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大兴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25(2):103-111
二十世纪词学史上有两个非常著名的词学流派——“南派词学”与“北派词学”。这种分类有两个依据:一,两个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从事词学活动与词学研究的主要地域,二,他们的词学代表作的产生地域。本文关于二十世纪二十位已故词学名家的流派归属的认定,除了这两个依据之外,同时还依据他们的师承关系或其所接受的影响。文章从二十个方面揭示了这两个流派的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又从十五个方面比较了他们之间的异同,最后简要阐述了词学流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钱志熙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25(1):82-92
夏氏在诗词艺术上有早熟的特点,早年风格绮丽,其词体创作开始形成个人风格是在西安时期,自觉将自己的创作转向以辛弃疾、元好问为代表的一派。夏词风格与境界的进一步发展是他在严州中学任教的桐庐时期,这一时期他比较自觉地学习白石、碧山一派,创作充满了江湖情调、写景清空入神的山水词。抗战时期到四九年解放之前,是奠定其在当代词坛重要地位的关键时期,创作出一种将家国时事之忧与山水风光奇特地结合在一起的词风,代表了夏词艺术的成熟。部分词作采用传统的婉约体与比兴的方法,每以男女离合之事来委婉寄寓抗战时期一些离合浮沉的人事。解放后至文革开始之前,创作一系列高歌猛进的作品,艺术成就还是相当高的,继承了辛陈的风格,同时也接受革命浪漫主义的新美学的影响。文革中受冲击之后的创作,恢复了早年吟咏自适,从容淡定的风致,在艺术与思想感情上都富有老境之美。 相似文献
3.
4.
刘青海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25(1):97-102
夏承焘《瞿髯论词绝句》以传统的以诗论词的形式,评骘词人之创作,实可视为一部论述自唐代敦煌词到晚清词之源流正变的简明词史。从中也可窥见夏氏作为词史研究者与词人的词学观。夏氏以敦煌曲子词为词的起源,强调词的民间起源;同时将词与国风的传统连接起来,明确地体现出诗词一脉的词学观。在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也更强调前者,认为对词作之高下的评判,当以反映社会生活之深度和广度为标准,并以此来贯穿整个词史。这一观念,就词学史而言,体现出一种革命性。实际上是沿着常州词派推尊词体的思路,但持论更加谨慎有据,且主要着眼于内容和境界,不同于常州派主要着眼于兴寄的表现方法上。 相似文献
5.
祁宁锋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25(2):60-65
李清照在《词论》中对其之前的词坛名家逐一指摘,其中“苦无铺叙”即是对晏几道《小山词》的批评。“铺叙”是一种创作手法,虽然与慢词长调关系更加密切,但是小令同样可以适用。纵观小山词,其中亦有“铺叙”之作,李清照的批评不免过分主观化。李清照对晏小山的批评最终指向的是“铺叙”手法的缺失所导致的审美缺陷问题,这牵涉到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以及李清照词须沉稳蕴藉的审美观。联系到李清照的自身创作,“铺叙”与“易安体”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北宋令词逐渐叙事化的倾向以及李清照“以赋为词”的词学通变思想。 相似文献
6.
涂波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3(3):67-72
王船山词,因缺乏时代影响而较少为词学专家注意。但作为一代大儒的文学创作,自能传达其独特的思想与个性。本文以为,在沉郁苍凉之外,诙谐、深隐、奇僻才能真正体现船山独特个性与词学风格,而这也足以引发我们对文学观念与实际创作之有意味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裴喆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25(4):31-36
清初词人焦袁熹的论词组词《采桑子·编纂〈乐府妙声〉竟作》五十六首是词史上第一组论词组词。结合焦袁熹的其他词论资料,可以看到焦袁熹论词并非前人所说不脱浙西派窠臼,而足称浙西派之诤友,他在浙西词派风靡词坛之后重新提出尊柳、尊周,认为词是以“嘲弄风月”来“空中传恨”,提出词中所传之情是一种无可奈何之情,并对这种词境早于况周颐近二百年进行了描述,凡此皆在词论史上颇具开创性与独创性。 相似文献
8.
梅溪词在清代影响深远,这与浙西词派的推崇及倡导密切相关。清初的时代风尚,使得梅溪词的风格为浙西词人所称赏并接受。由于他们多角度的对其词进行传播。到清中叶,形成了“家白石而户梅溪”的热潮。在清人的词话、词选、论词绝句中,对梅溪词的评价颇高。吏达祖词逐渐成为时人习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薛显超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1,25(2):72-76
沈祥龙是晚清继蒋敦复、刘熙载之后活跃在上海的一位重要词家。他的词学著作《论词随笔》是一部少见的词论修辞研究专著,但是其作、其人都长期为学界所忽视。沈祥龙在清人辨体和尊体的基调下,以情、韵、气论词,崇尚真情与自然,标举清空和雅正,折衷群吉,论列得失,不为浙、常所牢笼,很多观点为后世况周颐、王国维等继承生发,是词学理论传承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是中国词学向现代转型的重要时期,当时彊村派对传统词学作了总结,但也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南社及新文化派开始崛起,然而观念却存在着较大分歧,因此有了南社内部的南北宋之争和二胡(胡适与胡先骕)之间的传统与现代之争,最后以胡云翼《词学概论》、《宋词研究》、《中国词史略》为界,标志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完成。 相似文献
11.
关于英语虚拟语气存在一些不同看法 ,从历史、语法范畴、时态表现形式及与祈使语气对比等诸方面则可证明英语虚拟语气存在的基础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唐朝陈元光将军奉命领军平乱,建置漳州,并在民族融合、传播技术、兴办学校、发展经济、倡导文化等方面殚心竭力,颇有业绩,对闽南文化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3.
董红梅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80-82
以徐渭的《四声猿》为代表的明代杂剧表现出浓厚的抒情色彩。这种特立独行的精神风貌,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1.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的变迁,使杂剧的创作主体发生变化;2.阳明心学及南曲对徐谓等创作的深刻影响;3.由于社会归属感的缺失,杂剧成为文人群体表露心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4.
冯堂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117-119
"美国梦"的概念的出现,反映了美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即人只要努力奋斗就能过上体面人的生活。围绕这种共识,约翰·厄普代克出版的《兔子,快跑》一书,生动地刻画了在美国梦理念下哈利·阿斯特罗姆的人生历程,折射了美国中产阶级面临的困惑与迷茫,并对美国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王明信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1-3
《左传》中三处将先轸称为原轸。经考据,原城并未封给过先轸,先轸也并非原氏族人,说他采邑在原,实难找到确切的依据,为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6.
对于元代剧论的研究,在20世纪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就,大体经过了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末为收集资料起始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为整理资料并简单论述时期;从80年代到20世纪末为专题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体系基本建成时期。 相似文献
17.
赵利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1):66-68
美国梦是贯穿美国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早期的美国梦包含锐意进取的精神,强调通过个人奋斗实现理想,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往往使许多人的梦想破灭。著名作家德莱塞的主要作品就反映了人们从怀揣梦想到梦想破灭这一主题,深刻揭露了美国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8.
漳州方言的语气词“啦”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气词“啦”是漳州方言典型的特征词之一,根据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理论,对其进行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的探讨是必要的。“啦”可用于各种句类的句末和句中,起着加强某种语气或增添某些感情义素的作用。其形成时间当在清末之后,是由句末语气词“哪”变音发展而成的。 相似文献
19.
"美国梦",美国文学的传统主题,成了美国文化的化身和美国人民的精神支柱.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怀疑和否定,作家们更是对它进行了全方位的批评.美国现代戏剧和美国梦有怎么样的一种联系,是本文的一个出发点.分析作品背景、人物和写作手法,对美国现代戏剧界顶尖人物的三部代表作进行探讨,发现他们的作品从各个层面剖析了"美国梦"的失落这一文学的主题.从传统的"美国梦"主题的角度,重新研究美国现当代戏剧作品,对我们理解、研究美国现代戏剧作品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20.
郑爱娟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48-50
自古以来,神话与文学创作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中也有关于神话故事的演绎。作者以神话故事为媒介,使作品蒙上了虚无主义和宿命论的悲剧色彩,给这部巨著增添了许多神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