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百里杜鹃森林公园马缨杜鹃种群结构与更新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苇洁  陈训 《贵州科学》2005,23(3):46-49
马缨杜鹃是百里杜鹃森林公园长绿阔叶林群落组成中主要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马缨杜鹃种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缨杜鹃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为集群分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种内种间竞争加剧,种群密度下降,分布格局会由集群分布变为随机分布。马缨杜鹃种群在不同群落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多元化,即在某些群落中它亦可以一种稳定种群的形式存在,部分地段表现出为衰退型种群,特别是有性繁殖更新层的缺失使之成为一种不连续种群。为了这一特殊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尝试人工干预该种群的顺利更新和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2.
大头茶种群的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将异龄结构的大头茶种群划分为各部份功能群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大头茶种群个体数量分布格局主要由苗木群格局决定,种群生物量格局由大树群格局决定;影响大头茶种群格局的因素主要是:①大头茶的强萌生性和弱散布性;②环境因子格局.  相似文献   

3.
苦豆子是黑河下游绿洲草本群落的优势种,在绿洲防风治沙与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中具有其他植被难以替代的生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黑河分水后苦豆子种群的分布状况.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实地调查,对苦豆子种群盖度和生物量空间分布及特征进行了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苦豆子种群平均盖度达到36.05%,分布面积比例为23.92%,单位面积生物量为215.98 g/m~2;苦豆子主要沿河流分布,盖度大于40%的苦豆子种群分布在距离河岸500 m内.与几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苦豆子种群在近几年内得到了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在吉林左家地区典型森林群落中,对四种常见树种的生长适应性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个树种种群中,落叶松是稳定型种群;槭树和蒙古栎是处于增长型的种群;水曲柳是处于强增长型的种群.落叶松和蒙古栎种群在样地内是呈均匀分布的格局;槭树种群呈现随机分布格局;水曲柳种群在样地内呈现聚集分布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丝梨种群分布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水丝梨 (Sycopsissinensis Oliver)群落进行了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分别将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在样方中进行定位 ,随机选取一系列不同尺度的小样方 ,运用多种指数判定水丝梨在不同取样尺度上的格局类型 .结果表明 :4m× 4m、6m×6m的尺度上为集群分布 ,其余区组为随机分布 ,且各指数判定吻合性较好 .集群分布出现在较小的观测尺度上是缘于微环境异质性诸如光因子、土壤因子、林窗、岩石裸露的影响 .在较大区组上多呈随机分布 ,这与群落内气候和大生境的一致以及长期处于原始自然状态下密切相关 .水丝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受群落学特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群落种类组成和结构上 .水湿因子和土壤因子是影响其生长进而影响其分布格局的主导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6.
水胡林群落树木种群空间分布及种间关联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1 hm2水胡林群落结构、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树木种群的种间关联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分别利用负二项分布K值、扩散指数C、扩散型指数Iδ、Cassie指标CA、丛生指数I、聚块性指标M*/M等聚集度指标对5个主要乔木种群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发现这5个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基于2×2列联表,通过X2检验发现15主要树种之间有20个种对存在着显著的种间关联.利用关联强度指标AC对物种关联进行分析发现:树种之间正关联的种对少,关联强度低,而负关联多且较高,群落结构组成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江西三清山浙江楠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三清山浙江楠群落为调查对象,在野外样方调查获取资料基础上,对浙江楠种群径级、高度级、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楠种群径级结构呈橄榄型;高度级结构呈金字塔型和年龄结构呈橄榄型,幼苗严重不足,具有逐步衰退的趋势;种群更新主要靠种子繁殖;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群分布;分布格局动态由幼苗、幼树的聚群分布向中树、大树的随机分布的扩散趋势.  相似文献   

8.
天山云杉林物种组成及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山云杉林6 hm2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研究天山云杉林群落内物种组成以及主要种群的径级结构,并采用点格局分析法对群落内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天山云杉林物种数较少,乔木层仅天山云杉和天山桦两个种群;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种群的径级结构均呈正态分布,两个种群密度差异较大,天山云杉为217.5株/hm2,天山桦为20株/hm2;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均以聚集型分布为主,天山桦种群的最大聚集强度大于天山云杉种群,而最大聚集规模小于天山云杉种群;天山云杉与天山桦的种间关系为负关联。  相似文献   

9.
陈巍  卢欣石 《甘肃科技》2009,25(6):134-136
通过对处于轻度沙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沙地和重度沙化草地等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群落的取样调查,研究了完工地区不同沙化等级草地植被群落优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运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平均拥挤度、聚块性指数、Green指数、聚集强度等项指标,对群落优势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大多数物种的空间分布呈显著的聚集分布。在演替进程中种群格局强度的变化和群落总体聚集程度的变化与种群动态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相对应,较高的聚集程度是种群分布斑块化和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的反映,随着过渡进展,优势种的种群数量扩展,但种群分布的聚集强度下降,群落结构的空间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种群是中国亚热带森林演替中的先锋种群,并存在于森林演替过程的始终.对其年龄结构和分布格局的研究有助于亚热带森林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研究,有益于亚热带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本文主要采用每木调查法、点—四分法,样方法和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对四川省缙云山马尾松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布格局以及他们的动态规律作了探讨.将年龄结构划分为初始增长型、增长型、下降型、极度下降型和残留型等五类.将分布格局划分成随机型,集群型和均匀型等三类.随着群落次生演替由灌草丛经马尾松林、松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不断进行,年龄结构主要地由初始增长型经增长型、下降型、极度下降型向残留型变化,分布格局主要地由随机型经集群型向均匀型演变.缙云山马尾松种群变化的原因是马尾松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和耐荫常绿阔叶树种群的入侵、定居和发展.动力是种内和种间对光资源竟争所引起的自疏和他疏.光是导致种群变化的直接主导因子,土质是间接因子.将静态生命表和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用于长命植物种群动态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滇中地区分布的滇青冈萌生灌木群落.在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收获法和维量分析法相结合,对群落生物量和主优势种——滇青冈树种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生物量的径级分布,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及其各层生物量的分布规律的研究.以提供对这类萌生栎类灌丛开发利用、保护、经营管理方面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依据植物群落的结构,主要层的优势种差异和生境的一致性,对昆明地区常绿栎类萌生灌丛划分群落类型,即滇石栎萌生灌木群落、滇青冈萌生灌木群落、光叶石栎萌生灌木群落、元江栲萌生灌木群落和窄叶青冈萌生灌木群落等五个主要群落类型.分析了群落特征,地上部分生物量与生境条件之间的关系,群落的资源与生态价值等,以提供时常绿栎类萌生灌丛的开发利用,经营保护和植被恢复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普洱地区思茅松林的生物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普洱县小黑江地区海拔890~920m的思茅松林分的生物量.结果如下:①随着林龄增加,林分总生物量增加但叶生物量减少.12年生林分总生物量109.7630 t/hm~2,叶生物量4.5307 t/hm~2,23年生林分总生物量137.6486 t/hm~2,叶生物量3.4861t/hm~2.②活生物量的层次分配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③活生物量在各器官之间的分配顺序为:树干>枝>根系>叶、根劲>果实.④90%~94%的活生物量集中分配在思茅松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阶抽样法对浙江省仙居县487万hm2公益林区域内,111个生态公益林样地的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松木林和杉木林、毛竹林、灌木林等6种主要林型的生物量动态变化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仙居县杉木林群落生物量最高,平均为9975 t/hm2;针阔混交林次之,群落生物量平均为9613 t/hm2;灌木林群落生物量最低,平均为3880 t/hm2。如果采用本地的参数和按类型进行详尽的调查和统计,得到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估算将更可靠。  相似文献   

15.
季风常绿阔叶林短刺栲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文采用维量分析以估测滇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短刺栲群落的生物量,并且较详细地分析了短刺栲群落活生物量的径级对市、层次分布、器官分布和种类分布.12年生的幼龄林总生物量为92.875t/hm~2,其中树干占47.57%,枝占17.17%,叶占7.53%,根占22.29%,草食动物采食量占0.61%,凋落量占4.82% 42年生的中龄林总生物量为166.956t/hm~2,其中树干占53.54%,枝占20.59%,叶占4.13%,根占18.83%,草食动物采食量占0.44%,凋落量占2.71%.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密度群体结构下,地膜甜菜光合及呼吸作用的日变化,不同生育期光合、呼吸作用的变化及与产量和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低到中等密度下(45000~75000株·hm-2)群体光合、呼吸作用日变化为双峰曲线,高密度下(105000株·hm-2)为单峰曲线。中-高密度下,群体表观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密度越大,随生育期推进,表观光合强度下降越明显,而净光合强度则大幅度降低。密度较高,个体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单位面积的生物学产量明显增加。密度过大导致单根重大幅度下降,含糖量降低,产糖量反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地膜甜菜群体光合、呼吸作用与甜菜个体生长相关性较好而与群体含糖率、产粮糖量间相关性较差,与地上部生长相关性较好而与根部生长相关性较差。三项指标中,呼吸作用、表观光合强度与作物生长相关性好而净光合强度只与单根重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森林生物量大小与森林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数据。【方法】以河南省西峡县为研究区域,以研究区1993—2013年5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Landsat TM/ETM+/OLI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建立4种遥感估测模型,对研究区域1993—2013年的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进行时空动态分析。【结果】①随机森林遥感估测模型综合性能最高,k最邻近算法与装袋算法居中,多元线性回归最低; ②海拔、坡度、亮度指数、湿度指数、垂直植被指数和有效叶面积指数这6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小的重要环境因子; ③1993—2013年期间,研究区域单位面积森林生物量经历了先从1993年34.68 Mg/hm2下降到2003年32.59 Mg/hm2、然后上升到2013年44.65 Mg/hm2的复杂变化历程; ④1993—2013年期间,表征空间自相关程度的全局Moran'I 指数不断降低,表明研究区域森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空间聚集性呈持续下降趋势。【结论】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行为,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政策,以及生态廊道、村镇绿化工程建设,是研究区森林地上生物量发生时空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8.
收割法研究酸枣群落地上生物量、结果表明:地上总生物量为14.028t/ha;其中灌木层为8.5334t/ha,草本层为l.2125t/ha,枯枝落叶层为4.2825t/ha, 用样株法计测46株酸枣。结果表明:酸枣种群生物量为7.4783t/ha;其中干4.1653t/ha,枝1.8334t/ha,叶1.4797t/ha。  相似文献   

19.
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林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喻理飞 《贵州科学》2002,20(2):37-41
本文采用群落学研究方法,对贵州柏菁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与贵州其它自然保护区森林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柏箐喀斯特台原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特征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森林差异较大,而与贵州喀斯特台原和常态地貌上发育的常绿落叶阔叶林相似;该区主要森林群落厚皮栲、樱群落(CC),厚皮栲、野茉莉群落(CS),厚皮栲、稠李群落(CP),花楸、石栎群落(SL)多样性较高,而分布生境严酷的杜鹃、巴东栎群落(RQ)、巴东栎群落(Q)和人为干扰强烈的珙桐群落(D)、大叶杨群落(P)物种多样性指数低;因对林下金佛山方竹长期经营,群落多样性垂直分布从乔木第一亚层到第二亚层多样性指数增大,而灌木层降低。  相似文献   

20.
山西霍山荆条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本文分析了分布于山西霍山的荆条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统计分析了霍山上荆条灌丛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非常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垂直分化明显,一般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四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为优势片层;群落中荆条种群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型,其他种群则多近似均匀型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