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柔性连接填充墙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榀空心砌块砌体填充墙框架结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系统研究了填充墙-框架柔性连接和刚性连接、全墙填充和半墙填充框架结构的破坏机理和抗震性能,进行了结构滞回特性、承载力、位移延性、刚度退化、强度衰减、耗能能力及变形性能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柔性连接方案对结构承载力的提高低于刚性连接方案,但其他性能指标均优于刚性连接方案,说明柔性连接方案减小了墙-框相互作用,有效改善了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钢结构节点设计中,梁与柱弱轴方向的柔性连接常采用剪力板高强螺栓连接,螺栓群所承受的荷载有竖向力和偏心力矩。但国内设计资料对偏心值e的取值不同。文章建立了梁与柱腹板以剪力板柔性连接的分析模型,推导出偏心缩减值er的计算公式,与美国设计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并以实际工程节点算例证明公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杨辉 《科技信息》2011,(10):333-334
本文从能量的角度描述了消能减震的原理,应用有限元程序ANSYS对消能支撑框架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消能支撑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吴金国  袁赫  陈吉光 《科技信息》2012,(34):I0197-I0197
实际震害表明,混凝土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在实际震害中难于实现,主要原因在于设计中对影响框架结构的受力性能的因素考虑不足。本文针对以往有关研究影响混凝土结构不能形成“强柱弱梁”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针对工程难点,详细地阐述了高层建筑钢框架结构的吊装与安装、焊接技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用钢筋混凝土摩擦耗能支撑对既有框架结构加固后的抗震性能,利用ETABS软件模拟既有框架结构加固前和加固后的模型。对比了两个模型的层间位移角、剪重比以及内力变化。通过研究表明:增设耗能支撑的加固措施,不仅能有效地改善既有框架结构的抗侧刚度,而且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还能提供很好的耗能减震性能,从而使既有框架结构加固后具有足够的抗震安全储备实现其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7.
结合抗震规范中有关"强柱弱梁"规定,分析了影响"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实现的各类因素,指出按照现行抗震规范进行框架结构设计无法保证"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实现,探讨了实现"强柱弱梁"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框架体系中支撑的布置形式决定着结构各方面的性能,合理的布置支撑在提高结构刚度的同时可以优化结构的抗震性能.为了探究不同的支撑布置形式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影响,分别建立了 4层和8层RC框架结构模型,利用SAP2000进行动力特性和Pushover分析,对比研究了多种支撑布置方案下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支撑数量的...  相似文献   

9.
王东  马彩红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127-128,179
通过对工程实例的抗震加固设计与分析,论述了建筑结构抗侧刚度不足时,采用增设钢结构支撑提高结构抗侧刚度方法的可行性,提出了框架结构抗侧刚度不足时的结构加固计算和设计建议,供类似抗震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型自恢复耗能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支撑构件——预压弹簧自恢复耗能支撑(PS-SCEDB),对其构造形式及自恢复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采用预压弹簧自恢复耗能支撑和普通防屈曲支撑(BRB)的20层Benchmark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具有不同PGA的3种地震波作用下,与BRB框架结构相比,PS-SCEDB框架结构层间位移角峰值、有效值及基底剪力均减小.此外,PS-SCEDB框架结构残余变形相比原钢框架结构减小了80%,相比BRB框架结构减小了50%,且PS-SCEDB具备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自恢复性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汶川地震中大量框架结构出现"强梁弱柱"的震害状况,文章对比了2001版和现行2010版《抗震规范》对实现"强柱弱梁"的相关规定,分析了楼板对结构实现"强梁弱柱"屈服机制的影响并指出了规范在该方面的不足.结合欧、美、新西兰等国规范,给出了我国框架结构为实现"强柱弱梁"屈服机制而在楼板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建议、措施,并为我国今后在该方面的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韦国防  谭潜  徐虎 《工程与建设》2012,26(1):51-53,56
“强柱弱梁”作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实现梁铰机制的基本抗震手段和重要的结构措施已经存在多年,但是,“强梁弱柱”的柱铰机制在每次的地震中都大量存在。这种柱铰机制在汶川地震中尤其明显,该文考虑了现浇楼板对框架梁的承载力和刚度的影响,通过SAP2000对混凝土框架进行Push—over分析,可以知道现浇楼板对框架梁的承载力和刚度有增大作用,是导致强梁弱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设计中楼板的影响应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刚度高、热适应强的反射镜柔性支撑结构。通过有限元模型分析,该支撑结构中的反射镜在±10℃的环境温度变化下,其反射镜面形精度RMS值达到1/50λ(λ=632.8nm)。  相似文献   

14.
三维梁系结构刚体元-柔性连接元动力分析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多体动力学与结构动力学结合,研究适用于空间梁结构的刚体元-柔性连接元模 型进行动力分析。推导出一般情形下柔性连接元的广义弹簧系数矩阵和刚体元的质量矩阵都 是非对角的。引入零长度刚性元模拟多个刚体元汇交于一点和相邻刚体元轴线不在一直线上 等情形。给出的特征值问题算例证明了这种模型的有效,可推广应用于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徐斌 《科技资讯》2009,(13):98-98
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室内空间大等优点,广泛用于多层厂房、商店、办公楼、医院、教学楼及宾馆等建筑中。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刚接和螺栓连接两种不同梁柱节点连接方式的BRBF结构的抗震性能。首先设计了3个β值分别为20%、30%、40%的8层梁柱节点刚接的BRBF结构(TM模型)为基本的研究模型,然后通过对梁柱节点转换得到相对应的3个8层梁柱节点螺栓连接的BRBF结构(SM模型),运用CLAP软件对模型进行静动力弹塑性分析。最后结果表明:梁柱节点从刚性连接改为螺栓连接后,结构首层和顶层失效时的最大破坏层剪力降低了一半,两种模型均表现出中下部楼层变形突出的特征;在地震波作用下,SM模型的层间位移均明显大于TM模型,但两组模型的层间位移均控制在1/50(失效点)以内,且几乎都大于弹性层间位移角1/250,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TM模型与SM模型的BRB吸收塑性变形能量基本相差不大,且都出现往中下部楼层集中的现象;两组模型滞回曲线饱满,但SM模型的滞回曲线面积大于TM模型,因此地震需求耗能更多。  相似文献   

17.
某六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距今已80余年,由于新规划需要对其进行移位保护.就位连接对移位建筑的后期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其移位关键技术和就位连接方法进行探讨.结合该工程的就位连接方法,对就位连接节点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该框架结构就位连接性能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波浪中柔性连接浮式栈桥运动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浮式栈桥系统在波浪中的运动响应进行数值预报,基于SESAM软件计算分析了不同有义波高、不同谱峰周期下浮式栈桥的运动响应特性,给出了栈桥系泊缆绳及桥间连接缆绳的最大张力,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无法满足安全性要求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当谱峰周期为8s时,桥节纵荡、垂荡和纵摇运动响应幅值,桥节间相对纵荡、相对垂荡最大幅值均随有义波高的增加而增加;当有义波高为1.5m时,各桥节的纵荡及垂荡幅值随周期的增加而增加,纵摇幅值在10~14s周期达到最大;桥节间的相对纵荡及相对垂荡幅值在周期为12s时达到最大。综上所述,在进行浮式栈桥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有义波高与谱峰周期对其运动响应的影响,从而确保浮式栈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寻求一种既有普通杆件有限元的简洁性,又能求解所有框架结构临界载荷的有效方法.根据框架结构杆件失稳变形和泡函数的特点,采用新的基函数系,在普通杆件有限元的形函数中引入泡函数,得到泡函数有限单元法.泡函数是定义在有限单元上的一个模型,其在单元的边界上为零,而在内部非零.它的应用改善了普通杆件有限元法的收敛性,并使其适用于任何框架结构的屈曲分析.算例表明,泡函数有限元法对于框架结构的屈曲分析具有良好的适应性、稳定性、收敛性和求解效率,是一种进行大型结构屈曲分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现浇框架结构柱端CFRP加固强柱弱梁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柱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对框架结构强柱弱梁效果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一栋三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做了拟静力数值分析,考虑了现浇楼板对梁抗弯承载力的影响,对框架结构普通梁板柱节点和柱端用碳纤维加固节点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梁肋附近楼板钢筋应力随梁端弯矩加大而明显增加,现浇楼板内钢筋对梁抗弯承载力提高的影响不容忽视。在节点处采用外包碳纤维布加固,可以提高框架柱的抗弯能力及延性,使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端,使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时更接近"强柱弱梁"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