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微波烧结金属纯铜压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采用常规电阻加热与微波加热对金属铜压坯进行烧结并比较样品烧结密度、表观硬度以及显微组织分布:微波烧结在功率为1 kW、频率为2.45 GHz微波炉中进行.结果表明:微波烧结样品平均相对密度达97.3%,略高于相同烧结温度下常规烧结样品的平均相对密度;微波烧结可在较短时间内对粉末冶金金属铜样品实现烧结致密化.另外,微波烧结样品表观硬度比常规烧结样品的高.微波烧结样品具有独特孔隙分布规律,样品横截面中心处孔隙率比横截面边缘处的小;并且微波烧结样品孔隙与显微组织较常规烧结样品细小.  相似文献   

2.
微波烧结法制备WC-10Co硬质合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直接还原碳化方法制备的超细碳化钨-钴复合粉末为原料,采用微波烧结、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真空烧结制备碳化钨-钴硬质合金,研究1200℃的烧结温度下,不同烧结方法对碳化钨-钴硬质舍金性能的影响。微波烧结超细WC-10Co复合粉末,在1200℃的烧结温度下保温7min,制备了综合性能优良的超细WC-10Co硬质合金,相对密度达到99.5%,洛氏硬度为HRA92.5,矫顽力为30.0kA/m,磁饱和度为83%,平均晶粒粒度≤350nm。与采用常规烧结方法得到烧结体相比,烧结时间显著减少,烧结体性能提高;与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相比,晶粒异常长大得到-定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o质量分数分别为0,10%和20%的FeCuCo预合金粉,采用SEM,XRD和DSC对这3种合金粉进行微观结构表征、物相分析及热学性能分析,并测定不同配比的预合金粉烧结体的相对密度、洛氏硬度、抗弯强度及耐磨性等物理力学性能,同时研究不同预合金粉胎体对金刚石的包镶性能,采用SEM对不同烧结体断口形貌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烧结温度720~880℃范围内,随着烧结温度升高,FeCuCo预合金粉的相对密度、洛氏硬度和抗弯强度都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温度下,随Co质量分数增加,FeCuCo预合金粉洛氏硬度和抗弯强度呈逐渐增加趋势,在840℃时,Co质量分数为20%的FeCuCo预合金粉烧结体的洛氏硬度和抗弯强度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00.7和1 591 MPa,强度损失率η最小,为19.1%,即包镶金刚石的能力最强;在880℃时,Co质量分数为20%的FeCuCo预合金粉烧结体的耐磨性最强,50 N载荷下60 s时的平均磨损量为1.589 8 g。  相似文献   

4.
通过高温测试平台测得氧化锆样品的介电常数值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曲线,确定氧化锆介电常数随温度突变的突变温度为600℃左右的基础上,针对微波烧结氧化锆低温段升温缓慢,浪费能量的缺点,提出在突变温度点转变烧结方式,突变温度前采用常规烧结,突变温度后采用微波烧结,即常规-微波混合烧结。分实验对照两组分别研究了常规烧结和常规-微波混合烧结两种烧结方式对氧化锆牙块的密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双轴弯曲强度和半透性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对氧化锆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烧结相比,常规-微波混合烧结的氧化锆晶粒之间更为紧密,晶界结合更好,气孔少,材料烧结成瓷。在密度、维氏硬度、断裂韧性、双轴弯曲强度以及半透性方面常规—微波混合烧结均优于常规烧结。  相似文献   

5.
测试了几组典型的不同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值,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石墨化度与其硬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同石墨化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随其体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体积密度的C/C复合材料洛氏硬度随其石墨化度的增加而降低;C/C复合材料体积密度对硬度的影响随其石墨化度的增加而减小;对体积密度为1.75~1.85g/cm3的C/C复合材料,可据其洛氏硬度的范围大致判断其石墨化度的范围;对一定体积密度和热处理温度的C/C复合材料,可通过洛氏硬度判断基体炭的微观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方法探讨铝对钨的活化烧结行为,并应用洛氏硬度计、水静法、分析天平称重等方法测试并分析了样品的性能.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Al能使钨的密度、硬度和抗氧化性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W-Cu触头材料的微波烧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烧结技术制备W-25Cu触头材料,并与常规烧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波烧结升温速度快,周期短,能促进w-Cu材料的致密化:在适当条件下,微波烧结能获得相对密度达99.8%的w-Cu样品;微波烧结能改善W-Cu样品中两相分布的均匀性和w晶粒尺寸的一致性,但引起w晶粒的快速长大;Fe烧结助剂导致W-Cu材料显微组织均匀性变差,并引起晶粒进一步粗化;微波烧结技术能够应用于W-Cu材料的制备,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8.
牙科全瓷材料的微波烧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采用微波烧结技术研究了纳米牙科全瓷材料的烧结工艺与性能,结果表明:微波烧结高纯α-Al2O3全瓷在1600℃的温度下保温l0min时,可达到99.0%的相对密度;且与传统烧结相比,其烧结温度降低,烧结时间大幅度缩短,烧结前后晶粒尺寸变化很小.与设计的助热保温结构相结合,可成功地对Al2O3全瓷进行烧结,由此建立的加热系统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Sm掺杂CeO2粉体材料,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方法和常规烧结方法(CS)进行压片烧制,比较两种烧结方法对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等手段对氧化物进行结构表征,交流阻抗谱测试电性能.结果表明,两种烧结方法所得样品均呈现单一的立方莹石结构;SPS烧结样品的晶粒尺寸和密度大于CS烧结样品,SPS烧结样品的晶粒电导率、晶界电导率及总电导率均高于CS烧结样品;550℃时SPS和CS烧结样品的总电导率分别为2.27 s/m和1.87 s/m.放电等离子烧结法是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快速烧结,制备致密化固体电解质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Al2O3/WC-10Co/ZrO2/Ni金属陶瓷的微波烧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纳米WC-10Co复合粉末、YSZ纳米粉末、Al2O3亚微粉末与工业Ni粉为原料,采用微波烧结+热等静压处理制备性能优良的Al2O3/WC-10Co/ZrO2/Ni金属陶瓷,研究微波烧结、微波烧结+热等静压处理对Al2O3/WC-10Co/ZrO2/Ni金属陶瓷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WC-10Co(10%,质量分数),YSZ(30%),Al2O3(55%)与Ni(5%)复合粉末高能球磨后,经过微波烧结+热等静压处理,可以得到平均晶粒度小于1.5μm的整体性能较好的亚微Al2O3/WC-10Co/ZrO2/Ni金属陶瓷,其相对密度为98.4%,洛氏硬度为HRA 94.0;微波烧结+热等静压可以有效地消除微波烧结造成Al2O3/WC-10Co/ZrO2/Ni金属陶瓷中的孔隙,提高复合材料的密实度和力学性能,而且金属陶瓷的晶粒基本没有异常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