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实践不仅面临着时代及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挑战,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加上德育与智育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变革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德育研究性学习,是一条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实践不仅面临着时代及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挑战,还存在一些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未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缺乏应有的实效性,加上德育与智育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因此,交革德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德育研究性学习.是一条发挥学生主体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学元 《科技信息》2012,(36):367-367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知识及其能力的迁移,应在生活中得到实践锻炼。本文主要从德育教学和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行探索。让德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动力和风向标,同时让学生通过德育学习走进生活,在生活中体悟深味,成为终身的追求和永恒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传统德育重“灌输”,现代德育重“自主”。学校的德育过程,实质上是对学习主体道德自主建构的帮助过程。现代学校必须走一条既重视基本价值的引导又不妨碍道德学习主体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的综合德育之路。确立“人性向善”的人性观,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提升道德需要,进行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训练,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内隐学习"是认知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指个体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获得知识经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革命.内隐学习有助于个体品德各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应进一步探究内隐学习在德育中的运行机制,并从德育主体-教师、德育客体-学生、德育隐性资源-潜课程、德育途径-网络等四个维度进行阐述,以发挥德育的"内隐效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塑造,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在德育教学中有多种教学方式,然而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也需要不断做新的改进,以求增强德育的时效性和学生上德育课的应用性。本文根据建构主义的探究思想,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主体探究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进行主体探究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德育知识,并内化于心灵,外化于行为。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德育实效性低迷原因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导致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论文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社会是一个大的外部环境,德育理想化、功利化、政治化等因素是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根源;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它通过德育定位、课堂教学、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直接影响德育的实效性;作为主体的学生本人,从根本上将德育践履于行动中才是实效性高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杜安立 《科技咨询导报》2007,(13):242-242,244
文章从学校德育条件的优化入手,探讨了如何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本文论述了学校德育条件的基本内涵、学校德育条件的作用机制、学校德育条件的优化途径。文章重点从注重生活教育和德育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德育实践的主体;注重师生心灵沟通,建立心理相融的教育条件;树立教师威信,赢得学生信任与尊重;创造民主、平等的德育交流机制,培养学生的德育主体意识;强化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等方面论述了优化德育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以灌输和外在约束为特点的德育方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主体在道德成长中自主意识的培养和自主能力的锻炼。实践证明,丰富多元的、博采众长的德育模式是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获得生机的有效保证。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弘扬和提升学生的主体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德育途径和方法方面,重视行为规范的教育,也注重发挥学生的个体能动性,重视道德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赵冬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231-231
本文通过对学生德育主体性的思考认为德育工作中应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愉快的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营造平等合作的育人氛围,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师范类高职院校中结合数学史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3.
钱玉霞 《科技信息》2011,(11):I0178-I0178,I0420
德育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既是意识运动过程,也是人的主体性养成过程。通过"主体—客体—主体"的转化实现的"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德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应确立"道德养成"的教育理念、优化德育生态环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化道德实践环节,建立坚实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 ,当然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主体。怎样使学生成为文言文教学的主体呢 ?一言以蔽之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语文实践 ,指的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 ,学生直接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学习语文的方法 ,反复进行操作、历练 ,由此而形成语文技能和语文水平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文言文而言 ,达到“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有三个要点 :理解文章内容 ;掌握文言知识 ;诵读文言课文。与此相应 ,要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文言文 ,就要求教师教学生做好“梳理”、“积累”、“朗读”、“背诵”这四件事情。教师教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王芳 《科技信息》2013,(14):342-342
德育渗透如果能够渗透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陶冶其品格,提高其思想,增长其素养的目的,本篇论文将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分类,从诗歌、散文、文言文、小说、作文这五个方面谈谈德育的渗透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师范类高职院校中结合数学史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农村初中的德育状况总体较好,但也有一些不足,如对学生的了解估计不足;德育过多的理论化,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只偏重学校德育而且方法途径单一呆板;德育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进行德育改革,彻底转变传统落后的德育观念,充分认识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德育中体现出来;德育的方法途径要多样化,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寻求德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在师范类高职院校中结合数学史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可以进行德育渗透,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9.
梁卫华 《科技信息》2013,(11):273-27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何为隐性德育课程迄今为止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学者们从各自专业背景出发,给隐性德育课程作出不同种解释。在众多定义中,隐性德育课程的广义解读可以有效拓宽它的研究范围,更好发挥隐性课程的德育功效。与传统"灌输式"德教方法相比,隐性德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参与道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道德的自我教育;隐性德育课程形式多样,"开设"难度较大,学校可以从优化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重视学校制度建设等三个主要方面加以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