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4 毫秒
1.
当前,1+X证书“课证融通”仍然存在理念背离、课程重构深度不足、X证书社会认可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依托现代产业学院,对1+X证书与课程的融通策略与路径进行探索和实践。实践表明,通过完善现代产业学院共同体制度,建立基于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的“课证融通”运行机制,探索融合创新机制下“课证融通”实施路径策略与路径,推进“1”和“X”有机衔接与融合,形成“一体两循环”的课证融通运行体系,较好地实现了校、企、生联动,达成了产、教、学闭环,有效促进高职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相似文献   

2.
数字化时代新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需要将高职“三教”改革纳入产业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双向互动的循环系统中全盘考虑。从产业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求和院校发展需求三个方面分析高职“三教”改革动因,从紧跟时代关注理念、产教融合系统设计、“三教”融通协同推进等三个层面阐释高职“三教”改革的行动逻辑,从校企人员融合、产教内容融合、方法举措创新三个维度提出高职“三教”改革的实践路径,为提高“三教”改革的系统性、协同性和有效性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双证融通”课程教学模式是深化高职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高职学生的岗位目标要求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探索高职“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理论和技能的要求,改进高职“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以职业需要和证书内容为目标导向,建立有效的“双证融通”的课程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课程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习效果,为学生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高职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林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81-183
通过对高职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分析,对两者的内在关系和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高职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相比较主体融通,各有侧重,课程标准是高职教育“双证书”制度推行的纽带和关键。  相似文献   

5.
推行“双证融通”制度,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学实力,争强学生就业竞争力,促进师资队伍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符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念,是高职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6.
浅谈高职教育的"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作用,介绍了国外高职教育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我国高职教育实施“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职业技能教育与学历教育有机融合,“1+X”证书制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举措之一。高职院校试行“1+X”证书制度的关键在于课证融通,而课证融通体系的构建要充分考虑专业课程与“1+X”证书相对应的知识能力、技术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要求。专业课程和“1+X”证书相关要求的有效融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革新、课程考核体系的改革等途径来实现,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指向性,“双讧融通“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同时“双证融通“应以校企合作为前提和基础.构建“双证融通“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关键要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双证融通“建立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共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为“双证融通“提供保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双证融通“提供载体;共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双证融通“落到实处;共建“双向衔接“机制,使“双证融通“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物流业的迭代更新,催生出“新物流”。“新物流”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高职院校在“新物流”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对此,应明确“新物流”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推进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用“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育人模式,构建契合物流全产业链的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优化教学与人才培养双重评价体系,以促进高职院校“新物流”人才的培养,推动物流专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生源问题、师资问题、办学经费问题……。本文欲从觖决有限资金与提高办学条件之间的矛盾出发,分析高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之间、高职院校与普高院校之间建立协作关系的必要性与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了全面落实党中央的决定,推动高职教育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最近,我们组织部分高职院校,结合各自的办学实践,围绕“产教融合”,对当前高职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本刊特聘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张玲教授主持了两期“产教融合促进高职科学发展”专题,以飨读者。也热忱地欢迎广大读者关注相关话题,撰文发表您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梁丹镭 《科技信息》2009,(26):I0174-I0174
在高职院校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与程序,可以使它更符合“能力本位”原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探索出一些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职业院校如何有效实施1+X证书制度,如何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成为各高职院校相关专业最紧迫的任务。以高职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为例,探索从“云计算开发与运维1+X证书”“华为云解决方案工程师和红帽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及“云计算实施与运维工程师岗位”三个维度对课程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优化。依据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特点,构建出专业基础技术、专业核心技术和高端技术拓展三种平台的多模块课程体系,形成“三维度、三平台、4+N模块”的课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曾义聪 《科技信息》2009,(20):173-173
本文介绍了顺德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举行的首届FANUC CNC连接与调试培训过程中指导教师采用的“教中做,做中教”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将它应用于高职院校课程教学过程中,这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中课程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刘民健 《科技信息》2009,(27):I0197-I0197
高职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也是社会的热点。高职学院实施“产教结合”是由其培养目标和办学职能所决定。适应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开展“产教结合”有利于师资队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院进一步发展。教学改革应从市场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训练、在训练中学习、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人才。  相似文献   

16.
让职高专业教师走进普高,把职高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行业发展现状带给普通高中学生,是职普融通的一项新举措,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但利于开阔普通高学生的专业视眼,提高普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专业教师的成长和普职的互通、互利、互惠。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普高与成高间沟通与衔接的现状,提出了普高与成高之间沟通与衔接“立交桥”的理论模型及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产教融合视角拓宽了应用型大学课程保障的基本思路,产教融合视域下的应用型大学课程保障应使教师队伍结构与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相契合、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生产实践资源相融通、校企合作的教育制度与产业制度相对接。然而,产教融合视域下,应用型大学课程保障还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专业发展机制不健全,课程经费不足、实践基地建设不到位,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激励不足、合作推进机制不顺等问题。应用型大学亟须强化“双师型”教师的选聘力度,构建教师实践技能发展机制;加大课程经费投入,统筹配置各类课程资源和服务;构建企业参与课程建设的激励机制,完善校企共享共赢制度。  相似文献   

19.
工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从理论上来说,工学结合能够实现校企“双赢”,但现实中,工学结合却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对“矛盾”,一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二是工学结合决策与执行之间的“矛盾”。因此,工学结合要真正实现“双赢”,必须正确处理这两对“矛盾”,明确地方政府、高职院校、企业的角色定位,构建高职院校、企业、地方政府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与“用教材教”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少是理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