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巴黎统筹委员会”,是在美国策动下,经非正式的接触,于1949年11月在巴黎成立的一个国际阴谋组织。参加的有美、英、法、荷、比、盧、加、意、挪、丹、葡、希、土、西德和日本等十五个国家,它是被美国利用来作为限制其他参加国家对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进行贸易的一个机构。1953年以前,它的存在和活动都是保守秘密的,甚至连西方各国的记者在电讯中也不能提到。“巴黎统筹委员会”下设两个机构:一为调整委员会,负责“管制”参加国家对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一为“中国委员会”,在1952年秋设立,负责“管制”对中国的贸易。 1951年8月生效的美国“巴特尔法”规定,任何参加国家,如果不遵守“巴黎统筹委员会”的“禁令”,美国就要停止对它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这个由美国操纵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是不向任何参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崇拜     
约翰·麦凯恩把自己标榜为泰迪·罗斯福,一个“滋养了伟大国家灵魂”的人;希拉里·克林顿为美国没有目标感到可悲,决定为美国树立一些新目标,而他们都想要取代的人,乔治·布什,他曾许诺“消除世界的罪恶势力”。一个叫詹尼·黑里的自由学者被这些总统候选人的大言不惭所震惊,写了一本名为《总统崇拜》的书,谴责美国人对总统所抱有的不切实际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科海撷趣     
一台探测速度最快、探测准确率最高的“电子鼻”。这种“电子鼻”可以在10秒钟之内,将一个混合物中的几百种气味识别出来,且准确率目前堪称世界之最。这种被称为“ZNOSE”的“电子鼻”,已被美国国家污染监测机构美国环境保护局确认。 “ZNOSE”电子鼻使用的是一种快速色层分离法,不同的化学物质会在不同的时间里显露出来。“ZNOSE”电子鼻的关  相似文献   

4.
读过美国畅销小说《凶宅》的人一定会被其中惊险怪诞、扑朔迷离的情节所深深地吸引。那么,世上真有“凶宅”吗?早在几年前,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地质生物学家通过对美国、英国、比利时、印度、埃及等国家的多座“凶宅”进行实地勘探,得出了这些结论:与电磁污染有关欧美科学家发现:形成“凶宅”现象多半与不良的地质因素有关。此  相似文献   

5.
一年多来,帝国主义国家之間的矛盾十分尖銳、激烈。帝国主义陣营进一步四分五裂。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美国的力量和地位继續大大削弱,美国同西欧国家的关系日益从攻势轉为守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全面的挑战。美国控制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东南亚条約組織、中央条約組織都已瘫瘓瓦解,或名存实亡;美国用以控制西欧的“多边核力量”、“肯尼迪回合”談判等一套所  相似文献   

6.
吴庭艳家族     
美国总统肯尼迪曾夸奖过那个被称为“南越的李承晚”和“南越的曼德列斯”的吴庭艳,是一个“具有信仰的人”和反共的“英雄”。但是没有多久,当形势发生了变化,吴庭艳政权在南越人民反对下摇摇欲坠的时候,他的美国主子突然一反过去的论调,在口中和笔下,一再破口责骂这个政权是“不得人心”的、“野蛮”的、“独裁”的、“暴君式”的,实行“家族统治”和变成了“警察国家”。在越南南方,吴庭艳通过他所控制的电台和报刊,恬不知耻地把自己说成是“民族英雄”和“志士”。吴庭艳究竟是一个什么货色?翻一翻他的历史就清楚了。反动丑恶身世吴庭艳是越南中部广平省人,1901年1月  相似文献   

7.
“飞翼”     
近年来美国、法国、瑞士等一些西方国家风行一种新的体育项目“飞翼”。所谓“飞翼”,实际上是一只大风筝。风筝的布翅膀,面积为十五至二十平方米,重二十二至三十公斤,形状有圆锥形和三角形等多种。人在驾驶“飞翼”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系在布翅膀下的金属杆十字交叉处。驾“飞翼”的人,被称为“自由人”。根据安全带的不同系法,“自由人”或坐、或立。驾驶人可以控制“飞翼”的升降和方向。一个美国人  相似文献   

8.
人才,这似乎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然而从古至今,它却从未像今天这样被重视,被渴求,被珍惜。 原因其实很简单:继土地、能源、原材料后,人才,这一特殊资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今天的我们面对着:美国制定了“培养21世纪美国人”的计划;日本提出了“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方针和“培养世界通用的21世纪日本人”战略;欧盟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最大的国家巴西于今年1月15日选出了民主联盟候选人坦克雷多·内维斯担任总统,从而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军人统治。这是巴西民主化进程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无论在巴西本国,还是在拉丁美洲都其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巴西被称为拉美的“大姆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民主化进程牵动着拉美其他军人执政国家的政局。因此,国际上,特别是拉美国家对这一进程普遍关注。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秘鲁、哥斯达黎加、乌拉圭等国政府把巴西民主化进程所取得的可喜成果,看成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巨大胜利”,“为争取本大陆所有国家民主化迈出了新的一步”。法国总统密特朗认为这是“南美大陆民主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名牌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 ,在地域经济概念中是一个省或地区的形象标识或标志 ,对提升地区经济的影响力作用巨大。人们是通过“通用”、“微软”来认识美国 ,通过“丰田”、“松下”来认识日本的 ,人们也通过“海尔”、“海信”来认识青岛 ,通过“乐百氏”、“步步高”来认识广东。从这一意义上讲 ,名牌是一个国家、一个省的“形象名片”。作为一种知识产权 ,品牌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 ,体现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品牌效应被世界众多国家高度重视。高品牌给企业带来高额的营业利润。高品牌价值远远超过销售收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人权外交”也成了一个颇为时髦的字眼。什么是“人权外交”?它有广义、狭义两种含义:一是泛指美国和某些西方国家所奉行的以“人权问题”作为其对外关系基石的一项外交政策;二是特指美国自卡特总统任职以来所推行的将“人权原则”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灵魂”的外交政策。本文主要是讲后者。形成过程“人权外交”这一名词,是美国前副国务卿戴维·D·纽瑟姆在1966年出版的《人权外交》一书中提出来的,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则是卡特政府制定  相似文献   

12.
多年称雄今年1月16日到31日,在南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号称“世界霸王”的美国国家篮球队,被苏联国家篮球队以六十二比三十七,超过二十五分的绝对优势所击败。美国体育界的一些当权人物,曾经为他们的篮球运动的所谓“高度的技巧”、“无敌的成绩”大吹大擂,他们号称是“发明”篮球运动的“鼻祖”和“王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权威”。正象这个帝国主义曾经煊赫一时一样,美国的篮球运动确曾称霸于世。从1936年第十一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把篮球比赛被列为比赛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是一个重要的标识和信号,表明德国已经重新步入国际政治强国行列、成为一个世界政治大国。然而,这一地位确立所付出的代价是德美关系陷入了自二战以后最为深重的危机,现有欧美关系以及欧洲国家内部之间相互关系的格局也受到一定冲击。德美争执聚焦在美国对伊动武问题上,涉及的却是世界新秩序塑造的根本原则问题。在这方面,德国奉行的是一种具有“文明国家”内核的、现实主义的“贸易国家”外交政策,同美国布什政府目前实施的现实主义的“权力国家”外交政策是针锋相对的。传统意义上的“权力国家”外交政策在二战以后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负有阴险的和其他的使命在世界各地跑来跑去的许多批美国参议员中,有一个在回到美国之后,痛心地谈到他所访问过的国家对于山姆大叔为它们所做的一切事情竟没有感谢之意。他愤慨地说:“没有人喜欢我们!”参议员马隆把这一点说得更切实际,他说,正是由于“美国在远东、非洲及地中海地区支持殖民奴役”的结果,“我们制造敌人要比获得朋友快得多”。在现代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甚至连帝国主义的英国也没有引起像美国所引起的普遍而强烈的仇恨。这是因为,美国用几乎总是傲慢的、通常是肮脏  相似文献   

15.
两道闪光自非洲大陆南端的好望角至南极圈的南大西洋上,有一处被称为另一个神秘的“百慕大三角”的危险海域。1979年9月23日清晨3时,这里突然出现了两道神秘的闪光。它立即被在地球上空7万英里运行的美国“维拉”卫星“看见”了。“维拉”的任务是监视禁止大气层核试验条约的执行情况。“维拉”马上把这一情况“告诉”了美国的卫星接收站,卡纳维拉尔角附近的技术情报处理中心立即把电子信息译了出来,美国国防部长、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和总统很快就知道了这件  相似文献   

16.
美国文化衰退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美国人的悲叹。美国民意研究所过去二十年来对美国人读书情况的调查,使美国科学协进会的机关刊“科学”周刊大感忧虑。因为这个刊物发现:最近,美国成年人读书的不超过17%,和其他几个国家的百分比形成一个可悲的对照:加拿大31%,澳大利亚34%,英国55%。更可悲的是,许多大学毕业生连“美国的悲剧”、“草叶集”、“物种起源”等书的作者是谁都答不出来。当然,对美国青年来说,不知道著名的美国文学家、美国大诗人和英国大科学家的姓名,并不是他们的过错.美国大学中讲授达尔文进化论的教授不是还曾经被当作资产阶级的“异端分子”吗?美国的出版商人最近不是还准备出版一种叫  相似文献   

17.
冷战时期,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特工与前苏联的克格勃曾经进行过无数次惊心动魄的间谍战,其中一次就是围绕被称为神奇的“点金术”展开的。因为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惊异于前苏联在军事、工业等方面的创造能力,他们把创造这种奇迹的神秘武器称为“点金术”,可克格勃使欧美国家只能望“术”兴叹。  相似文献   

18.
南朝鮮的議員金泳三在8月23日透露出一件颇不寻常的事:李承晚正在准备改換汉城的名字,理由是汉城这个名字“外国人念起来很困难”。李承晚对所謂“外国人”的这种体貼入微,不能不說是惊人的。但是,对于任何国家的人民說来,“外国人”总是各种各样的。你总不能發明一个名字,使說着各种各样語言的外国人念起来都非常方便順口,好像念着他自己国家的一个城市的名称一样。其实,李承晚的所謂“外国人”,是指某种特定的“外国人”。說得明白些,就是美国殖民者。李承晚对于美国方面一向是有求必应,先意承志。可是要在朝鮮語和美国的英語之間找出一个悅耳适口的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弗林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被迫辞职,似乎坐实了美国媒体关于“俄罗斯奸细”的猜测。在媒体列出的名单里,特朗普团队中可疑的亲俄派,弗林不是第一个出局的,恐怕也不是最后一个。特朗普早期的竞选经理已经被抛弃了,国务卿蒂勒森的地位也风雨飘摇。而所有这些人的摇摇欲坠都指向一个“大快人心”的结局:最大的“俄罗斯奸细”特朗普最终被挖出来,弹劾掉,关进监狱。就此美国就像结束了一场噩梦,一睁开眼会  相似文献   

20.
法国总统戴高乐9月21日开始了他的为时近四周的拉丁美洲十国访问。今年3月戴高乐访问墨西哥的时候,美国报刊就认为这是“对美国威信和影响的一个悍然挑战”。这次这样大规模的访问,更引起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神经紧张。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戴高乐拉丁美洲之行的一篇通讯里,一方面指出在“援助”拉丁美洲国家方面,法国今天的经济力量尚不足以同美国匹敌,竭力贬低戴高乐此行所能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警告法国要同美国的“争取进步联盟”计划合作,不要自行其是。英国《经济学家》的一篇通讯同美国报刊唱一个调子,同时故意强调,法国在它对拉丁美洲发动的“外交攻势’中,不能指望有一个“联合的欧洲”作它的后盾。但无论是美国报刊,还是英国报刊,都无法掩饰它们的不安,担心法国重新进入拉丁美洲,恢复它在这个地区的影响,会加强法国实现它全球战略中争夺“第三世界”的力量。下面是上述两篇文章的节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