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介绍了紫檀、檀香紫檀、染料紫檀木材的名称、宏观构造特征、微观构造特征、木材性质和用途。紫檀、檀香紫檀为同一种木材,拉丁文学名为Pterocarpus santalinus L.F.,中文名称为檀香紫檀,商品名为紫檀木;染料紫檀拉丁文学名为P.tinctoricus Welw.,中文名称为染料紫檀,当条件满足GB/T18107-2000《红木》时,其商品名可称为紫檀木。檀香紫檀、染料紫檀是同属不同种木材,在宏观特征、微观特征上有一定差异,可作为区分的依据。檀香紫檀、染料紫檀都是制作高级家具等的上等用材,在使用时应对其进行标识。  相似文献   

2.
正体与斜体     
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  相似文献   

3.
正体与斜体     
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  相似文献   

4.
正体与斜体     
《实验动物科学》2012,(2):28-28
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  相似文献   

5.
正体与斜体     
《实验动物科学》2011,(5):65-65
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名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  相似文献   

6.
正体与斜体     
《实验动物科学》2013,(6):25-25
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  相似文献   

7.
正体与斜体     
《实验动物科学》2014,(4):17-17
<正>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  相似文献   

8.
正体与斜体     
<正>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  相似文献   

9.
正体与斜体     
<正>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  相似文献   

10.
正体与斜体     
正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细菌名称一律斜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  相似文献   

11.
五倍子蚜与寄主植物DNA序列系统发育关系及其协同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倍子蚜特指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几种植物上形成五倍子虫瘿的一类蚜虫.本研究采用PCR直接测序方法测定了五倍子蚜10个种共19个样本的mtDNA COI基因部分DNA序列(660 bp),从GenBank下载瘿绵蚜科Pemphigidae瘿绵蚜属Pemphigus、卷叶绵蚜属Prociphilus和棉蚜属Eriosoma及纩蚜科Mindaridae纩蚜属Min-darus种相应基因序列为外类群,构建五倍子蚜种之间的MP和ML分子系统发育关系,两种方法得到一致的结果.五倍子蚜10个种共形成3个大的聚类簇,圆角倍蚜属的红倍花蚜和倍花蚜、铁倍蚜属的4个种(亚种)分别以很高的置信度聚为一支,铁倍花蚜属的铁倍花蚜、小铁枣蚜属的红小铁枣蚜与倍蚜属的角倍蚜和倍蛋蚜聚为一支,但是其置信度较低.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nBank下载五倍子蚜第一寄主盐肤木属Rhus植物cpDNATrnL-F区序列(980 bp),建立寄主植物种之间的MP和ML系统发育关系,与角倍蚜系统发育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者之间明显的协同进化关系,但是五倍子蚜的聚类并没有完全和寄主植物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平行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潍坊北部地区发生的玉米根蚜主要是秋四脉绵蚜、麦拟根蚜、红腹缢管蚜。3种根蚜在玉米田内混生,以麦拟根蚜发生危害最重,其次为红腹缢管蚜。玉米根蚜的田间扩散主要以有翅蚜迁飞为主。6月份是玉米受豁最重的时期。根蚜主要集中在1—5cm土层中,玉米的地中茎和胚牙鞘处蚜虫数量最多。玉米受害部位发黑腐粒,心叶萎缩,不能正常抽出,植株生长迟缓,叶片扭曲,生长势大大削弱。根蚜常与蚂蚁共穴。  相似文献   

13.
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指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月中下旬第1代苹果绵蚜若蚜开始活动,2月下旬~3月田间种群数量开始缓慢上升,6月下旬~7月中旬进入快速增长期,高峰期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上旬,之后逐渐下降.全年呈现1个明显高峰期.全年各龄蚜均有发生,第1龄若蚜、第2龄若蚜、第3龄若蚜、第4龄若蚜和成蚜各自占全年总虫量的比例分别为6.92%,40.12%,22.9%,19.01%和11.05%.其中第2龄若蚜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第1龄若蚜较低.苹果绵蚜(X)对红富士(Y1)与金帅品种(Y2)的产量损失模型:Y1=80.3472-0.0488X,Y2=77.9892-0.073X.初步制定防治指标:7蚜群/株(红富士品种),11蚜群/株(金帅品种).  相似文献   

14.
日光蜂在田间全年平均寄生率为15.3%,高峰期出现在8月中旬~10月下旬,寄生率可高达41.5%.试验表明,在不施药情况下,日光蜂可以有效控制苹果绵蚜种群消长,效果明显.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其数学模型为:Na=0.1246No/(1+0.1246&#215;0.0127No).日光蜂寄生苹果绵蚜的数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日光蜂寻找效应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246/(1+0.1246&#215;0.0127No).日光蜂的最大寄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0.40头和194.46头.日光蜂寻找效应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其数学模型为:E=0.1698P-1.0639.不同温度条件下日光蜂对苹果绵蚜的寄生量有差异,在22℃时寄生量最高.因此,日光蜂的保护与利用,在苹果绵蚜的防治中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体与斜体     
<正>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 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符号用斜体小写,并在符号后排对开号"-":如d-  相似文献   

16.
苹果绵蚜的迁移与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温度约8℃时,苹果绵蚜若虫就开始迁移活动.3月中下旬苹果花开(结果)后,若虫就能迁入花蕊内,且各时期均能迁入花(果)定殖为害;无翅孤雌蚜全年有3个迁移活动高峰期,分别在3月下旬~4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上旬和11月上旬~12月下旬;苹果绵蚜在1 d的迁移高峰期在12~14时,随温度的升高,其活动速度和迁移虫量加快;有翅蚜在昭通市有2个发生期,分别为夏季(5月中旬~6月下旬)和秋季(8月下旬~10月上旬).夏季有翅孤雌蚜只能产孤雌蚜,且量少,秋季产生有翅蚜的虫量多,且可产性蚜和孤雌蚜.  相似文献   

17.
甘蔗食蚜灰蝶 Taraka hamada Druce 是取食甘蔗绵蚜的纯捕食性天敌。幼虫嗜食蚜虫,对绵蚜的发生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它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岛、台湾、四川和福建等地。我省福州、邵武、德化水口和沙县洋坊都有发现。朝鲜、日本、印度、缅甸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分布。根据日本记载,食蚜灰蝶可在竹类上捕食竹蚜,一年发生数代,以幼虫越冬,成虫于5—11月出现。本文乃笔者1980年和1981年在沙县洋坊对食蚜灰蝶进行饲养观察的结果。冀图探索此虫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价值,为开发利用本省天敌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体与斜体     
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 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  相似文献   

19.
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和2014年7月~11月2个时段,分别在花溪镇、青岩镇和永乐乡主要蔬菜基地对寄生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的蚜茧蜂(Aphidiidae)进行调查了定点定时的取样调查,调查其间没去干扰农户的田间常规管理(包括照常喷施农药)。结果显示:贵阳市两个区进行了贵阳市寄生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蚜茧蜂主要是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和菜少脉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田间虫口总量大体上是烟蚜茧蜂占2/3,菜少脉蚜茧蜂约占1/3,但某些局部菜地中菜少脉蚜茧蜂较多;在农民任意喷施杀虫剂的条件下,田间寄生率一般在0~10%之间波动;初步分析了蚜茧蜂数量与性比的关系;田间发现4种重寄生蜂,其中蚜虫蚜蝇跳小蜂Syrphophagus aphidivorus(Mayr)是寄生2种蚜茧蜂的优势种。首次反映了贵州菜地蚜茧蜂对菜蚜的自然抑制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体与斜体     
<正>物种的学名: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属名、种名(包括亚属,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属"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病毒名称一律用正体,首字母大写。细菌名称一律斜体,首字母大写。限制性内切酶:前3个字母斜体,后面的字母和编码正体平排,例如:Bam HⅠ、EcoRⅠ、MspⅠ、Sau3AⅠ等。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符号用斜体小写,并在符号后排对开号"-":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