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语篇的意象图式分析——以奥巴马演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图式作为隐喻的认知基础,在概念域的映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构建隐喻的一种模式。经过对奥巴马演讲中的主要意象图式和隐喻的总结分析,探讨意象图式在隐喻构建、转喻映射中源域与目标域的建构以及隐喻与转喻互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特定认知域的认知模型受制于文化模型,不同的思维认知方式折射出不同的语言图式,理想化认知模型的文化认知模型的个性差异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独特,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概念.西方诗歌的审美倾向是以意象赏析为主,因而意象翻译成为中诗英译的重点和难点.意象图式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意象图式是为了把空间结构映射到概念结构而对感性经验进行的压缩性的再描写.诗歌翻译的要点和难点就在于用另一语言符号还原该意象图式的对等体.图式理论为诗歌翻译给出重要提示,即在诗歌翻译中,用符际翻译的视角探寻目的语诗歌意象的对等体,用图画还原意象,帮助译诗读者在获取原诗意象方面达到最大近似的等效.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空间隐喻作为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由空间隐喻构建的。IN和OUT均表现为一种空间意象图式,是以人体为容器原型的隐喻投射。容器的空间性状都被投射到了非空间事物或概念上,使抽象和未知的概念更具体,更容易被感知。杂乱无章的语言现象归纳到了容器隐喻里,同时丰富了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界认为,人们对意象图式的习得先于语言,储存在人脑中的意象图式对人类的语言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储存在人脑中的意象图式之-始源-路径-终点图式对隐喻思维,会话原则,花园路径句等人类话语思维活动的解释力,来探讨始源-路径-终点图式对人类的语言认知过程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阐述人类意象图式形成机制和种类。人类构建隐喻和识解隐喻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意象图式一一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一一是人类构建隐喻和识解隐喻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与人类语言的发展规律息息相关,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紧密相连。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对英、汉语中的"猪"和"狗"进行图式映射析比,从中发现其意象图式结构能从始源域分别被投射到目标域之上,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周边更加复杂的事物。研究结果表明: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  相似文献   

7.
介词“into”的中心意象图式及其空间概念延伸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象图式是一种抽象的框架结构,它基于我们的身体体验,感知互动及人认知操作逐步形成。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小品词into的中心意象图式,并基于图形一背景理论解析into的空间概念延伸意义,其主要表现为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  相似文献   

8.
一词多义一直以来都是语义学研究的重点之一。认知语义学利用意象图式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这一现象。利用空间意象图式对汉语动词"绕"的多义体系进行分析,探究以基本意象图式为中心的"绕"的不同意义的生成及连接。旨在以此为例,推动一词多义研究的认知取向。  相似文献   

9.
英语短语动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小品词是-up-。传统认为短语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而根据认知语言学理论,-up-在短语动词中的基本义是可以通过意象图式构建出来的,其引申义也是可以通过隐喻推断出来的。本文运用意象图式和隐喻详细解读了-up-在短语动词中的基本义和引申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结合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探究了介词"在"多义性产生的动因和机制,并指出其是以空间处所义为原型而形成的一种呈放射状的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1.
翻译的实质,在某种程度上可理解为"图式翻译"。运用图式理论探讨中国古诗词的翻译过程,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包括意象图式、文化图式、语境图式和情感图式)和形式图式(包括韵律图式和音调图式)三方面来审视诗词翻译中图式的传译。  相似文献   

12.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和意象图式理论,在对“on”和“under”等方位概念词语进行系列性跨语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法、汉语言中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和“上边”另一方位概念词语进行了跨语空间隐喻比较分析,从中发现在这三种不同的文化当中表示同一意象图式概念的“OVER/DESSUS/上边”各自都有四个原型用法,居然不谋而合,分别以空间域作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抽象域之上,研究结果再次佐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许多抽象的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13.
彭卓 《长春大学学报》2012,(2):241-243,247
基于对介词意象图式与语义隐喻延伸的理解,设计问卷调查检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14个常用英语介词的意象图式、语义及语义联系的掌握情况,使广大研究者认清介词在学生中的使用状况,从而使英语介词教学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张燕 《科技信息》2010,(18):I0153-I0154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概念识解运作为依据,通过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后四句)的三种英译本的分析,试图探讨意象图式概念识解运作对汉诗英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短语动词的语义具有不可分析性,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短语动词中小品词的基本义和引申义是可以通过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推断出来。OVER在短语动词中的四个基本义通过意象图式理论构建了出来,OVER在短语动词中的引申义运用概念隐喻理论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具有总结过去经历的能力,能够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结构,并将其储存在记忆中,在以后交际中遇到类似的语篇,人们会自动地运用这种知识结构来解读或理解当前的语篇,这就是图式理论及其作用。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心理图式理论是认知过程中心理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心理图式体现方式为意象和知识脚本。本文以认知心理图式理论为依据,通过实例分析知识脚本的错误选择和意象突显部分的差异导致交际中误解的事实,并且解释了误解形成的认知根源。  相似文献   

17.
英语介词through的空间隐喻认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介词不仅具有语法功能,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表意功能,特别是方位介词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本文利用Langacker的意象图式分析法,讨论了方位介词through的原型语义以及其空间概念向其他域映射而产生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语介词不仅具有语法功能,而且还有自己独特的表意功能,特别是方位介词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本文利用Langacker的意象图式分析法,讨论了方位介词through的原型语义以及其空间概念向其他域映射而产生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贺昕  刘冰泉 《科技信息》2011,(1):I0209-I0210,I0220
古诗英译的实质是诗歌意象的重构,在进行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不可忽略。本文主要研究译者主体性在还原古诗意象过程中的体现.并分析其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思贝 《科技信息》2011,(27):158-158,163
翻译就本质而言,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文学翻译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原作的艺术形象,换言之,就是两种语言之间艺术形象的转换,又称为意象转换。形象转换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到翻译的效果。因此,英汉翻译中如何转换原文形象实现功能对等很值得商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