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u~(2+)、Zn~(2+)对罗氏沼虾鳃中S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水环境中添加0.01mg/L,0.08mg/L,0.64mg/L,5.12mg/L的Cu^2+,Zn^2+对罗氏沼虾鳃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活力和酶谱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Cu^2+,Zn^2+浓度的增加鳃中SOD酶活力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分别在0.64mg/L Cu^2+和0.08mg/L Zn^2+时SOD酶活力达到最大(73.57±0.12U/mg和53.63±0.17U/mg),且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低浓度Cu^2+处理组SOD同工酶酶谱出现SOD酶带变宽、颜色加深现象,并在O.08mg/L和0.64mg/L浓度组中新增一条酶带(SOD2),而高浓度组(5.12mg/L)明显抑制SOD酶带活性,新增的条带也缺失;同样低浓度的Zn^2+使得SOD酶谱的条带变宽,颜色加深,但没有出现新增酶带,而高浓度(5.12mg/L)Zn^2+使得条带变窄,颜色变淡.结果表明:这两种金属离子对罗氏沼虾鳃中SOD同工酶活力及酶谱的影响与浓度有关,Cu^2+对SOD的影响明显大于Zn^2+,SOD同工酶活力和酶谱的变化可以灵敏地反映Cu^2+的胁迫程度和毒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ICP—MS和ICP—AES技术来研究澳门城市垃圾焚烧底灰中重金属的淋溶,以探讨其可能的环境行为和潜在的生态与健康风险.结果表明,该底灰淋溶出来的重金属元素:铝(Al)、锰(Mn)、钴(Co)和汞(Hg)的浓度都低于0.01mg/L,铁(Fe)、铜(Cu)和钼(Mo)的浓度低于0.1mg/L,而铬(Cr)、锌(Zn)、锶(Se)、(Sr)、钡(Ba)和铯(Cs)的浓度在0.11~2.19mg/L范围内,但铅(Pb)的量异常高,最高达19.06mg/L,超过了美国相关标准的上限(5mg/L);溶解作用和淋溶液的pH值是影响该底灰中重金属淋溶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联系澳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填埋后,该底灰中的毒害重金属可被大量淋溶出来,而暴露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底栖硅藻新月筒柱藻对锌胁迫的生理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长与色素含量、原子火焰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含量以及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等方法研究了红树林底栖硅藻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tium(Ehr.)Reimann and Lewin)暴露在重金属锌96h内的细胞增长、光合色素含量和细胞形态结构等胁迫效应,以及锌在藻细胞内外动态分布的情况.结果为:(1)在Zn^2+浓度小于10mg/L范围内,锌对新月筒柱藻的细胞增长和色素含量均无显著抑制作用.(2)1mg/L和10mg/L的Zn^2+对藻细胞内的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产生都有促进作用.(3)在实验开始的24h内,藻细胞处在低Zn^2+浓度(1mg/L)时,藻细胞胞内吸收的Zn^2+大于胞外吸附的Zn^2+.而藻细胞处在高Zn^2+浓度(10mg/L)时,胞外吸附的Zn^2+较胞内吸收的大,细胞内Zn^2+的含量处在较低水平,从而促进细胞的增长和色素的合成并使细胞免受外界高浓度锌的毒害.可见,新月筒柱藻正是通过改变对锌的富集方式,以保持细胞内锌含量的相对稳定来适应不同浓度锌的胁迫.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以在浙江舟山普陀兴海养殖优质种苗选育研究所取得的三疣梭子蟹各期涵状幼体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Cu^2+、Zn^2+、Cr^6+4种重金属离子对其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幼体对重金属的耐药性均随实验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对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2+、Cu^2+、Zn^2+、Cr^6+,三疣梭子蟹苗种培育中对Cu^2+、Hg^2+、Zn^2+、Cr^6+的安全质量浓度取值分别为0.0156mg/L、0.0025mg/L、0.0686mg,/L和0.5230mg/L.  相似文献   

5.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运用细胞微核技术,研究抗坏血酸对不同浓度Pb2+、Hg2+胁迫下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b2+浓度为5 mg/L和10 mg/L时,有丝分裂指数呈上升趋势;浓度大于10 mg/L时,呈下降趋势。Hg2+处理时,无论低浓度还是高浓度,均能降低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与Pb2+、Hg2+浓度呈正相关。抗坏血酸与不同浓度的Pb2+、Hg2+复合处理后,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可以缓解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尤其对高浓度的重金属胁迫后,其缓解效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掷孢酵母对含铬废水的生物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掷孢酵母(Sporobolomyretaceae sp.)对含铬电镀废水的生物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废水的pH值和菌体的培养时间是影响该废水生物吸附的重要因素,适宜的pH为3.5~5.3;培养时间为55~72h.活性污泥的联合使用能有效地促进铬的生物吸附效果.当污泥质量(湿)浓度为10g/L时,25g/L菌体对34.4mg/L总Cr的去除与33.0mg/L Cr^6+的还原分别高达87.3%、91.9%.对吸附机理和毒性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菌体对铬的吸附由表面吸附、跨壁膜运输和体内积累组成,其中体内积累对吸附的贡献值最大,达到总吸附量的70.6%;细胞壁对铬毒性的抗性理想,300mg/L铬不会对细胞壁产生0.1nm以上的形态破坏:活性污泥的联合使用有助于铬的还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煤气废水厌氧消化过程中微量元素对甲烷菌的激活作用,加入Fe、Co、Ni后产气速率和产气量都有明显提高,Fe、Co、Ni的最佳补充投加量为0.3mg/(L·d)、0.05mg/(L·d)、O.20mg/(L·d);厌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煤气废水对厌氧菌有毒害作用,煤气废水的[C50%254mg/L.不同浓度的废水对甲烷菌的毒性类型不同:煤气废水中COD浓度在180mg/L以下属代谢毒性,300mg/L时属生理毒性,大于450mg/L时属杀菌毒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好氧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畜禽废水,分别对COD、NH4^+-N、NO2^--N、NO3^--N的去除效果和对膜通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进水COD浓度为600mg/L,NH4^+-N浓度为40mg/L的条件下,出水COD、NH4^+-N的浓度分别为46.6和4.8mg/L。NO2^--N和NO3^--N的去除率也可达90%以上。并且好氧颗粒污泥的加入减缓了膜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农药乐果对鱼类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通泥鳅为实验对象,研究了有机磷农药乐果在低、中、高浓度时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内脏组织器官产生的病理变化.将泥鳅分别置于浓度为0,40,60,80,100,120,140mg/L的乐果溶液中,观察其在24h,48h,96h的个体死亡情况和病理学变化.测出乐果对泥鳅的24h,48h,96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94.26,75.68,58.34mg/L.通过以上结果说明,农药乐果对水生生物中的泥鳅有极为敏感的毒性作用,进而说明其对自然环境评价与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0.1、1和10mg/L3个浓度的多环芳烃萘和芘室内栽培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candel)幼苗,培养基海水盐度15,培养期60d,以不加污染物培养为对照,分析了萘和芘对秋茄幼苗膜透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mg/L萘和芘的环境胁迫对秋茄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影响不明显,而浓度达1mg/L及以上水平则随着萘和芘浓度的增加叶片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加.低浓度萘和芘(0.1mg/L)的环境胁迫对幼苗叶片、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不明显;高浓度芘和萘(10mg/L)的环境胁迫下,秋茄幼苗叶片、根尖POD和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萘和芘胁迫诱导了秋茄幼苗抗氧化酶SOD和POD活性增加,其中根尖抗氧化酶活性增加的幅度明显大于叶片.  相似文献   

11.
Ce4+对玉米根尖细胞微核及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不同梯度质量浓度的硫酸高铈对玉米根尖细胞进行染毒处理,结果表明,当Ce4 质量浓度≥10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微核率上升显,当Ce4 质量浓度达到1000mg/L时,玉米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具有显性下降.提示一定质量浓度的铈化合物对玉米根尖细胞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和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2.
以落葵为实验材料,经溶液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硒浓度(0,1、1,0、10mg/L)对落葵植株根系生长、光合作用及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mg/L硒浓度处理下,各项根系生长指标达到最大值,且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硒浓度的增加,净光合效率(Pn)呈先增加再降低趋势,细胞间隙CO2浓度(Ci)呈逐渐增加趋势,蒸腾速率(Tr)、蒸腾效率(Te)均呈下降趋势,在低浓度硒处理(0,1和1.0mg/L)下,落葵的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高浓度硒处理(10mg/L)T,可溶性糖含量剧烈增加.低浓度硒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高浓度硒则抑制植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重金属Hg2+对青海湖裸鲤肾脏组织的细胞毒性;以含有Hg2+的浓度为0.0025、0.005、0.01、0.02mg/L的培养液培养裸鲤肾脏组织细胞;结果表明,0.005mg/L的Hg2+浓度为裸鲤肾脏细胞毒性死亡的临界浓度,且裸鲤肾脏细胞的死亡率随Hg2+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培养基的Hg2+浓度达到0.02mg/L时细胞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4.
在镍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其中含有镍、铜、钴等金属离子.这种冶炼废水在排放前必须加以处理,以便回收有价金属元素和防止污染环境.作者采用中和-混凝法处理镍冶炼废水,并对方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混凝机理进行了研究.理论计算结果表明:Ni2+,CU2+,Co2+开始沉淀的pH值分别为7.47,6.00和7.68;若沉淀到1mg/L以下时,所控制的pH值分别为8.48,7.01和8.70.通过实验获得的最佳条件为:pH=9.0,聚合硫酸铁用量为镍含量的2倍,聚丙烯酰胺用量为4mg/L;处理后,废水中ρNi<0.13mg/L,ρCo<0.01mg/L,ρCu<0.005mg/L.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不同浓度的CoCl2处理莱茵衣藻,结果表明:当钴离子浓度大于0.05 mmol/L时,莱茵衣藻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然后用不同浓度的CoCl2处理莱茵衣藻的类囊体膜,分析了Co2+处理前后类囊体膜的室温荧光发射光谱、DCIP光还原活性以及多肽组分的变化.结果显示:Co2+处理(0.5~4 mmol/L)改变了Chla,Chlb以及蛋白质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影响了类囊体膜PSⅡ的供体侧和反应中心,导致类囊体膜上PSⅡ的电子传递被阻断.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膨润土及硫化物对污泥中重金属进行了稳定化研究,通过重金属形态分析及浸出毒性实验,研究了两种物质吸附及稳定化污泥中重金属的作用,从而为污泥农用中重金属的处理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减少,可以满足污泥农用标准,重金属不稳定形态含量显著减少。其中,膨润土对重金属Cd、Ni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pH值是影响吸附的重要因素;而硫化物对重金属Zn、Cu和Cd具有较好的稳定化效果,当加入10%的药剂时,Zn的浸出浓度仅为4.96mg/L,同时污泥中重金属不稳定形态的比例减少了约50%~60%。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条件下.分别以0.1、1和10mg/L三个浓度的萘和芘培养红树植物秋茄(Kandclia candel (L.)Druce)幼苗.培养基盐度15.培养期60d.以不加污染物培养为对照.分析了萘和芘对幼苗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萘和芘(0.1mg/L)对秋茄胚轴萌发没有影响,对幼苗生长甚至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处理(10mg/L)则对胚轴第二对叶的展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浓度萘处理的幼苗根、茎、叶及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95.2%、89.7%、85.5%和91.6%;高浓度芘处理则分别降低了50.4%,52.9%、73.9%和57.6%.在抑制程度上。萘处理明显大于芘处理.  相似文献   

18.
通过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指标的测定,初步研究了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素内酯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野生茄托鲁巴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000mg/L浓度的赤霉素处理24h、10mg/L6-苄基腺嘌呤处理8h.300mg/L赤霉素+10mg/L6-苄基腺嘌呤混合激素处理24h和低浓度的油菜素内酯(BR)(0.005mg/L)处理24h,该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明显提高,彻底打破了休眠,促进萌发.  相似文献   

19.
对重金属离子Hg2+ 胁迫下金银莲花形态学伤害和幼叶细胞亚显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随着Hg2+ 处理浓度升高或处理时间延长,金银莲花形态学受害程度加深、细胞亚显微结构受损严重.细胞核表现为先是核仁边界模糊、染色质凝聚(4 m g/L),接着核膜少量溶解、核基质呈无序状态(8 m g/L),最后核膜完全溶解,核基质散入细胞质中(16 m g/L).叶绿体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先是叶绿体发生形变、类囊体受挤压,接着基粒膨胀或解体、类囊体散乱排列,最后叶绿体内外膜破坏、基质流出、类囊体翻转.晶体细胞和巨型淀粉粒也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硝化速率法研究了重金属元素Pb、Cu的毒性,分析了重金属Pb、Cu对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重金属毒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u和Pb均是氨氧化细菌的高毒物质,其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分别是63.60、77.40mg/L;Cu/Pb的联合作用方式为协同效应;对细胞活性产生促进、抑制的ρ(Cu)范围分别是0.01~1mg/L和1~50mg/L,ρ(Cu)=100mg/L是细胞死亡、结构破坏的临界点;ρ(Pb)<1mg/L可以促进细胞活性,而ρ(Pb)>1mg/L后,细胞活性降低,且随着ρ(Pb)增加细胞结构破损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