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2 毫秒
1.
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对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联轴器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得到了其内球部分许多可视化的数据结果及运动规律,为此种联轴器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利用有限元法,对特定三叉杆滑块式万向联轴器三叉槽建立了三维立体模型,并对其在转运过程中的应力变化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应力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某厂φ100无缝自动轧管机纽穿孔机所使用的某型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实物电测、电算的结果,确认轧机上、下轴间的扭矩是不同的,并用接触应力的疲劳强度加以校核。文中考虑了滚柱与十字轴的接触应力分布的非均匀性,对十字轴的弯曲应力、轴间平面折角、空间夹角和摩擦力等的存在,及其对十字轴的疲劳强度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十字轴轴颈的点蚀、剥落现象,对今后的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包玉梅 《科技信息》2013,(10):158-158,160
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这一重要部件,应用在现代轧制无缝钢管的大型穿孔机上,对联轴器的强度安全性能及预期疲劳寿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对其工作时各零件间的几何关系、运动学关系的分析计算,得出了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等速传动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转速、摆角、扭矩是导致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器本体发热量过大、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利用极差分析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球笼本体发热量大小的影响程度依次是转速、摆角、扭矩,最后对球笼式万向联轴器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转速、摆角、扭矩是导致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器本体发热量过大、寿命降低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球笼式同步万向联轴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利用极差分析法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球笼本体发热量大小的影响程度依次是转速、摆角、扭矩,最后对球笼式万向联轴器的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集装箱船大型化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就超大型集装箱船支撑式横舱壁处的过渡结构进行疲劳强度研究。以1艘12 200 TEU集装箱船为例,利用MSC.Patran进行有限元建模,采用疲劳分析软件MSC.Fatigue进行载荷自动加载,应用简化应力分析法分别对3种不同结构形式进行疲劳强度的计算,求得了每种结构形式在热点处的累计损伤度和疲劳寿命,并进行比对分析,得到了一种相对更为优秀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三维模型建立了其空间几何模型,运用向量法推导出了该联轴器的运动学方程。对该联轴器做了运动学仿真,得出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一个完整的运动周期内包含着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半周期;在其任何一个半周期内输出轴角速度关于转角为90°处呈轴对称关系,角加速度关于转角为90°处呈中心对称关系;随着输入、输出轴间夹角的增大,输出轴运动状态曲线偏离输入轴的程度越大,但在输入轴运动状态曲线的两侧周期性波动。分析对比了不同输入、输出轴夹角状态下联轴器转动的角度、角速度以及角加速度的理论值与仿真值,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与运动学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程实际,对同时计入摩擦力和惯性力作用下的三叉式万向联轴器的受力提出了一种分析模型.利用此模型建立了既简单又实用的三叉式联轴器的力学表达式,并结合实例对这种联轴器的受力进行了数值分析.力分析的结果可为轴承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其简化的计算公式为工程计算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管桩预应力张拉机的张拉部件因疲劳强度不足而引起断裂问题,设计了合抱式张拉部件,并结合实际生产工况进行了疲劳寿命分析和结构优化。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为目标对张拉部件进行了轻量化的结构优化设计;考虑到其受到的变幅载荷是随机的,得到的疲劳寿命具有较大的离散性,且在前期优化设计中变幅载荷曲线难以准确获取,故对张拉部件进行了寿命预测和疲劳强度评估,将变幅载荷转化为峰值的恒幅载荷条件分析了其疲劳寿命。通过结合改善变截面处应力集中等方法,结果表明:重量减轻了3.5%,疲劳寿命提升了15.5%。本研究对优化设计方案的疲劳寿命预测与评估有工程实用价值,可为张拉机的设计与工程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初轧机万向接轴材质35 CrMOV钢K_(IC)和K_(Id)值的实测,计算了扁头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强度因子,应用断裂K判据,分析扁头脆断的原因.结果表明,由于初轧机上轧辊在强烈扭振和冲击载荷作用下,导致了扁头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卢曦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5,37(5):457-461,472
以工艺强化后某轿车等速万向传动中间轴材料试样的扭转断裂为对象,试验研究了不同载荷强化和损伤后试样的静扭转断裂和疲劳扭转断裂断口形貌、断口硬度特性以及剩余静强度、剩余静刚度和断口硬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经过小载荷强化还是疲劳大载荷损伤的材料试样,其静扭转断裂断口都是横向剪切断裂且断口十分平齐;材料试样无论是否经历强化或损伤,其疲劳断裂断口呈现正断或横向切断不平齐两种形貌,正断和横向切断不平齐两种疲劳断口形貌与试样的强化过程、损伤过程以及试样的疲劳寿命之间没有明显的内在关系;疲劳过程中试样的剩余静强度、剩余静刚度和断口平均硬度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螺栓球节点橡胶板式支座中锚栓在灾难地震中受弯剪发生超低周疲劳的断裂问题,依国家现行规规范设计并制作了橡胶板式支座模型,采用双向加载法对其进行了大位移超低周疲劳试验,得到了四根锚栓的超低周疲劳破坏形态。并从宏、微观角度对锚栓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往复荷载下,锚栓发生无明显塑性变形的较突然性断裂,为超低周破坏形态,其断口存在疲劳源区、扩展区和瞬断区等典型的疲劳断裂特征,且不同位置锚栓的受力方向和裂纹起裂时间、扩展速率均不同;同一锚栓断口上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特征并存,但总体均表现为偏脆性断裂。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某型飞机所使用的5A02铝合金焊接头的疲劳性能。试验研究了该材料的原始焊接接头与一次补焊接头的疲劳性能,通过疲劳试验及疲劳断口形貌分析等手段对焊接接头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补焊会造成焊缝附近区域材料晶粒粗大,并且补焊后,焊接接头的中值疲劳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国内某厂通过铌微合金化和控冷工艺开发试制HRB500E高强度抗震钢筋,采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闪光焊接、疲劳试验机及力学性能测试,对HRB500E钢筋焊接样力学性能、HV5硬度、金相显微组织、焊接接头强度及疲劳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焊接前后焊件和母材强度变化小于5 MPa,强度变化不大,焊件拉伸断口远离焊缝,为延性断口,焊接性能良好;在焊接热循环作用下,焊接接头焊缝、热影响粗晶区、热影响细晶区的表层和芯部经历奥氏体化后再结晶,其组织和硬度变化不大;混晶区至母材表层和芯部则经历不完全奥氏体化后的再结晶,母材芯部组织为F+P+B、表层组织为S,表层硬度HV5高于芯部硬度30 HV5,其组织和硬度变化较大;焊接接头的抗拉断负荷从焊缝到混晶区逐渐减小,焊缝和热影响粗晶区的抗拉断负荷比母材的高;采用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FAT75疲劳设计曲线对钢筋焊接接头疲劳强度设计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将延寿服役平台管节点在进行疲劳寿命可靠度预测的过程中视为随机结构,基于断裂力学疲劳模型,结合随机有限元法和复合随机振动理论,提出海洋平台管节点随机结构在随机波浪作用下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简便性,同时计算结果证明结构随机性会对疲劳寿命可靠度预测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存在间隙时万向接轴的载荷分布进行了分析,确定作用在叉头和扁头上的合力作用点,为提高万向接轴寿命提供了途径和理论依据,实践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  相似文献   

18.
由于跨座式单轨车辆行驶的道岔梁受循环动载荷作用时会在局部产生裂纹,循环作用的应力或应变作用次数积累后,焊缝脆弱区会产生疲劳断裂,故文中借助有限元理论和疲劳损伤累计理论对道岔梁进行寿命预测.基于静态叠加法,借助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建立动力学仿真模型并获取载荷谱;在有限元软件中获得单位载荷下的应力-应变结果,并利用疲劳分析软件Femfat对焊缝进行建模,定义其接头类型,进行仿真计算.结合实际运行工况对焊缝进行寿命预测,结果表明:在极限工况下,焊缝疲劳强度能满足实际工况的运营需求.  相似文献   

19.
The fatigue behavior under load control an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mmercial 2011 aluminum as an age-hardenable Al alloy was studi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the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CAP) process, solution heat treatments, and aging on the fatigue life, tests were conducted at four different stages:furnace cooling; furnace cooling plus one ECAP pass; solid solution heat treatment, quenching, one ECAP pass plus aging at peak age level; and the T6 condition. Only one pass was possible at room temperature because of the high strength of the material. The fractur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after fatigue were evalu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optimum fatigue life under load control,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the Vickers hardness of the material were interdependent. The optimum fatigue life under load control was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hardness of the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