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孙秀英 《科技信息》2011,(25):I0018-I0019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已有很多,本文从现有的关于语言与文化的理论入手,以辩证唯物主义以人为本的理论为依据,以类比的方法,提出语言与文化的"影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实体与影像的关系,人是光源;由此来说明语言、文化和人的关系:人的存在决定语言和文化的存在,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和文化的社会属性,语言和文化反映人的本质特点,三者虽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但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才是语言与文化发展变化的最终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
电影是语言文化的一扇窗户,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词和句式的正确与否直接体现了对异国文化了解的程度。当语言、语调节奏、用词、句式达到与美国人的形似,如果又学会了美国人的思维和文化,能够用美国文化思维则可达到神似的效果。这就是立体英语教育模式,电影则就是最好的媒介。  相似文献   

3.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镜像反射。文化环境是语言形成的根基。语言的存在与发展既受社会文化的制约,又与社会文化相互依存。汉文化和英文化是举世公认最完整、最发达、影响最大的文化巨流。然而,汉英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讲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对汉英文化差异知之甚少或缺乏必要了解,在交际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或陷入尴尬境地。本文就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汉英文化差异的主要方面作简单的论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4.
人是社会人,又是文化人。人在跨文化交际中易犯文化错误。而文化错误往往比语言错误更严重。通过分析学生文化测试中语用失误的原因,探讨在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因素,培养学生的语言和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一直是文学关注和讨论的对象。韩少功的《马桥词典》阐释了文学与语言学都必须面对的几组最基本的范畴:语言与人,语言与言语,方言与民族共同语,语言变迁与社会变迁。语言与人的关系密切,语言学是人学。在全球化背景下,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多样性面临危机,生活在这些文化中的人的命运、思想更值得关注。《马桥词典》正是通过对底层言语活动的描述体现了对社会变迁中的人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传授和传播必然借助于语言,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文化施加影响。因此,学生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对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的过程。所以,西方文化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知识语言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语言就成为开阔视野和了解文化的一个工具。英语已成为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语言之一。想学好英语就要在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外还必须依赖使用语言的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够接受文化知识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结合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南部莽人语言文化保护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莽人语言文化传承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研究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保护莽人语言文化的措施,包括制作多媒体课件、建立基于网络的数字化莽人文化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9.
"美国梦"是美国人集体无意识的结晶,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美国语言是美国民族文化的符号,是美国人思维和梦想的源泉,具有诗性和隐喻的特征。借助隐喻思维,人们不仅能够从美国语言中透视"美国梦"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重新审视语言在一个民族文化延续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启示我们只有树立民族语言意识,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才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主权。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文化是多种多样的,语言也是形形色色的。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支离,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常常会出现误解。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即使语言表达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们,同一个词或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暧昧语言是日本人使用模糊的功能,为了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的交际策略,和周围的人营造和谐的社会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交际技巧。暧昧语言可以满足特殊的社交需要,是一种用曲折暧昧的方式表达说话者思想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符号,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语言现象,是日本人民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暧昧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它是日本人在长期实践中,运用模糊功能,达到和他人和谐、高效地进行交流的语言方式。本文试图通过模糊理论,揭示暧昧语言文化的功能和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文化及其与听力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规范,一个概念,它制约或指导着一群人,拥有共同文化的这个社团成员所持用的语言也应该受到文化的制约和规范.也就是说,人们以一个社团成员的身份进行活动时,文化也在和社会相吻合的行为和语言里有所体现,而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影立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说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张慧君 《科技信息》2012,(5):238-239
双语,这个由民族接触和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现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交通的便捷以及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频繁接触、交往、交流与合作,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日益普遍,尤其在新疆这个由多民族创造的多元文化和多种语言组成的土地上。新疆众多的语言文字和古老的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而且也使双语教育成为新疆课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程。由于语言是文化表现和传承的重要工具,所以语言课程设置既是一种文化的选择,也是一种文化的建构。和新疆文化的多元特性一样,课程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文化必然会对新疆双语教育课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学、语用学及社会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家视野逐步扩大,研究逐步深入:从语言结构转向语言与社会、语言与人脑、语言与文化等等的关系。本文通过语言与文化、语言与社会辩证关系的阐述以及对汉英语言的词、短语和句子的得体运用的例述,说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其所属民族文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语言产生于社会环境之中,因社会交际需要而为人们所使用,并随社会交际需要的不断发展而变化。人、社会、文化和语言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不但语言结构与文化有关,语言使用方式也跟文化有密勿关系。对短语、句子的理解和使用除了要了解语言的结构之外,还要顾及社会文化背景及语境尤其是交际时的社交语境、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15.
"美国梦"是美国人集体无意识的结晶,蕴含深刻的文化意义.美国语言是美国民族文化的符号,是美国人思维和梦想的源泉,具有诗性和隐喻的特征.借助隐喻思维,人们不仅能够从美国语言中透视"美国梦"的文化内涵,而且能够重新审视语言在一个民族文化延续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启示我们只有树立民族语言意识,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才能拥有自己的文化和主权.  相似文献   

16.
任海云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6):195-195,20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一个民族的语言都体现了本族的文化,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交际能力,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外,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很重要.文化教学要循序渐进,教师应分步骤、分阶段进行,也要考虑到教材方面和学习者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芦立军 《科技信息》2010,(6):153-153
语言是一个民族成员用于社会交际的符号体系。同时,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该民族的寒暄语更是集中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构造。本文通过对日语中表达谢意的寒暄语「ありがとう」和「すみません」入手,分析日本人的"和"意识,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暖昧语言是日本人使用模糊的功能,为了减轻某些交际行为的交际策略,和周围的人营造和谐的社会而采取的自我保护的交际技巧.暖昧语言可以满足特殊的社交需要,是一种用曲折暖昧的方式表达说话者思想的特殊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符号,是人类语言中的一个语言现象,是日本人民在社会交往中为谋求理想的交际效果而创造的一种特别的语言形式.暖昧是日语语言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它是日本人在长期实践中,运用模糊功能,达到和他人和谐、高效地进行交流的语言方式.本文试图通过模糊理论,揭示暖昧语言文化的功能和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人的智能结构的深层,语言和思想是融为一体的。由语言构成的意义世界,也就是文化、知识的世界,亦即人类认识的现实世界。客观世界是这一世界的基础,但现实的人没有可能直接面对客观世界,而只能府符号来对它进行适应和改造,从而建立一个以人的“观点”来看待的世界样式。研究我们的语言结构,也就是在研究经验结构,研究组成世界的不同方式、生活的不同方式、存在的不同方式。因而语言研究,尤其是文化语言学,在当代人类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翻译中必须考虑到两种语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和处于不同文化中的人对事物的不同理解与感受。颜色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同样体现着文化的不同。本文简述了颜色词中的"红色"在中英两种文化之间的语言表达形式与文化内涵理解方面的异同以及可采用的不同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