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茎秆粗壮、大穗着粒密的优良高产恢复系亲本和具有穗长粒多、3籽特征的优质高产恢复系亲本去雄杂交,经多代择优提纯选育成稻穗顶端结籽3耔并具有显性遗传的3籽强优新恢复系R3籽10和R3籽11.3籽恢复系与广占63S两系不育系配组测交育成广两优3籽10和广两优3籽11杂交稻;与Ⅱ-32A"三系"不育系配组测交育成Ⅱ优双籽10和Ⅱ优双籽11杂交稻,其丰产性更好、结实率高、千粒重大、产量高、米质优.本文介绍了3籽恢复系和光身杂交稻选育技术要点及测配组合的特征特性,三籽强优恢复系和II优双耔、广两优三籽杂交稻以及光身杂交稻及其配套亲本的选育成功,拓宽了我国杂交稻选育生产的新路子,为籼粳亚种间杂交稻选育打开新的突破口,填补了世界杂交水稻该项技术领域的空白,可望扭转我国现有推广应用的杂交稻均为非光身稻的单一局面.  相似文献   

2.
研究推广大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技术要点: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原则,深松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窄行增密、合理密植,化控防倒,节水灌溉,航化作业,健身防病,适时收获,精选加工。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24-25,27
该课题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油菜丰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课题之一,课题自2009年启动以来,针对我国油菜单产偏低、适宜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早熟品种极度缺乏、机械化程度低、种植效益较差、加工技术落后等制约我国油菜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集成“十五”以来油菜科技成果,在长江中游选择油菜面积20万亩以上主产县开展早熟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配套轻简化栽培、机械化生产、高效病虫草害防治和配方施肥等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4.
随着围家测土配肥工程的启动,BB肥以其成本低、针对性强、配方灵活的优势,将成为测土施肥的首选肥型。石家庄中科涂层肥料研究所的阎宗彪研究员向我们详细阐述了助我国农业发展一臂之力的BB肥的研究背景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09,(13):8-8,10
2008年,本课题围绕辽宁玉米种植主产区增密防倒防衰高产栽培核心技术,深入开展玉米缩距增密高产栽培技术、双行双株定向栽培综合技术及配套机械、防早衰高产技术、抗旱节水及深松免耕高产高效技术、超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特用玉米生产加工与开发等七项关键技术研究;完善配套技术,辅以常规技术,形成了以比空种植、合理增密和增钾施肥为主的辽南模式,以轮耕深松、调整品种和肥水运筹为主的辽中北模式和以抗旱保苗、中耕深松和提高“三水”利用为主的辽西模式,并通过三区建设,大规模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推广不同地势大豆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主要技术要点:按照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农艺农机相结合的原则,大豆主推“一膜两密”栽培技术;秋起垄、秋施肥、秋施药技术;大豆健身防病促早熟技术;大豆根瘤茵接种技术;农业航化作业技术;秸秆还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零速投种精量点播技术。  相似文献   

7.
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省设施施肥现状系统调查和取样分析,明确了连续超量施肥,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协调、土壤养分大量积累、养分失衡和土壤次生盐渍化是设施蔬菜连作土壤养分供应障碍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了连作设施番茄、黄瓜生育期N、P、K施肥数学模型,结合施肥技术参数的确定,明确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肥力、种植茬口和产量水平条件下的最佳施肥量,建立了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多点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应用,该技术较农户习惯施肥番茄增产5.4%~25.2‰减少化肥投入1551~9510元hm;较农户习惯施肥黄瓜增产7.6%~34.7%,减少化肥投入944~5946元hm^-2。设施番茄、黄瓜连作土壤平衡施肥技术增产、节本增收显著,并能明显提高蔬菜品质,有效缓解土壤养分积累和次生盐渍化,提高肥料利用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13,(6):17-18
建立豫生4号甘蓝品种实用、可靠的无公害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建立10亩高产样板田15个,30亩a亩产达到5300公斤;在甘蓝生产区示范应用豫生4号10万亩,比一股生产田增产15%以上;建立豫生4号优质高产杂交制种技术,制种单产在50公斤以上,比现有方法提高20%;繁育应用杂交良种1万公斤,研究建立杂交种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商品菜质量达到无公害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看来,之所以能一次次打破世界水稻单产纪录,是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乃至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改革先锋公示材料中这样介绍他的成就: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土壤养分时空变化研究与施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郑州市土壤养分质量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郑州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及微量元素比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均有所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在东北西南方向较低,东南和西北方向较高。并根据时空变化规律,提出针对性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以2009年国审的高产、优质、抗病“克力玛猫尾草”新品种为核心,配套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合理施肥、防除杂草、应时刈割和科学干草调制等科学生产技术措施,率先在吉林省东部山区三个不同类型草地进行了5030亩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干草410.25公斤,总产干草263.29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62.23万元,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新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达到高度熟化,操作性强,为区域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畜牧业发展,以及我国北方适宜气候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范式。具有高价属性的优质猫尾草草产品作为国内外奶牛、肉牛和赛马等的优质饲草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2.
1简要说明 1996年,国家农业部立项了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计划到2000年在较大面积上(百亩片)实现亩产600~700公斤;到2005年实现亩产750~800公斤. 水稻矮杆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是我国水稻育种的重大突破.目前,人们期望通过超级杂交稻的研究,实现水稻育种的第三次突破,使大面积产量潜力达到每亩800公斤以上,比现有的中熟杂交稻的产量潜力高200公斤,增产幅度达30%左右.因此,该研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解决能源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土壤常规分析操作繁琐和测土配方施肥时效性强且分析量大这一特点,对振荡机摇床进行了改造,结果表明:有利于实现操作批量化和程序化,提高测试效率,降低化验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普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审周麦23号”的原原种、原种保纯及繁育加工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原种繁育基地5万亩,生产高标准原种2000万公斤;“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示范方建设,建立千亩高产示范方6处,产量水平达到600公斤/亩;“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组装,形成一套成熟的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150万亩,亩产达到500公斤;对“国审周麦23号”的进行品质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刘祥臣 《中国科技成果》2014,(19):F0002-F0002
该项目是在河南省信阳市科技攻关计划“水稻覆膜湿管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应用”(KJGG1007)支持下完成的。项目组根据实际生产需要,结合豫南稻区生态气候特点,以水稻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为核心,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技成果》2013,(4):38-39
设施栽培作物以其早熟、高产、增效快等受到农民普遍欢迎,是最有活力的农业新型产业,它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是具推广性的作物栽培方式之一。但是,由于其生长期短、产出量大、需肥量多,从而要求土壤肥力具有高消耗、高补充的特点,设施栽培作物很容易出现氮、磷、钾、铁、镁等比例失调,土壤障碍和缺素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7,(22):60-60
由厦门大学化学工学院承担的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病害肉快速低成本速测仪器和方法的研究”(编号:2004Y012),所研制的病害肉小型快速装置,除方法本身操作简便,还具有使用溶剂少、灵敏度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将大大减少分析成本。减少检测过程的样品处理时间,减少测定对环境的污染。所生产的“便携式病害肉检测仪”可实现病害肉、组胺和挥发性盐基氮等的快速检测,已获得福建省有关部门颁发的《计量器具许可证》,具有准确性好、体积小、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工商、卫生、农业和屠宰等部门现场检测执法。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主要以贵州省油料研究所白育的优质高油份黄籽杂文油菜晶种“黔黄油21号”为技术核心,围绕该品种进行亲本保优繁殖技术、优质高产制种技术和高产、尚效、安全眦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解决当前优质油菜生产上存柱的产茸较低和油产品质量退化问题,从源头和生产过程中保征和提高油菜产品的品质,充分发挥优质油菜品种的牛产应用和综合利用价值,提高农民和油脂加工企业的收入,发展我国绿色经济和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正交设计,通过苗木分级、不同抚育方式及造林塘规格、不同施肥措施的多水平处理,研究思茅松丰产栽培模式.试验表明影响思茅松幼林生长的主要因素为苗木质量、幼林施肥措施.经各因素水平间的Q检验,选择了最优丰产组合模式,可供生产试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6年时间对有机食品花生生产基地建设与配套技术进行的系统研究,明确了基地建设的原则要求、最佳生产条件和环境卫生标准。从种子的选择与处理、改进耕作方式、筛选应用有机肥与生物肥、生物药剂、物理保护剂等新技术,改变了传统栽培技术,创新了有机食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在自建有机食品花生基地的基础上,将成套技术用来指导出口企业的有机基地建设,累计已被认证的有机食品花生基地面积1000余公顷,另有一批基地正处在有机转换期,发展前景良好,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