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毕托管测量风洞流速的新型智能数字式风速仪。详述了软件及硬件电路的选择,给出了系统的精度分析,表明可通过改进压力传感器明显改善系统精度。  相似文献   

2.
对单丝热线用于测量三维紊流场时热线的速度校准和方向特性校准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热线方向特性的校准方法.通过对热线探针顺流和横流安置时热线风速仪输出响应的分析比较,指出热线的速度校准方法应根据测量时热线探针的实际安置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3.
旋风分离器内流场的测试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热线风速仪和五孔球探针测定旋风分离器三维流场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表明,用五孔球探针可以测定旋风分离器的切向与轴向平均速度,但径向平均速度的测量精度不高。用单斜丝探针旋转法可以精确地测定旋风分离器内三维平均速度分布,而且普通平探针能较准确地测定出切向与轴向平均速度,并可定性地测出流度及脉动速度沿径向的分布。文中还介绍了热线探针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风洞中涡街流量传感器压电探头位置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涡街流量传感器在测量小流量时由于信号微弱而不易检测,为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扩展其测量下限,从传感器设计入手,研究在二维流场中压电探头与旋涡发生体的位置关系,找到适合信号检测的最佳位置.通过在三元回流式风洞中试验,利用热线测速以及压电探头测压得到发生体下游不同位置处的速度和压力信号,分析了信号强度、信噪比、小波系数和小波能量随检测位置的变化规律.最终给出了风洞中3种尺寸旋涡发生体下游的最佳检测位置:宽度14 mm发生体的最佳检测区域为距发生体50~75 mm,宽度22.5 mm发生体的最佳位置在100~150 mm,宽度28 mm发生体的最佳位置在150~200 mm.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估算最佳位置的公式,即最佳检测位置与发生体距离为涡街波长的二分之一.试验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具有普适性,可推广到管道三维涡街流场中探头位置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单丝热线风速仪在叶轮机械内部流场中脉动速度的测量进行实验研究,提出了热线速度校准范围的确定、校准方式等问题的处理方法,分析了温度对热线测量的影响,推导出一个二阶精度的脉动流速测量数据处理公式.结果表明,上述处理办法具有可推广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鄱阳湖黏性底质淤泥固结起动规律,采用玻璃水槽测量了不同淤积历时及水深条件下黏性底质淤泥起动流速,根据试验数据拟合得到鄱阳湖底质淤泥起动与淤积历时和水深的经验公式,并将结果与相关文献泥沙起动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鄱阳湖黏性底质淤泥固结程度随着淤积历时的增加经历了新落淤、固结初期、加速固结、固结稳定4个阶段,起动流速与水深呈正相关关系;淤积1 d起动流速与相关文献泥沙起动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较接近,淤积历时越长,试验结果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相差越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预测污染物对热膜式气体流量传感器精度的影响,研究传感器精度下降机理。首先,分析传感器测量原理,建立传感器电压输出理论数学模型,并基于绕流理论推导气体流经污染物后流速公式;然后,搭建污染物颗粒累积试验平台,进行长时间颗粒累积试验,验证理论模型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与所测气体流速、基底隔膜厚度以及导热系数有关;气体流速下降幅度随污染物高度增加而增大,随污染物与加热电阻中心距离增加而减小;污染物颗粒主要围绕热膜电阻周边呈"U"型分布,热膜电阻上方基本无累积,说明传感器精度下降主要是由热膜电阻前端累积的污染物改变气流流速所致;传感器电压输出理论计算值和试验测量值相吻合,证实了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应用静力平衡试算法对玻璃钢板材加固梁进行理论分析,编制了计算程序,算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用设计公式,为玻璃钢板材加固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已有的热水管道水头损失计算基本公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计算方法,提出了新的热水管道水头损失计算公式。该公式同时考虑了流速、管径、水温等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通过分析认为,该公式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可用于热水管道工程的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0.
无腹筋梁的碳纤维抗剪加固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碳纤维抗弯加固理论的研究已远远领先于碳纤维抗剪加固 .为此重点研究了无腹筋梁的碳纤维抗剪加固机理以及理论计算 .利用有关试验数据拟合了一条加固梁破坏时碳纤维布有效应变曲线 ,从而推出无腹筋梁碳纤维抗剪加固的理论公式 ,最后通过试验对理论公式进行校核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基于热线测速技术,研究了水下固体壁面湍流边界层流场的精确测试方法,并从稳定低速流实现、探针杆密封及探针测距等方面给出了提高测试水平的可行措施.搭建起一套重力式低速水槽系统,实现了0~1.0 m/s水速范围内连续可调的稳定流场,其中心湍流度低于2.5%;采用探针杆密封滑筒和双组密封套等部件,实现3 m水头下的动密封;基于光学经纬仪角度测量原理,总结出一种微距的精确测量方法,其测量误差小于0.3%;采用普朗特 尼库拉兹公式计算摩擦系数,替代了壁面摩擦系数的实验测量.测试结果表明,该套测试方法能准确测得水下湍流边界层的流场分布,具备用于水下固体壁面边界层流场测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将弦线振动的研究规律与伸长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的原理相结合,设计出一种用弦振动仪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新方法。从测量结果可知,所测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与其标准值相比,误差非常小,说明利用文中的设计方案来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确实可行,该方案一方面拓展了弦振动仪的使用,另一方面又为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一定的应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金属丝杨氏弹性模量测量的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东  孙兴川  郑桂梅  王磊 《河南科学》2009,27(9):1050-1053
利用CCD光电测量系统快速方便地精确测量了金属丝(钢丝)的杨式弹性模量,结果为1.982×10^11N/m^2,不确定度为0.113×10^-11N/m^2,扩展不确定度为0.226×10^-11N/m^2.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电磁波辐射条件下电力系统中细贯通导线引入的电磁干扰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等效电压元思想求解细导线耦合电流的新方法,推导出金属腔体加载贯通导线时线上电流分布的估算公式,分析了耦合电流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贯通导线对入射电磁波具有频率选择特性,贯通导线的电长度为半波长整数倍时,贯通导线上电流谐振,谐振时线上耦合电流波峰数为n,而后采用信号发生器、电流探头等设备建立了含细贯通导线金属腔体电磁耦合实验平台,通过开展贯通导线连续波电磁辐射效应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X热线-冷线组合探针,对具有高湍流强度的非等温湍流圆形射流的流场和温度场进行了较精确的测量,尤其是对脉动量及其关联关系的实测和分析不仅在湍流测量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新意,还为湍流结构、动量与热量交换的类比关系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某些有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物理实验中,通常需测量一些微小的位移量,例如在杨氏模量实验中,使用光杠杆放大法,测量细钢丝的微小长度变化,实验难于调节且精度较差。从实验创新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种利用单片机和位移光纤传感器测量微小距离的系统,该系统简单易用,灵敏度高,通过软件对测量线性化校准,可以较好地使用在微距测量方面。  相似文献   

17.
构造了一种基于悬丝约束支撑的变刚度微纳测头。利用压电装置驱动柔性机构变形,改变悬丝所受的轴向张紧力及横向刚度,进而改变测头约束支撑机构的整体刚度。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测头的各项结构参数,确定最优尺寸。基于有限元方法,仿真验证测头的各向同性、灵敏度、固有频率及瞬态响应等性能。通过仿真得到测头刚度关于悬丝轴向伸长量的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测头具有一定的变刚度性能。提出的变刚度测头丰富了现有测头的结构形式,研究成果对该类型结构形式的测头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湍流流场的测量精度 ,针对旋流燃烧器出口截面上一次风和二次风的不同速度分布特征 ,引入了一种相应的单丝斜热线多方位旋转测量方法 .通过对一旋流燃烧器模型出口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证明在不同的速度特征区域选取不同的参考速度更加合理 .测量方法的不确定性分析证明该方法的测量误差波动较小 .给出了平均速度和雷诺应力分布的测量结果 ,将平均速度与采用五孔探针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两者趋势基本一致 ,表明了测量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一种多级式热电堆型微量热流传感器的设计与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一维平面传热基本原理,选用细康铜丝和酚醛树脂层压板作为实验材料,用硫酸铜酸性镀铜法制备热电堆,用多个热电堆串联的方式提高热电堆的级数,制备了一种多级式热电堆型热流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该传感器的系数为48.44 w/(m2·mV),分辨力为0.05 W/m2,测量准确度优于3.0%,能够满足精确测量微小热流密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