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汉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中华民族认同感,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培养出高素质的预科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有以下手段:以汉语文课堂为平台进行德育的明示和传递,以汉语文作业为手段进行德育的发掘和自我领会,以汉语文学科竞赛为支持的德育感悟和理性升华,以言传身教为目的的汉语文教师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位置估计的处理异点的功能;给出了汉培尔三参数位置估计及尤伯位置、尺度同时估计的算法步骤;并以实例验证了这两个算法程序的可靠性,解决了数据中混入异点后算术平均值失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匈汉之间,除经济文化及军事交往外,使节往来也非常频繁密切,有时其交涉还很复杂激烈。平城之役匈奴曾成功瞒哄十辈汉使。汉使本为窥探匈奴是否可击,却将刘邦送进白登重围,刘邦又利用汉使营造出的局面乘机脱困。匈奴贵人使者作为单于先行而入汉,死于中原。匈奴扣留汉使苏武与其初衷绝对相悖。使节往来为军事、政治、经济服务,其主动权因势力强弱变化而易位。无与伦比的强大凝聚力将匈汉人民聚结在一起,共同创造了伟大祖国的光辉历史及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4.
章根据云南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众多的情况,结合及民汉双语教学的实际,就民汉双语教学中的类型和形式作了分析探索,从而提出了可行的规范化的民汉双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本以汉末人诗歌为钥匙,解读汉末人心态。认为《古诗十九首》反映出汉末人忧生与及时行乐心态,建安七子诗反映出汉末人忧生与匡时济世心态,进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末社会史,人心灵史。  相似文献   

6.
蛮汉山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考察蛮汉山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类,评价了各旅游区的价值,特色和开发条件,把蛮汉山区划分为4个景观小区,提出了各小区发展方向及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更好的翻译结果,研究者对于利用平行数据生成大量高质量生成数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此,针对数据增强和系统训练方法,提出结合知识蒸馏、数据增强和数据筛选的方法得到高质量生成数据.具体为利用知识蒸馏的方法得到鲁棒性更强的汉维翻译模型,在该汉维模型的基础之上通过反向翻译的方法生成质量较好的生成数据,并利用不同的数据筛选方法进一步得到高质量生成数据.之后利用现有的平行数据和生成数据训练得到一个高性能的维吾尔语-汉语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在CCMT2021维汉评测任务中验证上述方法对于维汉翻译质量的影响,对比基线系统、反向翻译和同任务其他系统,该方法训练得到的系统有着更好的翻译结果,并在该翻译任务上获得了第一名.  相似文献   

8.
汉藏语系语法比较研究的重要性表现在:为汉藏语的历史比较提供证据;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材料;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方法上的依据。当前要加强单一语言(或方言)的微观语法描写,建立供汉藏语比较研究的语料库,研究汉藏语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汉元帝、汉成帝正处在汉代由鼎盛而趋于衰亡的转折期,他们在汉政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元、成二帝本有机会和条件挽救汉政权的衰亡,但他们并没有采取相应措施,相反却倒行逆施,促进了汉政权的衰亡,给社会带来灾难。在元、成二帝中,成帝比元帝更腐朽,更荒淫,这是本文对元、成二帝所下的评语。  相似文献   

10.
基于BP网络的三相光学电流互感器的补偿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用于补偿三相光学电汉互感器线性双折射效应的方法,即从学习后的BP神经网络连接权重中,提取三相光学电汉互感器的输出电流值、衩测电流值与线性双折射效应之间联系的知识,讨论了网络的学习算法,论述了线性双折射疚的具体补偿方法,分析了网络隐含层节点数变化对补偿结果的影响对网络进行了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电磁分离铝熔体中夹杂的电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根据电磁流体力学(MHD)的基本理论,利用矢量磁位积分,建立了在采用矩形电磁线圈和工频电源的条件下电磁分离铝熔体中夹杂的电磁场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电磁感应线圈气隙中的磁场分布状态,同时对制做的感应线圈的实际磁场进行了测量·模拟计算磁场的分布状态与实际磁场的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都表明在电磁感应线圈气隙中磁场分布均匀,可以进行分离铝熔体中的非金属夹杂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控制X气田生产压差主动防砂可以达到有效防砂的目的,但技术人员仍没有合适的临界出砂压差计算模型.优选"M-C模型"作为基础模型,考虑影响X气田出砂的3种因素并结合现场实验测试数据对"M-C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考虑泥质含量和含水饱和度的临界出砂压差计算新模型.对现场10口气井验算表明,计算精度提高了13.9%.  相似文献   

13.
由于建立外加电场中悬液细胞跨膜电位计算模型非常困难,本文用近似场等效方法解决了该建模难题.首先用Maxwell等效原理,计算处于外加场中细胞悬液的平均场.然后确定悬液中一个细胞局部的实际场分布和独立处于外加场中单细胞场分布近似等效的条件,再基于单细胞膜电位求解方法,建立反映均匀排列悬液细胞跨膜电位变化的计算模型.模型表明了细胞膜电位的变化和外加场、细胞种类、细胞浓度以及细胞排列方式的关系,揭示了悬液细胞相对单细胞跨膜电位下降的物理过程.最后用该模型计算了悬液中细胞跨膜电位并和数值解进行比较,结果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重力卫星CHAMP,GRACE,GOCE和利用卫星观测数据解算地球重力场的方法以及加速度数据的处理方法,探讨了基于能量守恒方法恢复地球重力场模型的原理.将基于能量守恒方法利用CHAMP卫星星历数据恢复的地球重力场模型与EGM 96重力场模型进行比较,结果验证了CHAMP卫星对地球中、长波重力场的敏感性,以及能量守恒方法恢复低阶地球重力场位系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复杂岩体地应力场的随机反演及遗传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岩体工程量测的变形或应力,考虑量测结果的随机性,提出了复杂岩体初始地应力场的随机反分析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具有多项式分布的边界荷载来模拟构造应力场,地应力和边界荷载不必符合特定的分布和假定,可以模拟任意分布的复杂初始地应力场;与有限元相结合,采用改进的能全局优化和智能搜索的加速遗传算法反演出边界荷载多项式系数.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的有效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计算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中电场强度时,为了提高计算效率,许多资料将三维空间的场发射简化为二维模型进行计算,为了比较分析使用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建立了二维模型单根碳纳米管、三维模型单根碳纳米管和单碳纳米墙3个模型,应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二维碳纳米管场发射模型的仿真结果代表的三维空间实际情况为碳纳米墙场发射,而不是真正的三维空间碳纳米管场发射。对于单根碳纳米管,用二维模型计算的碳纳米管尖端电场强度仅为三维空间碳纳米管尖端电场强度的1/4。  相似文献   

17.
研究飞行器表面沉积静电分布规律对于评估其在飞行过程中的静电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某型实体飞机开展1:1仿真建模与计算.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飞机在飞行状态下的电容,对比分析了模型结构、沉积电荷量对飞机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飞行状态下飞机的电容约为460.5 pF;模型结构对飞机机头处的静电场有影响,驾驶舱、机舱舷窗等结构使得机头处的静电场变化约20%,而对其他位置处的静电场影响较小;不同沉积电荷量下飞机各放电刷处的静电场强度呈线性变化规律,飞机各放电刷处静电场强度不同,其中放电刷静电场强度最高处比最低处高约97%.  相似文献   

18.
细胞膜电场分布是决定细胞膜通道开或关的重要参数。多年来对细胞膜的电场分布一直采用简化模式进行计算。本文提出一种更为真实性的模式,进行计算并导出细胞膜两边电场分布的积分解。在此基础上,对细胞膜两边的荷电分子或离子浓度所产生的电荷分布类型进行讨论。计算结果表明,电场分布依赖于膜的结构、离子浓度及温度。对简单的情况,可导出通道类似于一个电阻,通道内的电场分布可用一电路模拟。通道周围的电场可用一电偶极矩等效。  相似文献   

19.
第一,整理了自人类开始探月以来所有和月球重力相关的探测卫星,以及自学者开始研究月球重力场以来所有重要的月球重力场模型。第二,根据探月跟踪模式的发展过程,详细介绍了各阶段跟踪模式的原理,并以示意图的形式展现,同时列举了各阶段跟踪模式下的重力场模型。第三,对月球重力场反演方法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短弧积分法和天体力学法。第四,对各个探月阶段具有代表性的重力场模型进行介绍,主要包括:8×4重力场模型、Lun60D、LP165P、SGM100i和GL0420,并进行了精度对比,发现最新一代模型精度比之前提高了4个数量级。第五,介绍了本团队在月球重力探索方向研究进展。第六,介绍了月球重力场模型在探究月球内部构造和卫星定轨方面的应用,并结合现代技术以及目前重力场反演的不足,提出以后可以改进的方案:应用重力梯度仪和获取月球表面真实重力数据。  相似文献   

20.
水下多障碍区域中障碍物数量较多,且具有随机性和实时性的特点,传统模型依据起始点、目标点及障碍物顶点等建立可视图,一旦障碍物发生变化则需重新构图,无法适应障碍物的随机性,规划的机器人运行路线臃长,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人工势场法的水下多障碍区域机器人路线规划模型,通过引力场与斥力场的负梯度描述引力和斥力,获取人工势场对机器人的作用力,建立人工势场模型。通过对人工势场斥力函数的优化设计,解决机器人障碍物附近目标不可达的问题;通过障碍物连接法解决人工势场模型的局部最小值问题,使机器人尽快走出局部最小值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能够有效避开障碍物,而且规划路径较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