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前,故意杀害孕妇致使胎儿在孕育生长过程中遭受第三人不法侵害的案件频繁发生,我国关于胎儿保护立法不完善,因此在审理故意杀害孕妇胎儿案件时定罪量刑问题存在很大争议。通过对故意杀害孕妇人数计算问题、法学界关于故意杀害孕妇行为认定的评析和对故意杀害孕妇量刑适用的探讨,并借鉴国外立法,结合我国司法实践,进而探讨对我国故意杀害孕妇立法的量刑界定。  相似文献   

2.
董薇 《科技咨询导报》2007,33(32):194-19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肇事、医疗事故、环境污染等事件侵害母体中的胎儿的案件层出不穷,同时要求保护胎儿人身利益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传统民法理论由于对胎儿"人"的资格的否定,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漏洞百出。对此,本文试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现有理论和立法进行介绍和分析,对胎儿的权利能力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对实务有所裨益并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3.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这一被各国广泛采用的规定使得社会中的另一特殊群体—胎儿的利益受到影响甚至是损害,故对胎儿权益的保护势在必行。目前各国时其利益的保护存在不同的立法体例,其各有利弊。本文通过比较各种立法体例以及分析我国立法对胎儿的保护现状。提出一些意见,旨在加强对胎儿利益的保护,使如今多元化民事主体得到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4.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于"公众"的认定标准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排除特定对象,有悖立法本意、无法区分融资方式、泛化适用和难适应金融创新等,因此需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公众"的传统认定标准加以完善,重新界定"特定对象"和"公众"的内涵,以期真正做到维护金融管理秩序,提升该罪的立法价值.  相似文献   

5.
由于概然性条款的存在,非法经营罪的司法认定难以形成统一标准。文章从非法经营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与竞合罪名的区分与衔接以及"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三个方面入手,通过剖析法律条文总结非法经营罪名认定的一般性规律,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职工"过劳死",以及由于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一律认定为工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是否认定为工伤不仅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更要有一个统一的工伤认定原则,即事故的发生是否"与工作有关",凡是"与工作有关"就应当认定为工伤,反之,则应以非工伤处理。  相似文献   

7.
对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职工"过劳死",以及由于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一律认定为工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是否认定为工伤不仅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更要有一个统一的工伤认定原则,即事故的发生是否"与工作有关",凡是"与工作有关"就应当认定为工伤,反之,则应以非工伤处理.  相似文献   

8.
论民法对胎儿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目前司法实践中,对于胎儿遭受损害进行赔偿的法律规范不甚明确。适值民法典立法之时,有必要重新反思胎儿的法律地位以及我国目前立法对胎儿保护的妥当性,确认其享有的权利范围。应采取列举主义扩大对胎儿的保护范围,应当对胎儿在财产继承权、健康权、遗赠权、受抚养权、依契约受益权以及程序法上作为诉讼主体的权利方面予以确认。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政治等法律客观环境的变化,我国传统民法已经不足以应对司法实践中频发的侵害胎儿利益的案件。现通过分析我国《民法通则》对于胎儿利益保护之不足,论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对胎儿民事利益规定的附解除条件说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同时,通过比较民法学,分析各国关于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模式及判例,探究最符合我国国情的胎儿利益保护模式,以及此改变带来的民事诉讼程序上胎儿的当事人适格问题的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股份合作企业立法首要问题即是如何认定其性质.本文认为应把股份合作企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司形式看待,并采用相应立法技术来完成股份合作企业的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反倾销法中实质性阻碍损害标准运用的前提是实质性阻碍客体的有效认定。然而目前我国立法和实践中对此问题的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影响了反倾销当事人(主管机关和企业)对实质性阻碍损害标准的适用。针对我国实质性阻碍客体认定立法现状,借鉴世界各国经验,中国实质性阻碍客体认定规则应在未建成产业、总体未建成产业、改制公司和技术改造中新生产线问题等方面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驰名商标通常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上述《规定》修改了原来的"主动保护、批量认定"的方式,转而采取"被动保护、个案认定"的国际通行惯例.然而,对于驰名商标定义中的"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享有较高声誉"应如何界定,以及为什么要将以前的主动认定方式修改为被动认定方式,本文从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和认定方式等几个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实生活中胎儿利益遭到各种损害的案件比例逐步上升,但我国对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规定仍存在很多空白,一旦其利益遭到外界侵害,很难获得相应的法律救济。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借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立法模式,赋予胎儿人格使其获得民事主体身份,从而完善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4.
《科学管理研究》2016,(4):21-24
地方科技创新立法在我国的科技立法体系中,一定程度补充了国家层面立法无法提供精细规则供给的不足。当前我国地方科技创新立法业已初具规模,基本完成"总+分"式的体系搭建,但在立法质量方面仍然存在立法理念更新与适应性调整不力,地方特色彰显不足,法律责任规定欠缺等亟需回应的问题。本文将从立法理念、立法特色以及立法技术3个方面就已有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危害、原因及刑法回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异常偏高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接着分析了导致人口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原因,指出滥用B超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是导致这一问题的罪魁祸首,最后论述了非法鉴定胎儿性别行为的犯罪化问题,认为对该种行为不宜认定为非法行医罪,建议在修改《刑法》时增设“非法鉴定胎儿性别罪”。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立法对胎儿民事主体地位的不认可,诱使胎儿之权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此,考察对比各国对胎儿利益保护的立法模式后,建议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采用总括保护主义和个别保护主义相结合的模式,即在总则编和各分则编中分别明确胎儿之民事权益,并赋予胎儿特殊民事权利能力,以能真正有效全面地保护胎儿的民事权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依据、法律适用、证据转换、刑事事实认定对附带民事事实认定的拘束力等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试图为我国附带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提供理论上的一种革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七种情形。但是,由于立法技术和语言载体的局限性,以及不同解释者的视域不同等原因,审判实践中对于具体的伤害事实是否属于工伤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适用,同案不同判现象屡有发生。有鉴于此,本文拟结合《条例》第十六条等相关条文规定,对《条例》第十四条的理解与适用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审判实践中解决适用标准不一问题有所裨益。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9.
转化型抢劫罪在司法实践中属于难点问题之一.通过对刑法第269条立法本意的进一步理解,具体分析和论述了转化型抢劫犯罪的转化前行为和转化后行为以及转化的客观、主观条件,以期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更好地把握、认定这种类型的犯罪.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行政理论与实务界的焦点问题,由于传统理论和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本身的缺陷,行政诉讼原告资格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行政诉讼发展的重大症结,根据我国行政法制度设计,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认定问题是一个关乎公民权利能否获得行政救济的前提性问题,对其界定关系到行政诉讼之目的、行政诉讼之价值取向。在我国原告资格的核心是"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对其界定是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的核心。本文拟从日本对"法律上的利益"、台湾对"权利或法律上之利益"的界定进行分析,试图更好地解释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称"法律上利害关系",使其更加适应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