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家庭问题而导致儿童外出流浪的事件层出不穷,只有缓解家庭问题,方可使流浪儿童回归社会与家庭。所以,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需要实施家庭参与。本文根据我国流浪儿童存在的救助保护现状,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分析,共同解决家庭问题和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困境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侧面暴露出我国儿童权利保障机制的存在在着局限性和滞后性。困境儿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受到极大的威胁与挑战,亟需引起政府与社会的重视。救助困境儿童与保障困境儿童权利是完善儿童福利事业中的中心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与政府的职责所在。为有效保障我国困境儿童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该文结合我国困境儿童的现实状况,剖析我国儿童权利保障的机制缺陷与困境儿童发权利救助的制约因素,力图寻求构建我国困境儿童权利保障体系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3.
王萍萍 《科技资讯》2010,(10):228-228
汶川地震发生后,儿童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难免出现心理异常表现或心理创伤,对儿童进行灾后心理救助迫在眉睫。社会各界积极组织心理救助,有效的帮助儿童适应灾后生活。但在救助过程中,也凸显了我国在儿童灾后心理救助工作在救助队伍、救助方法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只有建立和完善灾后儿童心理救助体系,才能促进灾后儿童心理健康重建工作快速、有序、协调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研究法对中国社会救助政策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中国社会救助政策主要从社会救助主体、社会救助对象、社会救助内容、区域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政策变迁及其优化、社会救助政策运行中的问题六个方面展开分析。总体看来,学术界对中国社会政策救助政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专项救助制度,社会政策分析视角研究不够,从而导致无法深刻认识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来龙去脉,不能很好地为将来社会救助政策调整提供参考。未来需要加强对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救助制度城乡统筹发展三个方面研究,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的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会救助制度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在保障我国群众的基本生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生活社会救助、生产社会救助、医疗社会救助、灾害社会救助等,形成了一定体系。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救助本身的弊端,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存在严重不足,在分析国内外情况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描述和分析现行社会救助的内容、社会救助的发展历程与制度变迁、社会救助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陕西省石泉县的社会救助工作为例,针对社会救助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使社会救助体系能够更好地保障民众的基本生活。  相似文献   

7.
社会救助制度如何充分发挥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是立足中国式现代化背景推进改革优化应当考虑的根本性问题。与西方国家社会救助实践不同,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逻辑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救助理念坚持兜底和补短原则,救助申请坚持向全民开放,救助资金坚持政府主责,救助资源坚持社会协作,救助方式坚持分类多样。针对新形势下社会救助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研究立足强化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这一视角,提出了四条主要建议:提升社会救助对象识别精准度,真正让共同富裕惠及低收入群体;拓展非商品化服务类社会救助供给,让低收入群体在有人情、有温度、有效果的服务类救助中真实享受共同富裕带来的成果;形成多元主体共促高效的社会救助资源供给机制,最大化扩大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的效应;运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优势,为社会救助促进共同富裕夯实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法国社会上屡屡发生的虐待儿童事件,法国议会于1989年7月10日通:过了《禁止虐待儿童法案》。据此,酝酿已久的法国救助电话线也从1990年1月10日起正式投入使用。法国救助电话线是个公众性的服务机构,它由法国政府和地方当局及社会团体共同管理,总部设在巴黎,其活动经费来自政府和地方的拨款,也接受慈善性机构的捐赠。工作人员由经过训练且热爱此项工作的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教师和医生组成。这些工作人员不仅听取虐待儿童的目击者和受虐待儿童本人的投诉电话,动员地方有关机构采取必要措施,而且还向关心儿童事务的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各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中国城市流浪儿童日益增多。他们的生存问题、受教育问题、长大以后的就业问题以及相关的社会治安等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笔者通过探讨建立"预防--救助--回归"的三位一体模式,希望为能更好地解决中国城市流浪儿童问题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实现城乡统筹、救助水平偏低、救助理念落后、资金分担不合理、救助管理缺乏协调.为了切实保障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建立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为配套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法制化的结构完善、功能齐备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1.
社会救助是保障人们最低生活水平的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措施由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提供。社会救助有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从多种现象来看,我国的社会救助存在很多的不足点,如在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程度低,协调手段单一等。文章将角度转向西方国家,分析西方国家在社会救助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调状况以及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社会救助是政府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完善政府职能的必要充分条件.政府职能应依据社会救助的性质定位,社会救助本身很难将外部激励内部化,所以社会救助必须依存于政府职能之中.通过社会救助的经济分析,政府职能在社会救助内容中的定位应多样化,避免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同时,还要根据社会救助出现的新形势和新特征转变政府职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残疾人群体作为社会中相对脆弱与边缘群体,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对象之一。现有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不足以满足残疾人的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探索“物质+服务”相结合的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回应残疾人的多元化需求是新时期残疾人社会救助改革的重要思路。以Z区“暖心计划”为例,采用抗逆力视角,探索“1+6”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模式,突出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下能力为本、家庭为本、社区为本以及专业为本的创新思路,将为残疾人社会救助模式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救助的突出问题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没有实现城乡统筹、救助水平偏低、救助理念落后、资金分担不合理、救助管理缺乏协调。为了切实保障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有必要建立以政府救助为主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为配套的多层次、全覆盖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保障法制化的结构完善、功能齐备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从中日两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历史视阈考量,它们均是作为反贫困的制度安排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各自从本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社会救助政策,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中日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解读,可以剖析出它们在社会救助制度的救助立法、救助项目和救助模式等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透视两国社会救助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对构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从中日两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历史视阈考量,它们均是作为反贫困的制度安排产生、发展并逐步完善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各自从本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社会救助政策,使之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中日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势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解读,可以剖析出它们在社会救助制度的救助立法、救助项目和救助模式等具体实践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透视两国社会救助发展的历史演变轨迹.对构建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救助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谈我国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公布,标示着我国社会救助立法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意见稿中有关社会救助模式、社会救助标准、社会救助主体资格及申请程序等问题都需值得商榷。文章通过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并结合中国实务,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以来,为暂时或永久面临生存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物质和服务帮助,发挥着社会保障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功能。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也不断发展完善,而目前对发展性社会救助政策尚未充分重视。本文通过对社会救助制度取得的成就、发展型社会救助内容不足的分析,提出一些发展性社会救助的相关建议,如“工作验证”、建立个人救助综合账户、小额贷敖和税收优惠、多元主体参与等,为完善中国社会救助内容提供了符合实际的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是指被害人在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加害人、社会与国家如何救助被害人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和实施方法的总称。建议构建一个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以确保将刑事被害人的救助落到实处,真正实现社会和谐。该综合性刑事被害人救助机制既有其理论基础,又有其实践基础。具体内容包括:以加害人救助为主导,以社会救助为补充,以国家救助为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