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用IBD疫苗进行鸡胚免疫的可行性,探讨了胚期接种IBD疫苗对雏鸡ND4倍剂量免疫接种效果的影响.将IBD中等毒力疫苗接种18日龄鸡胚,出壳后采用4倍剂量ND疫苗进行免疫,通过抗体水平、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和免疫保护力等的检测,结果表明:胚期接种IBD中等毒力疫苗对雏鸡4倍剂量免疫仍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无特定病原鸡及鸡胚进行了鸡传染性囊病二价活疫苗的繁殖及安全性试验、免疫效力试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免疫干扰试验、攻击保护滴度的测定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与国外疫苗比较试验等。实践证明SPF鸡及鸡胚是完成以上研究工作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研究双酚A(BPA)的毒性作用,本试验对9日龄AA鸡胚和SPF鸡胚尿囊腔注射双酚A,待鸡胚孵化至22日龄,取鸡胚法氏囊和胸腺进行下述各项指标测定和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鸡胚孵出率显著降低,法氏囊指数明显变小(p<0.05);染毒组法氏囊淋巴滤泡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胸腺皮质、髓质厚度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光镜观察发现,双酚A染毒组法氏囊淋巴滤泡和胸腺髓质中的髓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间隙明显增大,显现针孔样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双酚A对AA鸡胚和SPF鸡胚中枢免疫器官有毒性作用,对鸡胚法氏囊和胸腺的发育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SPF鸡胚,从江苏溧水某鸡场病死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一株病毒,接种健康非免疫鸡,能致鸡3~5 d内全部发病,死亡率达55%以上,腿肌和腺胃出血,肝和肾肿大出血,脾脏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该病毒不能凝集鸡红细胞,可以与IBDV阳性血清产生沉淀;应用RT-PCR进行检测,扩增IBDV VP2基因,并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IBDV毒株.  相似文献   

5.
实验选取12-19胚龄的鸡胚和1日龄雏鸡的胸腺、法氏囊,石蜡切片HE染色后,对组织结构发育进行动态连续观察.通过MTT法检测胸腺T淋巴细胞和法氏囊B细胞的增殖率,了解不同胚龄T细胞、B细胞的免疫功能发育的状态.结果表明:随着胚龄的增加,鸡的胸腺和法氏囊发育逐渐完善,免疫功能随之增强;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增殖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探讨摘取鸡胚DRG的有效方法,并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为神经营养因子突起鉴定奠定基础。根据鸡胚DRG的生长状态和解剖特点,采用分部摘取法摘取鸡胚DRG,利用NGF对不同部位的DRG进行鉴定,同时通过不同血清浓度、不同培养基及不同观察时间鸡胚DRG神经突起的生长状态,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分部摘取法摘取鸡胚DRG提高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综荐骨部的鸡胚DRG为实验最佳取材部位;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为最适神经突起生长鉴定培养基。  相似文献   

7.
DHV在鸡胚连续传代中的滴度(ELD50/0.1ml)由第10代的10~4不断增加到第40代的10~8。第30代以前的DHV保留着对新孵出敏感小鸭的致病性,到第40代已经弱化为对小鸭无致病力的弱毒株。 定期用免疫母鸭生产的鸭胚滴定同一份强毒的实验表明,用DHV-41对母鸭作间隔两周的两次免疫注射之后,可以使母鸭在18个月期间把高水平的被动免疫力传递给它们的小鸭。 大量生产现场的试验证明,用免疫母鸭的卵黄匀浆注射受到DVH威胁的小鸭。同样使小鸭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Formestane)和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对鸡和鹌鹑胚胎性分化的影响,试验根据家禽性别分化的机理,利用100μg/mL的Formestane和50μg/mL的17-βestradiol,通过胚蛋注射的方法对3日龄的鸡胚和2日龄的鹌鹑胚进行处理,观察Formestane和17-βestradiol对鹌鹑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射Formestane和17-βestradiol的鸡胚和鹌鹑胚都发生了性反转。  相似文献   

9.
将Ⅰ型鸭肝炎鸡胚化弱毒MY株进行纯粹检验;以100ELD50 0.2mL/枚(含病毒3.0×105个拷贝)剂量经鸡胚尿囊腔接种10日龄SPF鸡胚,每隔12h观察并采集鸡胚胚体和尿囊液样本,运用自行建立的检测DHV-1的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MY株弱毒的鸡胚增殖规律.结果表明,该毒种符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不同发育时期鹌鹑胚与鸡胚的种间移植实验结果表明,相当于鸡胚H.& H.17—23期的鹌鹑胚后肠原基尚不具备自主分化的潜能,只能并入寄主大肠发育,但不同区域的消化道中胚层间质细胞对内胚层细胞具有不同的诱导能力.相当于鸡胚H.& H.28—23期的鹌鹑胚后肠原基已具有自主分化的潜能,在寄主鸡胚体腔内能定向发育成鹌鹑大肠.本文还对移植系统中消化道原基细胞的分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从河北省昌黎县不同鸡场发生的法氏囊病鸡群中,分离到JD1,JD2,JD3,JD4,JD5共5株IBD病毒毒株,通过初步分离与试验,并对其作了致病性、鸡胚适应性和免疫保护性等项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5株均为IBDV,且可使易感鸡100%发病,致死率在0~40%。其中JD2和JD5可以在鸡胚中稳定增殖并使鸡胚规律性死亡。尽管通过鸡胚驯化,使分离的IB-DV毒力有所下降,但其灭活后免疫鸡,仍可使鸡对IBD流行毒株的攻击达到85%的保护率。JD2可作为IBD囊组织抗原的种毒,也可作为IBD鸡胚抗原的种毒。  相似文献   

12.
抗白血病转移药物筛选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抗白血病转移药物筛选模型.K562细胞转染GFP质粒后,经筛选,将稳定高表达GFP的K562细胞注射到鸡胚里,孵化后观察K562细胞在鸡胚中转移情况.在其脑部、胸骨及心脏可看到明显的荧光,最频繁发生的部位是脑部.成功构建含GFP的白血病鸡胚模型,并验证了虎眼万年青皂甙(OSW-1)和链激酶(SK)联合用药的抗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37℃条件下,用0.1%和1%胰蛋白酶消化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毒株12和24h后,接种15日龄NDV非免疫雏鸡,接种15d内雏鸡健活,采取血清测定血凝抑制(HI)抗体效价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用0.1%和1%胰蛋白酶分别作用LaSota毒株2、4、12和24h后,接种10日龄NDV非免疫鸡胚,鸡胚平均致死时间及尿囊液中病毒血凝(HA)效价与对照差异不显著;LaSota、Clone-3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找出乙型流感病毒毒株在不同胚龄鸡胚中适宜孵育条件,提升血凝滴度,从而为产业化生产人用3价流感疫苗提高产能,主要采用血凝法检定收获尿囊液,分析试验血凝滴度数据,得出结论:乙型流感病毒毒株接种于10 d胚龄鸡胚,其孵育温度为35℃,孵育时间72 h最理想;孵育温度和时间对乙型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有影响,同时鸡胚胚龄与其的血凝滴度和收获尿囊液量也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孵化14d的鸡胚为原料,采用缓冲液法对鸡胚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研究,评价了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分析了其氨基酸组成。采用乙醚低温回流脱去鸡胚干粉中脂肪,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确定粗蛋白的变性起始温度为62.47℃。在单因素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了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6、温度50℃、时间116min,此条件下鸡胚蛋白提取率为73.87%。按此方法提取的鸡胚蛋白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鸡胚蛋白中必需氨基酸组成齐全,含量高,是一种理想的动物蛋白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6.
目前使用的多种疫苗仍未能有效控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发生,原因是疫苗质量难以保证和免疫程序或方法不发。解决的办法:病毒培养宜选用无特定病原(SPF)鸡胚或非免疫健康鸡群的鸡胚,消化时间控制在15min左右,细胞数在100-150万/mL,接毒量为0.1%-0.2%,小牛血清使用浓度为3-5%;疫苗冻干过程应在不断搅拌病毒培养液的同时控制加入保护剂的速度。免疫程序: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不清雏  相似文献   

17.
间隙连接在鸡胚水晶体发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报道已揭示,单克隆抗体ND6可影响鸡胚水晶体的发育,使之明显增大.ND6是一种被认为专一于膜蛋白MP26细胞外侧段的单抗.MP26已被认为是水晶体纤维细胞间隙连接的成份.因此,ND6很可能可阻断水晶体纤维细胞间隙连接的形成.本人试图用定量显微镜技术证实ND6对水晶体发育的影响与间隙连接数量减少之间的相关性。注射ND6于20期鸡胚的右眼;同胚未注射的左眼作为对照.培养24h后周定,然后作下列三种处理:(1)测量整体水晶体的大小;(2)制备水晶体超薄切片,并统计间隙连接数量;(3)制备鸡胚头部的连续石蜡切片,并统计水晶体纤维细胞的数量.实验结果指出,在ND6处理24h,水晶体大小及纤维细胞数量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大(表1,P<0.01或0.001);而间隙连接数量则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表2),P<0.001).这表明,水晶体的增大及纤维细胞的增多是由间隙连接的减少所引起.这些结果证实,间隙连接在鸡胚水晶体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鸡胚角膜上皮组织离体培养试验表明,小鼠表皮生长因子对10日龄鸡胚角膜上皮组织有显著的增殖效应。培养24h的实验组角膜上皮厚度较正常胚胎角膜上皮厚度增殖9.43倍,提示鸡胚角膜上皮组织离体培养可作为评价表皮生长因子制剂活性的生物检定法。  相似文献   

19.
在试验研究基础上 ,应用发育鸡胚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制备相应的灭活免疫原 ,加入油乳剂免疫增强剂 ,制备了相应的免疫制剂。通过对鸡做免疫接种后的感染保护试验 ,初步表明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从而为控制禽霍乱的发生与流行 ,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免疫预防制剂  相似文献   

20.
用微注射方法,将MT-hGH融合基因注入昆明白小鼠原核卵的雄原核中,观察外源基因或其它成分(培养液,TE缓冲液),注入原核后对原核卵的存活率,卵裂率和体外培养条件下胚胎发育的影响。原核卵在雄原核内注入2pl MT-hGH基因悬液后存活率为86.17%,与只穿刺雄原核但不注射,注射培养液或TE缓冲液后存活率相近(分别为84.94%,84.49%和86.42%)。原核卵在注射MT-hGH基因后体外培养24h,活胚卵裂率显著降低(对照组为93.98%,注射组为87.96%P<0.01),注射MT-hGH基因组在体外培养下,2细胞胚到胚泡期的发育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66%和64.09%,P<0.05)。注射组胚胎发育速度延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