候,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具有重要地位,探究该区域不同林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可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推动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经营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用岛津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7种林分(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茶园)土壤有机碳(SOC)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并分析了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7种林分的SOC和WSOC含量都呈现出了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各土层SOC含量均以杉木林最高,≥10~25 cm与≥25~40 cm两土层WSOC含量亦是在杉木林中最高。WSOC与SOC含量之比为0.59%~1.51%,以杉木林≥25~40 cm土层的最高,以松林≥25~40 cm土层的最低。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H分别存在极显著(P<0.01)与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WSOC含量与土壤密度、pH均存在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结论】乌岩岭土壤密度与pH均为影响林分SOC和WSOC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浙江泰顺乌岩岭常绿阔叶林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4):74-80
本文利用当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双向指示一种分析(TWINSPAN)和无趋势对应分析(DCA)多元等级分划分类和排序方法,运用群落内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对浙江泰顺乌岩岭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数量分类和排序,将7个样地划分为三组。其排序图较好反映了群落沿海拔高度和湿度梯度的分布格局。说明TWINSPAN和DCA对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数量分类和排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浙江乌岩岭7种林分土壤碳密度及碳氮比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浙江乌岩岭自然保护区7种林分(松林、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林、混交林、竹林、茶园)土壤的总碳(TC)密度、有机碳(SOC)密度及土壤碳氮比(C/N)的分布特征,为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用TOC-LCPH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该区7种林分土壤TC与SOC含量,核算相应的土壤碳密度及C/N,并分析土壤TC密度、SOC密度及C/N与部分土壤理化参数的关系。【结果】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各林分0~40 cm土层SOC密度为84.53~183.26 t/hm2,平均值为118.06 t/hm2,以杉木林最高。除杉木林0~10 cm土层C/N高于25外,其余土层及其他林分土壤C/N为8.32~21.88。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各土层TC密度、SOC密度及C/N在7种林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TC密度及C/N都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具有明显的表聚特征,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TC密度、SOC密度与土壤速效钾(AK)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C/N与土壤有效钾(AK)含量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土壤AK含量可作为土壤TC密度、SOC密度及C/N共同的重要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8.
9.
辅助驾驶系统中通过计算能见度信息对雾天进行识别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此问题,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设计了可用于辅助驾驶系统的浓雾天识别算法,避免了基于能见度识别雾天的局限性。首先建立了基于驾驶场景的图像训练集;然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胶囊网络分别设计卷积神经网络-浓雾识别(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dense fog recognition, CNN-DFR10)和胶囊网络-浓雾识别(capsule networks-dense fog recognition, CN-DFR5)两种浓雾天识别算法模型,算法模型通过设置概率阈值的方法对天气类型进行区分,不同的概率值范围对应不同的天气类型。最后对比分析CNN-DFR10和CN-DFR5在浓雾天、雨天、阴天和晴朗天4种天气类型中的测试结果。结果表明:CNN-DFR10算法对天气的识别准确率为86.9%,CN-DFR5算法的识别准确率为97.5%,后一种算法比前者能够更有效地从4种天气类型图像中区分出浓雾天和非浓雾天。 相似文献
10.
中庙位于巢湖北岸,古往今来,皆称"湖天第一胜境".中庙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可谓中国古代临水建筑的"极品".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历代是屡废屡修,历代工匠对自然环境都是极为尊重,也对变迁的环境进行了动态的弥补和修缮,中庙是历代工匠智慧的结晶.这种师从自然、物化自然的营造技法和设计思想是中庙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3.
14.
15.
如今,中小企业正日益变成一种新“现象”。在信息化助力各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其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成为中小企业们心中渴盼的美好前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1974,(2)
柳宗元的《天说》是批判韩愈的《天说》的。韩愈在《天说》里宣扬反动的天命观,宣称天是人类的最高主宰,具有“赏善罚恶”的威力,人的命运如何是由天决定的。 韩愈认为,虫食害万物,是万物的仇人。人比虫更厉害,祸害元气阴阳,是天地的仇人。因此,他认为能使虫的滋长减少,就“有功于物”、能使祸害元气阴阳的人的滋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天问释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4,(4)
昔王逸作天问后序,自诩其注此篇‘稽之旧章,合之 经傅,以相发明,为之符验,章决句断,事事可晓,俾后学 者,永无疑焉。”然今试执逸注以读天问,虽谓为无一 事可晓,不过也。踵逸而起,注者相望。彼于逸注,补 苴 正,有既多矣,然而不可晓者犹十有四五焉。呜 呼!注书之难,有若是哉?余窃不自揣,欲斟酌众长, 兼附己意,作一总结账之企图。兹先取篇中间天事 者四十四句释之,颜之曰天问释天。疏略之讥,自知 不免,并世方家,幸垂正焉。 天问文例,泰半合四句为一问,或增至八句,或十 二句,要皆以四进;其二句各问一事者,必二事同类,亦 以四句为一单元也。王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