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张爱玲的小说世界里充溢着一群身残志衰的丑陋男性——他们身体残疾、精神残障。作不仅将宗法社会男性“伟岸”正统的肉体之身描述成发育不全、肢体残疾的身体障碍,贬抑为没有生命意义的行尸走肉,而且还将宗法社会赋予男性正统的精神身分贬斥为狂嫖滥赌博、昏聩丑陋、猥琐无能的精神残废。这样的书写策略体现了张爱玲意在颠覆男性霸权、凸显女性主体意识的性别立场。  相似文献   

2.
郭福平小说深受其青少年时代人生经历的影响,即在创作中总体上是用一种“乡下人”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和人生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严歌苓小说创作中的男性形象可分为弱势男性群体、西方男性群体、特殊时期男性群体以及同性恋群体。这些男性形象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非理想"。从时代环境角度以及女性个体心理角度来分析,产生这一类型人物形象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性别和异域文化的双重压迫中产生了必须将男性"弱化"的心理需求,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海外华文女作家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4.
寻找女人是阎连科小说中男性的一种存在目的,农民和士兵的双重身份使这些男人和在一种悬浮在异化的生存状态,承受着面对女人和面对自身的双生价值失落,在这样的一种价值消解的外衣下,作家对男性价值作了重新的追寻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梅娘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东北沦陷区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小说创作紧紧围绕女性主题展开,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形态各异的男性形象,即父亲、丈夫、情人和包括婴孩、侏儒、好色成癖的男性等其他男性形象在内的四大系列六种类型。借助这些男性形象,梅娘巧妙地完成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与批判,实现了对女性主题全面而独到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王泉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47-148
毕淑敏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虔诚地抒写人道主义,在其小说中以一种人关怀状物写人,显现出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无论是其表现军旅生活的作品,还是其对日常生活的叙述,都凸现出人道主义品质。  相似文献   

7.
在肯定新时期小说创作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直指小说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从创作源泉的迷离、创作理念的迷乱、小说功能的迷蒙、作家人格定位的迷糊四个方面,阐述了转型时期出现的小说创作“综合症”。  相似文献   

8.
在铁凝的作品中隐含着两类生活于不同环境中的男性,他们不同的行事风格、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也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取舍。作家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如实地将其自身的感受客观地诉诸于文字。  相似文献   

9.
<正> 刘莉做为60年代出生的油田上仅有的几位文学女作者之一,在含苞的年龄对文学如醉如痴。随着成家,为人妻、为人母后,理想的花朵或幻化为生存的现实或成为梦中的守望。与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更年轻的女子比,她和她的同龄人缺少许多浪漫和时尚。更无法成为"另类"中的一员。因为她们多多少少挨过饿,吃过苦,知道生活的艰难。加上她们生活在非都市化的环境中(大庆作为一个新兴的城市,是建立在石油这个特殊的物质上,没有商业和贸易的历史,更无人文精神的积淀。都市文化离它是很遥远的。)她们的心中无法摆脱对家庭对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更主要的是文学把她们的精神提升到现实之上,使她们对世俗的东西深恶痛绝,不得不在平凡的生活中忍受理想和现实的冲撞和磨击。基于我们同代人同一个社会文化背景,那种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怀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变形男性形象是中国现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艺术形象,他们或是以无知者或是以觉醒者的姿态出现,但都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日渐变得怯懦麻木甚至心理变态,最终走向了悲剧性的毁灭。文章主要以中国现代小说变形母题作品为例,探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变形男性形象,并借此来反观现代社会,以期更好地指导现代社会生存。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小说折射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和审美特征,他的出现,连续了现代文学中断的"抒情小说传统"。汪曾祺的小说使小说自身固有的审美价值得到了回归,作品中处处出现的和谐和诗性给人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快感,让人沉浸在其中,品赏欢娱。汪曾祺的创作引起了小说创作观念和叙述方式上的巨大变化,小说模式中的主题的功利性、题材的重大性都逐渐被消解。作品无论在题材的探索、写法的革新方面,还是在语言观念、体裁特色方面都体现出显著的现代性,并对八十年代以后的现代小说高峰的到来有着潜在的影响,对新时期的寻根派小说起着一定的先导作用。使表现特定地域的民风民俗和普通人日常生活,成了八十年代小说创作中最为流行的方式和观念。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欧茨笔下的女性世界,以及她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抗议和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特别是当代美国职业妇女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王力明 《科技信息》2008,(19):259-259
铁凝小说包含着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两种叙述方式,但她大多数作品中的第一人称叙述基本上是采用的女性视角,发表于1993年的中篇小说《对面》则是铁凝第一部完全以男性的视角进入叙述的小说。这种独特的叙事话语表现手法,更使得铁凝小说《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意义,也使得我们随着小说中那位男性叙述者的眼睛,看到了女性隐蔽的世界,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铁凝对女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关爱、理解和体贴。  相似文献   

14.
章长城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57-59,66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5.
《白鹿原》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男性的世界,在这个男性世界中有众多的女性,她们过着或顺从或反抗的生活,然而这一反叛和皈依却都没有逃离悲剧的命运,在白鹿原的男性世界中,她们过着悲剧人生,在掌控白鹿原世界的男作者笔下,她们仍旧成为被书写的悲剧对象。  相似文献   

16.
刘福政 《科技信息》2007,(13):50-51
张爱玲的小说中,作者不仅将宗法社会男性“伟岸”正统的肉体之身描述成发育不全、肢体残疾的身体障碍,贬抑为没有生命意义的行尸走肉,而且还将宗法社会赋予男性正统的精神身份贬斥为狂嫖滥赌、昏聩丑陋、猥琐无能的精神残废。作者通过对男性外貌、形体动作、语言等的怪异书写,鲜活的刻画出了一批丑陋、委顿、可笑、粗鄙、庸俗、浮浪的男性形象,张扬着作家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7.
沈从和张爱玲的小说在现代学史上独树一帜,其作品所表现的核心内容都是人性,所不同的是,前表现人性的美与善,后表现人性的丑与恶,且都把这些人性的表现推向了极致。本从作的出身,家庭背景,生活经历,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等方面入手,探讨沈从和张爱玲的作品在表现内容上的异同,从而揭示学发展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8.
人物符号作为广告创意和设计的表现元素,成为提高广告记忆和识别的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国内外学者对广告中男性形象的塑造与定位问题并没引起过多的深究.从广告学角度仔细考察男性形象在广告中的表现和演化,深究其变迁原因,解决如何塑造广告中男性形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审美倾向、表现手法等方面探讨了藏族小说旨在穿越历史探寻规律,挖掘藏民族个体与群体的精神世界及其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着力表现藏族百姓的人性美、藏族英雄的崇高美和青藏高原的神奇美等方面的审美价值以及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20.
男性"性"权利的张扬主要是通过男性对女性群体的霸占展现出来的.其最常见的就是妻妾成群.一夫多妻模式.在毕飞宇小说对一男多女模式的描写中,男性作为这种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端,在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精神引导方面总是拔得头筹.毕飞宇作为一位男性作家,已经完全认同了男权中心文化,不但肆意张扬男性"性"权力的强大.甚至让女性甘愿接受屈从的境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