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干摩擦时TC11合金离子轰击改性层的耐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TC11合金的表面耐磨性,对TC11合金试件进行了离子轰击渗扩处理。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进行了磨损试验,对比了经离子轰击处理和常规热处理后的TC11合金表面改性层与GCr15钢球对磨时的耐磨性,用表面形貌仪测定了磨痕表面形貌曲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磨痕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干摩擦条件下,经离子轰击渗扩处理的TC11合金试件表面改性层的耐磨性得到大大提高,其原因是前者的抗粘着磨损和抗犁削磨损的能力均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材料方面研究了几个因素.包括跑合过程、钢的硬度及不同组织结构,对4340钢耐磨性的影响。滑动磨损试验是在“柱-盘”试验机上进行的,其固定的圆柱为52100钢,在旋转的圆盘试样上滑动。耐磨性通过圆盘在恒载恒速下的磨损失重及载荷相对滑动速度的磨损机制转变图进行比较,试验中发现了一些新的现象。磨痕的形貌、磨痕截面的特征以及磨屑的类型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一些关于改善钢材耐磨性措施的结论,并对滑动磨损机理进行了综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位移幅值对Inconel600合金微动磨损性能和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精度微动磨损试验机SRVⅣ研究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材料Inconel600合金在不同位移幅值下的微动磨损行为,分析了位移幅值对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磨损表面和截面的形貌,并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摩擦学转变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位移幅值的增加,摩擦因数和磨损体积逐渐增大,材料的微动行为先后经历以黏着为主的部分滑移区以及滑动为主的完全滑移区;磨损机制也由黏着磨损逐步转变为氧化磨损和剥层磨损的共同作用;微裂纹出现在黏着区域和滑动区域的交界处以及滑动区域内;黏着区氧分布密度和磨痕外基体的相一致,氧化主要发生滑动区域;磨痕亚表层的组织发生了严重的塑性变形,产生纳米化现象,摩擦学转变组织的晶粒尺寸约100 nm,远小于原始组织的15~30μm.  相似文献   

4.
采用Bruker UMT-3Tribolab摩擦磨损仪测试了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破冰船用低温钢板10CrMn2NiSiCuAl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利用轮廓扫描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磨痕及磨屑的表面形貌,采用电子能谱(EDS)以及X射线衍射谱(XRD)分析了磨屑表面的化学元素及成分,进而推断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对摩擦磨损的性能有显著影响,当环境温度为20℃时,摩擦磨损形式以疲劳失效、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为主,磨痕表面的过渡层能够降低摩擦系数,减少磨损量,表面磨损产物主要为Fe_2O_3和Fe_3O_4;随着环境温度降低至-20℃,磨损机制转变为微切削作用下的磨粒磨损和塑性变形,磨痕表面出现犁沟形貌,磨损产物主要为Fe元素,磨屑的长宽比减小,出现球形磨屑,磨损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5.
光干涉法测量磨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高精度、非接触式测量磨损量的新方法——磨痕光测法。通过采集磨痕的光干涉图象,并用计算机进行图象处理,从而得到磨损量的大小。其水平分辨率达2.7μm,垂直分辨率达0.83nm,可用于宽度小于5mm,深度梯度小于0.083,表面粗糙度小于0.125μm的磨痕测量。对客观性、精确性和方便性进行了分析。将该方法用于环块试验机试件磨痕的测量中,并以此为依据对滑动条件下有润滑磨损的粘—弹性模型的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镀金电触头磨损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镀金电触头在滑动与冲击共同作用下造成的触头磨损现象,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俄歇电子谱仪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常闭触头幅主要以冲击磨损为主,常开触头幅,除冲击磨损作用外,受滑动磨损影响更为严重。冲击磨损通过改变接触区镀金层的表面粗糙度而加强滑动磨损作用,而滑动磨损则可造成接触区镀金层剥离,并形成片状磨损,使基体金属暴露于表面而硫化、碳化和氧化作用等化学腐蚀,引起接触电阻变化和早期接触失效。文中还运用赫兹(Hertz)接触理论与Suh N P的剥层理论(Delamination Theory)解释了镀金层的剥离现象。并对表面污染形成机理及触头电负荷影响作了定性的讨论。并提出了几种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7.
采用SRV-Ⅳ高精度微动磨损试验机研究核电材料Inconel600合金的高温微动磨损行为和机制.温度升高有利于黏着区的形成,抑制微滑区的产生,促使摩擦系数和磨损量逐渐减小.摩擦氧化主要发生在环状滑动区,中心黏着区相对很少.高温下氧元素分布较室温下的更加聚集.中心黏着区表面氧含量较低,表层大量存在Ni、Cr和Fe的单质.磨痕表面氧化物由NiO、Cr2O3和Fe3O4组成.室温和高温条件下磨痕表面中心黏着区和环状滑动区交界处产生了微裂纹,高温下裂纹萌生在微滑区,与室温下相比,高温下裂纹萌生的数量更少,长度更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滑动电接触中粗糙度参数和粗糙面磨损均匀程度与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在不同条件下开展载流实验,分析接触电流、接触压力、滑动速度和运行时间对摩擦副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运行时间越长、滑动速度越大,接触面粗糙度值越大,磨损越不均匀;接触压力越大,接触面粗糙度值越小,磨损越不均匀;随着接触电流的增加,接触面的粗糙度值呈现先减小后略微增加的变化趋势,磨损越来越均匀.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圆盘试样模拟了钢轨的接触条件。研究了滑差和接触应力对珠光体轨钢磨损行为的影响。通过滚磨表面下扫描电镜观察及测试,分析了磨损过程中的磨损形式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磨损速率随滑差而增大,滑差增至4%时,达到极限摩擦系数。磨损量与滑动摩擦功呈线性关系,与滑动距离成正比。干磨条件下,表层组织发生强烈的塑性形变,使组织沿平行于表面层状分布。粘附磨损和疲劳磨损是轨钢的主要磨损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空间某飞行器中小模数齿轮在真空环境下的接触力学与摩擦学行为,首先建立了齿轮啮合面接触应力的数学模型,得出了齿轮啮合面的应力分布规律;然后搭建了真空齿轮系统摩擦磨损实验平台,并对比研究了真空条件和空气中常压条件下齿轮的主要磨损形式;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啮合面不同位置的磨痕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研究了齿轮摩擦磨损行为与啮...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深海推进器用机械密封在工况周期波动下磨损失效现象,在机械密封PV试验机上进行拟实工况测试,建立不同材质摩擦副配对在工况周期波动和定工况下的对照性试验,测试摩擦副实时摩擦系数、形貌演变、表面磨损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工况周期波动下的SSiC-M106K摩擦系数振幅频率高于恒定工况,且表面粗糙度由0.026μm上升至1.08μm,产生的磨粒对M106K表面造成二次磨损;另一方面,在3种不同材质的摩擦副配对中,SSiC-WC在工况周期波动下的摩擦系数最小且始终稳定在0.012~0.027范围。经SEM电镜测试后发现:以SSiC为动环的SSiC-WC摩擦副磨损程度较小,未出现犁沟效应,而SSiC-M106K表面出现明显磨痕,这是由于在滑动接触过程中磨料在石墨表面转移而导致磨损加剧。因此,SSiC-WC的摩擦配副更适应工况周期波动的服役环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了微凸体互嵌模型,分析了单次滑动和重复滑动时的磨痕和磨屑的形成原因,进而探讨了用SAVIN试验机做磨损试验时的磨损类型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太平湾发电厂2号机整流子表面磨痕铣削和4号机整流子表面磨痕车削进行了总结,比较两种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造成磨痕的原因及减轻磨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发射子弹过程中,枪管膛线和弹头构成了枪械中最重要的摩擦副之一·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枪支发射子弹量的增加,枪管膛线表面粗糙度增大,它对弹头表面磨损加剧,故弹头上膛线磨痕表面的分形维数D也将随着枪支发射子弹量而发生变化·根据实测数据得出分形维数D的动态方程,基于摩擦学原理和分形理论,提出了弹头上膛线磨痕表面的动态预测分形模型,其动态预测趋势与实验数据吻合·本文探索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弹头上膛线磨痕表面的变化特征来推断枪支的磨损程度·  相似文献   

15.
磨损伴随在机械零部件的整个服役期内,对其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磨损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现有的磨损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研究,这必然会增加成本及产品设计周期.为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Archard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并用该方法对线接触弹性磨损全过程进行数值分析,最终得到不同滑动距离下的法向接触压力及磨损深度变化图.整个分析过程分步进行,即每计算一步都会更新表面接触形状,直至求出最大滑动距离下的磨损量.计算结果表明,在有摩擦力作用的情况下,对于线接触,接触压力会相对于初始接触点出现偏移,且摩擦系数越大,偏移越明显,接触宽度也会略微增大;在磨损过程中,接触状态会由线接触向面接触转化,压力分布的不对称性会逐渐减小,最终趋于对称分布.实验结果表明,数值预测值与实验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一种新型低合金铸铁——P—Cu—Cr—Ti合金铸铁的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使用MM200磨损试验机在润滑条件下对合金铸铁的耐磨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探讨了载荷及摩擦行程的影响。借助光学显微镜、EPM810电子探针分析仪等观察了磨损表面形貌及磨痕截面近表层的变化,对它的磨损过程及耐磨机理进行了分折。研究结果表明:P—Cu—Cr—Ti合金铸铁的耐磨性优于HT20—40,是一种适用的优良低合金耐磨铸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的滑动模式对含表面修饰MoS_2纳米片润滑油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将含不同质量分数KH-MoS_2的润滑油样分别在单向和双向滑动模式下进行摩擦学试验,对比分析了其摩擦学性能,并建立了单向和双向滑动模式下的润滑模型。首先,使用超声处理硅烷偶联剂(KH570)修饰的MoS_2纳米片(KH-MoS_2)分散到石蜡油中,制备成含不同质量分数KH-MoS_2的润滑油样;然后,分别在单向和双向滑动模式下,采用球盘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含不同质量分数KH-MoS_2纳米片的润滑油样的摩擦学性能;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对摩钢球的磨斑和对偶盘磨痕表面,探究了滑动模式对含有KH-MoS_2纳米片的润滑油样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根据摩擦试验结果,建立了单向和双向滑动模式的润滑机理模型,研究了单向和双向滑动模式下含有KH-MoS_2纳米片的润滑油样的减摩抗磨机理。结果表明,在单向和双向滑动模式下,摩擦系数均随润滑油样中KH-MoS_2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在石蜡油中添加质量分数1%的KH-MoS_2时,双向滑动模式下获得最优摩擦系数可低至0.075,比同等滑动模式下使用纯石蜡油油样润滑时的摩擦系数低约53.4%,比单向滑动模式下使用同一油样润滑时的摩擦系数低约25%。  相似文献   

18.
采用销-环接触方式,在自制的摩擦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不同磁场强度对铁磁性材料45钢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三维形貌仪等仪器对磨损表面形貌及磨屑进行了表征。试验结果表明:施加磁场明显影响了45钢的摩擦磨损性能。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摩擦因数逐渐增大,磨损率逐渐减小,磨损表面粗糙度逐渐降低。磨屑参与摩擦过程的方式不仅影响其自身粒度的大小,而且影响摩擦表面接触状态,以至于对45钢的摩擦磨损性能产生了显著影响。磁场促进磨损表面及磨屑的氧化并吸附磨屑反复参与摩擦过程,在磨损表面形成磨屑层,从而改变45钢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用中CuCrMo和4Cr9Si2作为摩擦副,在无润滑条件下进行滑动磨损试验,通过预氧化、预滑动在摩擦副表面预先形成氧化物,研究其在磨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预氧化、预滑动动缩短随后滑动中的磨合期,减小最初严重磨损,且由于预滑动,预氧化形成的氧化物形态不同,预滑动的减磨作用更为明显;预滑动还能减少小随后在较高环境温度下滑动的磨损,从预氧化、预滑动的作用可知,形成致密的氧化层对于减小磨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纳米器件滑动接触过程中,由于黏附磨损而很快失效,很难应用于工程实际。表面纹理通过降低比表面来减小磨损,在往复滑动接触过程中,伴随着材料的迁移,接触条件不断更新,使得往复滑动接触磨损问题的研究变的更加困难。为此,对观纹理表面往复滑动接触磨损问题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纳观纹理表面往复滑动接触磨损问题试验研究相关成果,探讨了影响摩擦磨损性能的表面纹理参数及其他相关因素,分析了试验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该问题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多尺度方法的发展历程,并给出了多尺度方法模拟该问题的算例。最后,探讨了该问题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