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4月的11例轻型间接视神经损伤临床特点,包括患者的主诉、受伤特点、眼部体征(视力、瞳孔、眼底变化)及辅助检查(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1例病例的临床特点:患者有患侧颞部及眶区的直接损伤史的受伤特点;视力下降轻;患眼相对传入性瞳孔阻滞(relativeafferentpupillarydefect,RAPD)阳性;视野:检查有普遍光敏感度下降现象及中心暗点或旁中心暗点或视野缺损;视觉诱发电位(visual-evokedpotential,VEP)示有波幅下降或稍下降或时间延迟;眼眶CT及颅脑CT检查阴性。药物治疗后11例患者复查视野、视觉诱发电位较前改善甚至恢复,其中8例急性外伤患者视力得到完全恢复,3例视力得到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对患者主诉、特点、瞳孔异常、视野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分析,能有效的诊断有无视神经的轻度损伤,早期诊治有助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2.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损伤肝脏迁徙途径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慢病毒载体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体系,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方法:采集新鲜人脐血,梯度离心及低血清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至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Cl4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急性肝坏死大鼠模型,将2.0~5.0×106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模型鼠,24、48、72 h、1周、2周和4周分别处死模型鼠,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在肝脏局部的迁徙途径.结果:转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均一绿色荧光影像.细胞移植24 h内可见荧光信号由进针孔迁徙至汇管区,移植治疗48 h时移植细胞定居于汇管区,48 h后荧光信号向坏死病灶区域迁徙,1周后在肝脏坏死局部区域可见稳定的荧光信号.结论:本实验构建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示踪体系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动物实验证明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局部移植给肝坏死大鼠模型后在肝脏局部经历了"进针孔至汇管区","汇管区至病灶区"的二次迁徙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2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模型组.模型对照组大鼠采用体积分数5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腹腔注射造成急性肝损伤疾病模型,测定ALT/AST水平、肝脏切片HE染色评估造模效果.治疗+模型组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分离脐血有核细胞,将其置于MesencultTM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利用贴壁法进行纯化、扩增.扩增后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用含体积分数5%胎牛血清的H-DMEM持续诱导.采用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定量检测胰岛素分泌水平及其对葡萄糖刺激的反应性.结果: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变圆而且聚集成团;细胞的胰岛素免疫荧光染色为阳性;而且细胞能分泌少量胰岛素,并对糖刺激具有反应性.结论:在高糖环境中,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胰岛样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标记示踪在研究细胞治疗机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标记物对干细胞的安全可靠性是细胞标记示踪的重要前提。文章对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hESC-MSC)、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进行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慢病毒转导并比较它们在转导前后的增殖、多项分化潜能和细胞表型等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的转导效率。结果表明,在等量pLVX-IRES-Puro-GFP慢病毒载体转导下,hESC-MSC细胞慢病毒转导效率显著高于h ADSC(P<0.01)和hUC-MSC(P<0.01);但是hESC-MSC、hADSC和h UC-MSC标记GFP基因前后细胞增长形态、增殖力、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分化潜能均没有明显差异。文章提示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均可进行安全可靠的GFP基因标记,而人胚胎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更适合用以慢病毒感染的示踪标记或者基因修饰。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体外培养、鉴定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小鼠神经干细胞,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分别在增殖与分化条件下对神经干细胞进行培养.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在增殖条件下能加快神经球内神经干细胞的迁移,使神经球解聚,对神经干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而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在分化条件下,能增加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的能力,降低向星型胶质细胞的分化能力,对向神经元分化能力没有影响,间充质干细胞可能是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迁移、分化而加快神经损伤的修复的.  相似文献   

7.
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正常成人骨髓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β-巯基乙醇和高糖培养基诱导MSCs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观察MSCs在诱导前后的形态变化;用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胰岛素的表达;用双硫腙染色鉴定胰岛β样细胞。结果:未经诱导的MSCs在培养体系中呈贴壁生长,长梭形,经诱导分化后,细胞逐渐变圆,并聚集成团;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表明细胞团内的细胞呈胰岛素染色强阳性反应:双硫腙染色阳性。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体外被定向诱导分化为胰岛β样细胞。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计划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方法以及视觉行为学检测方法,研究视神经损伤的病理及修复机制,探讨纳米材料、神经营养因子、新型Nogo受体抑制剂及抗炎因子等对视神经损伤的修复与保护机制,防治视神经及节细胞的损伤,为视神经假体的成功应用奠定基础。该年度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研究:(1)探索微电极刺激视神经的安全电流强度范围、刺激时间时程;(2)测试电极假体插入视神经后的缺血状态以及缺血对视网膜的影响;(3)探索3,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MDHB)对氧化应激所致RGC-5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4)探索原花青素对视网膜节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5)探索Eph A2基因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和治疗1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 用贴壁筛选法从正常C57BL/6j胎鼠(孕11.5~15.5 d)肝脏中分离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用高浓度葡萄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尼克酰胺体外诱导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β样细胞分化;制作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并将诱导后的细胞移植到1型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连续6周观察血糖变化;用组织学分析移植细胞体内的发育.结果: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胰岛β样细胞移植到糖尿病小鼠肾被膜下后,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的作用,经过6周以后,接近正常水平;取出移植物,小鼠高血糖重新出现,并很快死亡;移植物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观察到肾被膜下区含有大量胰岛素阳性细胞.结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有望成为1型糖尿病胰岛移植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眼压和眼压差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71例行LASIK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近视眼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的性别、眼别、年龄、裸眼视力、术前眼压、近视度、散光度、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术中角膜切削厚度对LASIK术后眼压和手术前后眼压差的影响。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LASIK术后眼压与性别、术前眼压、角膜切削厚度、裸眼视力和近视度呈显著性相关,而多因素分析仅发现前4项与其显著相关,其中术前眼压是最重要的相关因子。而单因素分析发现LASIK手术前后眼压差与性别、角膜切削厚度、术前视力、近视度和中央角膜厚度呈显著性相关,多因素分析则仅前2项和中央角膜厚度与其显著相关,其中角膜切削厚度是最重要的预测因子。结论:术前眼压,而不是中央角膜厚度是预测LASIK术后眼压最重要的因素。而性别和角膜切削厚度是术后眼压和手术前后眼压差的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胸腔接种间充质干细胞为胸膜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瞿介明、秦朝辉等在《中国药理学报》2011年第5期上提出了一种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的新途径——经胸腔接种。该途径的建立为MSCs用于胸膜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以胸腔接种为模型,将有利于探讨MSCs基本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体内与机体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人足月胎盘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MSCs),并研究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将人足月胎盘组织经胶原酶Ⅱ消化和贴壁培养法获取间充质干细胞,运用活细胞计数和碘化丙啶(PI)检测其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用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及β-磷酸甘油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并用Yon Kos-sa染色进行鉴定;用地塞米松与胰岛素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并以油红O染色进行鉴定.结果:从人足月胎盘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为梭形贴壁细胞,增殖能力较强;强表达CD44、CD29,不表达CD34、CD45、CD106和HLA-DR;经诱导后向脂肪细胞及成骨细胞分化,油红O染色、Von Kossa染色为阳性.结论:人足月胎盘中也富含间充质干细胞,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相似,可能是组织工程新的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表达酪氨酸羟化酶,为帕金森病细胞移植替代治疗提供特异性分化的细胞.方法:在无菌条件下从SD大鼠的股骨中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传3代后,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抗坏血酸诱导MSCs 表达酪氨酸羟化酶.在镜下,观察MSCs 在诱导前后的形态变化;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酪氨酸羟化酶的表达.结果:MSCs经诱导分化后,胞体逐渐变圆,并伸出神经轴突、树突样突起;免疫荧光化学表明细胞酪氨酸羟化酶染色呈强阳性反应.结论: 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能被定向诱导表达酪氨酸羟化酶,有可能为帕金森病治疗提供特异性分化的细胞.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视网膜损伤的研究进展迅速,不断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果.干细胞的来源多种多样.既有眼源性的,如Müller细胞、睫状体细胞等;也有非眼源的,如胚胎干细胞、脑源性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该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其他干细胞如何诱导分化为视网膜细胞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器官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热点,国内外学者分别对神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等进行了探索,渴望从中找出细胞移植领域的候选细胞,但是这些细胞大多面临着伦理、来源、免疫排斥等多方面的问题.然而,近年来发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凭借其多向分化潜能、强大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可移植性,成为细胞移植、基因治疗中重要的候选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为器官损伤、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对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长期在电脑荧光屏前操作的人,容易出现视觉模糊、视力下降及眼睛干涩、发痒和畏光等现象,医学上称为“电脑眼病”。 长时间看电脑荧光屏,会使人体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视紫经质消耗过多,导致视力暂时下降。每天连续看电视3-5小时或操作电脑2-3小时,视力便会因视紫经质的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疾病是眼科疾病研究中的难点,也是致盲的重要原因。多种原因引起的视网膜疾病的共同结果是光感受器细胞或神经节细胞的变性坏死。当前对坏死的视神经细胞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利用干细胞,尤其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诱导分化成为视网膜细胞;恢复和重建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有望成为视网膜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症依旧是世界范围内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经济挑战,其特征是骨量和微结构的全身性损害,最终增加脆性骨折的发病率。成骨细胞起源于多种类型的骨骼干细胞,包括骨骼、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成骨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脂肪细胞、肌腱细胞和肌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是新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成分。已经发现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通信是通过被称为外泌体的小膜包围的囊泡颗粒进行的,外泌体能够在循环通路中与周围的细胞膜融合,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笔者通过大量查阅文献,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衍生外泌体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势所在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诊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35只眼)确诊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分别评估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所有病例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均...  相似文献   

20.
探究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用于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作用。将本院收治的9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划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48例)与治疗组(n=48例),分别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裸眼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均高于术前(P0.05),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与对照组的27.08%相比较低(P0.05)。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裸眼视力大大提高,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增加,眼压显著降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