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间调解作为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民众自发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其本身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这种方法在熟人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熟人社会中解决纠纷的基本手段之一。民间调解在熟人社会中的拘束力是建立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交往的基础上的。根据交往的不同程度,熟人社会可以分为乡土社会和邻人社会。在乡土社会中,民间调解建立在家族权威或者地方权威的基础上,其调解的效力在家族或地方中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在邻人社会中,人们相互间关系不再是家族式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但是,在邻人社会中人际关系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正是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也保证了调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种转型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改造作风;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塑造现代人格,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市场化、城市化、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种转型要求政府转变职能,改造作风;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塑造现代人格,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发生的陕西富平贩婴案,使得传统的"熟人社会"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关注,案件中的熟人间习俗型信任,以及基于熟人关系而对新生儿管理程序的漠视,促使我们将二者联系起来,把现代程序法治推进中遭遇的困境纳入"熟人社会"理论体系中考察,分析程序法治困境产生的传统伦理基础,并对其进路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5.
村民小组是村级治理结构的基层组织,是典型的"熟人社会",它的治理有别于"半熟人社会"的行政村,更不同于乡镇的治理.村民小组的治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村级治理,进而影响到乡镇的治理,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乡村社会的治理状况.因此,村民小组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传统中国的熟人道德关系向陌生人道德关系迅速拓展,但由于厚重的文化心理和公共规则与制度的不完善,当前中国社会的道德关系又有向熟人道德关系复归之势。理性审视中国社会道德关系的现代嬗变,将有助于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乡村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关键环节。通过对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方式,即礼治与法治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传统的礼治与法治在现代社会中的时代价值。面对现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充分发挥二者的价值,从破除传统法治藩篱和重塑传统礼治两方面入手,不断落实现代法治,构建礼治与法治二者良性互动的多元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8.
从Agent联合入手,引入熟人关系,对Agent间的交互以及关系值对熟人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讨论.最后提出一种基于熟人关系的联合算法,有效地解决了Agent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形成最佳联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苏力以"熟人社会"为理论基础,以个案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国乡村法治的微观权利运作,提出中国法治的建设应该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这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法学特别是法社会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下中国乡村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熟人社会而处于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需要重新把握中国乡村法治的全貌,在经验研究方面要突破个案从而获得乡村的整体性经验。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法在乡村中的治理作用,还要对法在未来乡村社会中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作一个理论上的预测,把大理论和中观理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对RoboCup3D智能体仿真系统内的多智能体协作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针对RoboCup3D具体的系统特性,提出了改进熟人模型来解决多机器人协作问题,通过对智能体的熟人类型进行分类,对系统目标最关键的信息进行求解,降低通讯和计算开销,给出了熟人评价体系及策略触发方式,使之能够应用在层次化的整体策略框架。在RoboCup3D仿真平台中对改进熟人模型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熟人链的agent声誉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得对声誉模型的研究成为成功交易的重点.用agent技术研究声誉,用概率值表示声誉值,凭借agent熟人链传播声誉,建立曾合作与未合作过agent之间的声誉模型,来保障开放环境下大规模系统中agent之间的成功合作,最终可以提高MAS系统的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论乡村纠纷解决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是熟人与半熟人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使得民众对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也各有特色,然而总体上还是遵从调解为主,诉讼为辅的模式。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文化传统,所以务必追根溯源,寻找乡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形成过程并且着重解析古代纠纷解决的方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多元化,传统的解决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儒家私德伦理主张"亲亲为大"的思想,认为人与人之间是有血亲宗法关系的层次之分不能兼爱,强调为了孝道可舍弃公正,这不免给人们带来错误的心理和行为暗示,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我国传统社会主张家国同构、以家庭为本位,家庭私德是中国传统社会以及儒家伦理思想的主导性伦理道德,且与社会公德发生了冲突。随着血缘宗法制的衰落和现代文明的进步,我国已由熟人熟事社会跨入陌生人物的社会。以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为基点,结合西方社会德性的涵养方法,型塑我国公民的现代社会公德观念,构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4.
乡村居民之间普遍的信任、互惠规范和通过乡村组织所建立起来的致密的社会参与网络构成了乡村社会资本,它们既是乡村治理的基础,又是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资源。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乡村大力培育社会资本,以提高乡村治理绩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治理需要依托于治理主体。在传统时期的乡土社会,乡村能人成为了村落治理的主体。通过对安徽省谯城区十河村的形态研究发现,传统时期乡村能人参与村庄治理也是有条件的,必须具备四大要件:能力优先、服务自愿、村民认可和分工合理。四大要件的功能各有侧重,能力优先和服务自愿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充分条件,村民认可和分工合理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必要条件。而只有满足了充分且必要,乡村社会治理才会有效,否则即会陷入治理难为或治理失灵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乡村学校除了承担输送人才的政治功能和增加人力资本的经济功能,还一直承担着使社会得以维系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功能。一方面,乡村学校是连接大传统与小传统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乡村学校是乡村社会整合的重要组织。随着撤点并校的进程,那些曾由乡村学校承担的社会文化功能,将由什么组织来替代将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存在着认同与调适、互动与和谐、博弈与冲突的关系。探索明清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得到的启示有五:一是国家制度建设是巩固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根本,二是地方基层组织是稳定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石,三是赋税“取之有度”是维系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核心,四是上下良好互动是维护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关键,五是加强国家治理是筑牢乡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基础。这些启示有助于提高执政党的国家治理能力和建构国家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明初"里老人"是普遍存在于理诉中的乡村社会政治现象,也是传统社会治理模式在具体制度上的体现,它依托于中国传统社会的"熟人"关系,通过理诉息讼、劝谕教化,力求达到政平讼理的理想境界,在客观上稳定了社会秩序,实现了对民众的教化,节约了司法成本,减少了盘剥及官民矛盾.在当代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对明初"里老人"制度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9.
乡规民约是传统乡村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和当时的价值观念、组织制度、集体资源的分配交织在一起,对传统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古代社会的诚信关系以两性和血缘关系为核心,从家庭中发展出诚信义务:以熟人关系为范围,依靠交往的重复性来保持;以简单交换关系为纽带,以商品的直观性为基础;以不对等关系为前提,产生了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单方面的诚信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