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送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2.
CS板式结构体系是一种具有"节能"和"绿色"特征的新型板式结构体系,与砖混结构相比,增强了住宅的舒适性,经济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本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模型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单调推覆分析,从结构变形情况、承载力、屈服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比。  相似文献   

3.
现有隔震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隔震支座,较少考虑上部结构力学特性对整个隔震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了符合规范要求的隔震RC框架结构并依次增大柱尺寸,研究柱尺寸对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本文利用SAP2000对四个隔震模型分别使用倒三角加载模式和均匀分布加载模式进行Pushover分析,并使用能力谱法评估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顶点位移时,隔震结构承受的剪力更小,因而抗震性能比普通结构更优越;通过分析隔震结构塑性铰开展及层间位移变化情况,增大柱尺寸使隔震结构破坏减轻,改善了隔震结构尤其是结构首层的抗震性能;随着柱尺寸越来越大,层间位移减小幅度递减,即抗震性能改善效果减弱。因此,柱尺寸600mm基础上增加10%的方案对隔震结构抗震性能提升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由于空间结构具有三维受力特性,用静力推覆方法计算其地震反应存在如下问题,结构代表性节点荷载-位移关系难以选择、结构荷载-节点位移-支座反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不够直观、结构能力曲线难以确定.利用振型形态确定荷载模式,对空间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引入结构整体刚度参数,得出不依赖于支座反力变量的各主要模态的等效单自由度(ESDOF)体系力-位移关系;结合模态周期值,确定ESDOF体系等效质量,并将该体系应用于模态推覆分析.数值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整体刚度参数的模态推覆分析方法可避免空间结构能力曲线难确定的问题,计算耗时仅为时程分析方法的10%,沿地震输入方向计算得到的结构节点位移结果相对时程分析结果的平均误差为28%.  相似文献   

5.
据地质和地球物理研究,作者提出“武当地块”是外来岩系组成的褶皱-逆冲推覆体,它是秦岭大型深层滑脱构造的一部分。武当山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分四个构造带:主滑脱面—青峰断裂带、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褶皱-推度带和后缘挤压-拉张带。在印支期,秦岭再生地槽-褶皱系的岩层和推覆体向南推覆到扬子地台之上,推覆距离约150km。它的发现和研究,为寻找与它有关的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根据带加强层框架-芯简结构(FWSWSS)的特点,该文编制了非线性推覆分析程序NLAFCW,并对此类结构进行了推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只要经过合理的设计,该结构能够满足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7.
推覆分析是一种渐近计算方法,利用结构P-Δ曲线,在不同的加载水平下,建立结构的瞬时刚度矩阵,按照静力分析计算结构内力、变形。这种方法能够得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变形的全过程,得到结构的“性能曲线”,再与抗震“要求曲线”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在构造类型上具有褶皱推覆体和冲断推覆体之分,在形成方式上具有推覆和滑覆两大类型,在形成序次上具有前展式和后叠式的扩张方式,在组合形态或结构上具有推覆滑覆叠加样式,是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推覆构造的普遍特征之一。在形成机制上与扬子地台、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是我国陆内造山带的典型推覆构造带。  相似文献   

9.
在等效单自由度体系地震反应目标位移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考虑高振型影响的结构推覆分析目标位移计算方法.利用该方法和其他常用推覆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层数的钢筋混凝土规则框架结构推覆分析,并与地震反应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较好地考虑结构地震反应中高阶振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混凝土无梁屋盖在日照和季节温差作用下容易出现开裂现象,为了研究其裂缝成因,针对屋盖所处的工作环境,应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日照和季节温差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无梁屋盖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得到其应力分布云图.计算表明:这类预应力混凝土无梁屋盖在日照作用下,裂缝主要出现在托板附近,方向平行于托板边缘,托板顶角处的裂缝方向与对应的托板对角线垂直;而在季节温差作用下,裂缝主要出现在后浇带附近,方向平行于托板边缘,且存在贯穿裂缝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自从Pushover分析法被引入我国以来,就受到了广大结构设计人员的关注,这种方法适合被用来分析结构静力非线性特性.在EATBS2013程序中,Pushover法主要是基于国外规范提及的FEMA440法,拟利用ETABS2013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经过程序自动优化截面后的三维K型偏心支撑组合高强钢框架模型,分析其在静力作用下弹塑性阶段的内力变形及塑性铰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2.
以7层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为例,通过统计分析不同地震烈度、不同场地条件、不同地震分组的平面框架在不同抗震设防水准条件下的Pushover分析性能点的概率分布,探讨Pushover分析方法的保证率和适用性.研究表明,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不适用于结构弹性抗震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13.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基于性能的抗震分析方法。本文论述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对10层网格式框架在8度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塑性铰首先出现在层间梁上,然后向楼面梁和柱上发展,能够较好满足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要求。  相似文献   

14.
根据2个具有薄弱层的三层混凝土空间板柱结构模型的震致落层倒塌试验结果,分析了倒塌碰撞过程中模型各层的层间剪力时程曲线,并与倒塌前的相应曲线进行了对比;近似估算了倒塌碰撞过程中模型各层的等效层间剪力及其冲量,并与简化的静止倒塌模型碰撞时上部结构所受水平冲量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倒塌碰撞时模型各层产生了时间很短但量值较大的等效层间剪力,这对结构非薄弱层的抗侧能力是一个考验;2)薄弱层及其以上部分自重增加,将使碰撞过程中各层的层间剪力显著增大;(3)按静止倒塌模型计算得到的上部结构所受水平冲量约为等效点百分数等于0时试验模型相同位置水平冲量的4~5倍.  相似文献   

15.
利用NUSHELLX球形壳模型程序, 考虑两种不同组态空间下94Tc的能级结构. 计算结果表明, 94Tc的正宇称自旋态激发机制主要为p1/2轨道质子跨越Z=40亚壳向高jg9/2轨道跃迁, (f5/2,p3/2)轨道质子跨越Z=38闭壳向(p1/2,g9/2)轨道激发, 负宇称自旋态为d5/2轨道中子跨越N=56亚壳向(g7/2,h11/2)轨道激发.  相似文献   

16.
Pushover分析是实现结构性态设计目标的方法之一,文章阐述了SAP2000中Pushover分析的基本原理,并根据我国最新的抗震规范,介绍了Pushover分析的计算步骤。在此基础上,利用1个钢框架结构实例进行说明,得出了包括底部剪力-顶部位移关系曲线、层间位移角和结构破坏塑性铰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Pushover分析是当前对钢框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进行弹性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从井架结构模态参数对物理参数变化的灵敏度出发,探讨了井架结构的模型修正问题.以设计参数型模型修正方法为基础,对井架结构杆件的材料、截面形状和几何尺寸等参数进行直接修正.确定优化模型的目标函数及约束变量,利用一阶优化算法对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和状态评估.通过实验室简易井架模型的分析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为复杂井架结构的损伤识别和状态评估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修正算法的优化方法采用ANSYS一阶优化方法,敏感性分析和模型修正完全基于ANSYS软件进行,适合于实际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经外包钢套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基于试验研究,采用材料弹性模量变化考虑地震损伤,运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外包钢套加固震损型钢混凝土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通过对Pushover曲线、塑性铰、层间位移角等分析,结果表明:当试验轴压比在0.2~0.9范围时,试验轴压比增大使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增加;外包钢套强度对结构层间位移角的影响较小;地震损伤指数达到0.6时,与未加固框架相比,加固修复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较大,说明未达到理想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