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林那循环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一种以氨/水混合物为工质的新型动力循环——卡林那循环的工作原理及其节能的热力学分析。应用氨/水混合物相平衡和热力性质计算方法,对一级蒸馏卡林那循环进行详细分析。经比较,表明本文计算结果较卡林那本人的计算结果更准确。本文对一级蒸馏卡林那循环的工作成分氨的浓度x进行了优化。对于200℃以下热源,计算得到卡林那循环工作成分氨的最佳浓度x在0.41~0.43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吸附式制冷中回质过程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入回质循环,设计了一套使用活性炭-氨为工质对,用发动机余热驱动的吸附式汽车空调,建立了回质循环的计算模型,对样机的回质过程及其对吸附式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并与基本循环、回热循环进行了对比,同时引入了回质系数表征回质完善度,结果表明,回质过程大幅度提高了循环制冷量,但在某些工况下,也有可能降低系统的性能系数;金属及流体热容变化对回质过程的作用不明显;回质对性能的影响主要取于工质对的吸附特性,在不同的回质系数下,回质循环的性能变化遵循基本一致的规律。回质过程对于循环性能系数的影响没有对循环制冷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3.
用PR方程计算氮-烃类二元混合物的自由焓,提出判别氨-烃类二元混合物互溶性的方法,并计算了该类混合工质的汽液平衡、液液平衡和汽液液平衡特性,为寻求新的混合工质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理论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新型热力循环在Kalina循环基础上增加贫氨溶液回热支路和抽气回热支路以提高热力循环效率。应用能量守恒原理和热平衡方程对新型热力循环--国海循环进行理论研究,计算了不同的透平入口蒸汽压力、氨水混合工质浓度、温海水温度和冷海水温度条件下的循环效率。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氨水混合工质浓度对国海循环效率影响显著,冷热源温度确定的条件下存在最优的氨水混合工质浓度使得循环效率最高,当温、冷海水温度分别为26、5℃,氨水工质浓度为92%时,系统效率最大达到4.56%;当氨水混合物浓度不变时,循环效率随透平入口蒸汽压力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存在极大值;冷海水入口温度对循环效率影响很明显,而温海水温度对循环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以氯化钙一氨为工质对的吸附式两床循环制冷装置,并在此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以氯化钙一氨为工质对的连续循环制冷系统的制冷量、性能系数COP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此装置的制冷效果优于设计指标,设计的壳管式吸附器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中压双效复叠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氨/水为工质的中压双效复叠吸收式冷循环进行计算分析发现,只有在冷却水温度较低,制冷剂蒸发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才能显示其具有较高制冷系统的优点,当冷却水温度较高时,循环冷系数较考虑回收Ⅰ级循环的精馏热,以提高叠循环的制冷系统。  相似文献   

7.
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利用低沸点的有机物作为工质推动透平做功,在低品位热能的利用方面更有优势.循环工质的选择是影响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针对集热温度120℃,蒸发温度在100℃以下的低温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系统进行了工质的研究分析,选择R245fa,R123,R236fa,R113,R245ca,R600,R601 7种工质,以工质的热效率、火用效率及系统不可逆损失为评价指标,利用Matlab和PERPROP软件对候选工质的各热力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低温太阳能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选用R123作为循环工质时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且系统总不可逆损失较低,适合作为蒸发温度100℃以下的低温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循环工质.  相似文献   

8.
梯级回收发动机多品位余热的新型双朗肯联合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发动机排气、冷却水余热、汽轮机中膨胀后的工质乏气以及经过单级换热后的排气处于不同品位,提出了一种梯级回收发动机余热的新型双朗肯联合循环.此系统中两级循环均采用亚临界饱和循环.在第1级循环中,以水作为工质,没有预热循环,直接利用排气与其换热;在第2级循环中,以 R123作为工质,用发动机冷却水和第1级循环中汽轮机出口的工质乏气对 R123进行串联预热,预热后的工质与经过第1级换热后的排气再进行换热.结果表明:系统发出的净膨胀功和循环热效率随两级循环蒸发压力均是先增大后趋于平坦;当第1级循环蒸发压力大于12,MPa、第2级循环蒸发压力大于1.5,MPa时,净膨胀功和循环热效率增长不大.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地热驱动有机朗肯-单级压缩制冷系统的热力学模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系统性能系数和火用效率作为系统性能的评价指标,研究分别以R245fa,R123,R114,R141b作为循环工质时,地热流温度(发生温度)、凝汽温度和蒸发温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筛选出适用于中温地热能驱动的有机朗肯-单机压缩制冷系统最佳工质.计算结果表明,R141b综合性能最佳,根据典型工况下R141b作为循环工质时系统火用损的分布情况,在发生器和冷凝器处进行改进将大大提高系统的火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热环循环工质及其充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环的基本原理、特点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热环循环工质的优选方法和一组工作温度在-20℃至120℃之间的热环循环工质,并建立了热环循环工质充注量的简单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由热力过程损失导出计算制冷循环的总损失EL的表达式;并证明EL≥0.用这种分析法计算了使用非共沸工质的劳伦兹循环的总损失ELZ,并与逆郎肯循环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的制冷系数都受到工质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和放热过程平均温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首先,根据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的要求,提出了重力热管工质的选择原则;第一是与钢管的相容性;第二是传热性能好;第三是容易沸腾。其次对水、氨、丙酮、甲醇、乙醇、庚烷、戊烷、氟利昂—11及氟利昂—12等工质进行了计算分析。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五种典型的工质——水、氨、丙酮、甲醇及氟利昂—12,进行了热管性能的实验研究,得到了热管的总传热系数、起动热流与急剧沸腾起始热流。计算分析与实验结果皆表明:理想的重力热管太阳能平板集热器中的热管工质,首先是氨、其次是氟利昂—12与丙酮。但从实用角度来看,氟利昂—12与丙酮是比较理想的工质。  相似文献   

13.
Reynolds W.所推荐的纯水和纯氨的状态方程和比热容方程可获得高精度的纯水和纯氨热力性质的计算值。应用溶液理论获得了具有较高精度的、适用于动力循环分析的氨水混合物热力性质的计算方法。其中液相热力性质的计算精度比Sayed和Tribus的高1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蒸汽蓄热器放热过程的分析,运用相似理论,从描述蒸汽带水过程的数学方程中整理出蒸汽湿度准则关系式,并以水为工质,在蓄热器放热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将试验数据代入准则关系式,回归计算得到了蒸汽湿度计算公式。在实际蒸汽蓄热器的工业性试验中,用该公式计算得到的湿度和实测湿度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二元氨-烃类混合工质的气液固相平衡的基础上,揭示了二元氨-烃类混合工质“冰堵”的机理,并且分析了二组元高沸点工质的共晶点及多元混合工质的气液液固相平衡,证明了多元混合工质可以有效地防止固相的析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三元混合工质的节流特性以及成分配比的影响,最后计算了四元氮-烃类混合工质的理论制冷量及理论制冷温度,并与实验结果作了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能量供求关系的紧张,热泵系统的研究和利用逐渐被人们考虑和重视,可是,以前的计算方法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它只能在量的方面予以评价。本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把环境作为基准,用参数对热泵系统的四种工质R—12、R—22、R—113和NH_3进行了计算分析。利用计算机计算,并作出各计算结果曲线和流图,对热泵系统从质的方面作出评价,指出了改善热泵循环的方向。此外,通过计算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参数作为能量利用性能比较基准的指数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概念目前,在分析化学学科,定量计算测定结果往往采用工作曲线法。其原理是以被测物的量与各种仪器的响应信号之间的关系为依据。一般将可精确测量的变量(如标准溶液的浓度等)作为自变量用横坐标x表示;把某种特征性质也即响应值(如频率信号、光信号、电流、电压信号等)作为因变量以纵坐标y表示,将测量的多对变量数据(x,y)标在相应的坐标纸上,则各点可连成工作曲线。因实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相似理论,利用工质热力学性质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通用化的临界热流密度值模化方法.应用本法,可以将各种工质在不同压力下的临界热流密度值表示在一根曲线上.它既适用于流动沸腾工况(包括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也适合于池式沸腾工况.用此法整理所得的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几种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理论循环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求环境特性和循环性能俱优的中高温热泵工质,是当前中高温热泵技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考虑到纯物质数量和性质的限制,以性能相对优良的新物质为组元,根据组元性能优势互补的原则.结合理论循环性能分析评价,进行了混合工质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臭氧破坏势ODP为0,温室效应势GWP较低的非共沸混合工质M1.在冷凝温度为70~100℃的热泵循环工况范围,M1的压力水平适中,有5~8℃的相变温度滑移:与传统工质CFC114和新物质HFC143、CF3I相比,M1的单位容积制热量大于CFC114、HFC143的单位容积制热量,性能系数高于CFC114、CF3I的,M1具有作为中高温热泵工质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著者认为现有对具有正压锅炉的蒸汽燃气联合循环的最佳参数分析方法有两种,都有一定的缺陷,一种是所谓多变数的直接计算法,它的缺陷是计算繁复而且未能从特殊提高到一般,缺乏较普遍的指导意义;另一种是具有不同理想假设的理论分析的方法,其缺陷是未能把一般的理论更好地与实际相联系。本文介绍了所建议的介乎二者之间的一种方法:联x或三角形循环的代替方法。采用了联x的代替方法以后,可以把原有的蒸汽循环无任何变动地与联合循环中的其余部分(联x)完全分开。这样,对于分析、比较和确定联合循环中的最有利参数都大大地简化了,而且也从此作出了若干带有一般性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