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2.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收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联,是为千古不朽的壮歌绝唱,历来被人们争相传诵。但其是否有何出处,人们却迄今似乎仍毫无所知。笔者近来在检阅《全宋诗》时,发现胡梦昱《步王卢溪韵》诗二首,其中第一首第三句“存取丹心照碧汉”一句,就正是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全句的出处。  相似文献   

3.
编辑选题决定书刊的长远价值。从隋朝陆法言编辑《切韵》、五代时期赵崇祚编辑《花间集》、南宋袁枢编辑《通鉴纪事本末》等中国古代编辑史上的例子可以看出,编辑选题大凡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去考虑:一是针对社会现实急需解决的问题而选题,二是把握时代脉络而选题,三是从方便读者的角度选题。  相似文献   

4.
《汉宫秋》是以汉元帝为爱情主人公的末本戏。君王以爱情主人公的面目出现,突破了传统封建道德观念中君王以刑政教化为重的那个严肃、无情形象的禁锢。同时,渴望安定和平、幸福生活的生存意识的彰显以及戏剧中“情”的诗化处理方式都增添了《汉宫秋》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关于《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史部之书,其有益于政治,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者,愚意以为,似可首推《贞观政要》。司马光《资治通鉴》出后,虽有“人君”、“人臣”、“人子”不知《通鉴》如何如何之论,正象说不知《春秋》如何如何的结果一样。但《通鉴》卷帙浩繁,能认真读完的恐不多;《春秋》虽被尊之为“经”,但“微言大义”也并非立读即知,均不如《贞  相似文献   

6.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7.
徐渭《四声猿》题名寓有悲意,以浓深凄凉的悲剧意识为主线连成整体。《狂鼓史》为现实悲剧:祢衡向曹操复仇是作者利用传统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大众心理作幻想式的精神安慰,非现实可行之路。《玉禅师》为人性悲剧:以清修廿余载的玉通禅师无法摆脱“情”和“复仇”两大人类普遍心理暗示尘世凡人更难以摆脱,而“情”和“复仇”恰是悲剧的根源。《雌木兰》为妇女悲剧:特定条件成全了女英雄花木兰,但除去特定条件,木兰就像广大封建社会妇女一样成为悲剧的牺牲品。《女状元》为官宦悲剧:徐渭以女子自比是基于传统文人心态,但官宦的终点是禁锢个人的聪明才智,成为奴才。  相似文献   

8.
故细人渤海郡高氏即唐邠王之妾。“哀子承宽”,传及《宗室世系表》均不见记载;志称邠王守礼为“司空上柱国”,史载邠王守礼“薨赠太尉”。二者可补史缺。  相似文献   

9.
在曹魏政权存在的多数时间内,对待宗室的政策是以禁锢为主,但在明帝曹叡统治时期,宗室政策有改善的迹象,宗室受禁锢的程度相对降低,具体表现在物质待遇改善、朝聘逐渐频繁、亲信解禁任职等多方面。总的来说,在明帝统治时期,曹魏宗室生活有了相对改善,甚至政治地位也有改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全元文》的编修促进了元代文史研究,但因收录文献范围广,疏失在所难免。从地方志及元人著作集中辑补乔思庸《赵城县重修庙学记》、王思诚《重修晋祠记》、帖陆迩补花《重修祝融庙记》、赵《改正翼城县缪事》、周伯琦《通鉴续编序》、陈桱《通鉴续编自序》、赵贽《贡礼部玩斋文集序》、钱用壬《玩斋诗集序》、谢肃《贡礼部玩斋文集序》共9篇《全元文》失收、讹漏元文,略作整理、疏证。  相似文献   

11.
《金史·宗室表》中始祖以下十帝诸子和太祖到章宗诸子的封爵记载是元人依照金代残存谱牒编写而成的,是对金特定时期谱牒记录的真实还原。卫绍王子和宣宗子的记载可能并非源自金代谱牒,而是元人摘抄其他史料编写而成。《金史·宗室表》中宗室的缺漏有些可能是元人有意为之,目的是保留金代残存谱牒的原貌。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爬灰”“养叔”探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中焦大所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原是《风月宝鉴》的“通部大纲”,喻指贾敬,宝玉与秦可卿淫乱导致天香楼悲剧,表现“戒妄动风月之情”的主题。后来,创作主题的改变,《石头记》形成“全部之王惟二玉二人”的情节格局,《宝鉴》的中心故障变为从属于宝黛主线的重要辅助故障,“爬灰”的主子由原来的贾琏“家史”替代贾敬,“养叔”情节变为宝玉与袭人的主仆淫乱,表现“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主题。人物关系由此形成大对调,说明《石头》是在《宝鉴》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而《宝鉴》天香楼故事改头换面,疑点重重地存在于80回《红楼梦》今本,除反映曹雪芹对家世反复进行不同层次的艺术观照,使作品主题和情节结构脱胎换骨地再创造,还能成为《红楼梦》作者争论的一方佐证;不仅证明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而且本书是他在自己的创作稿《风月宝鉴》基础上,多次修改,而形成《宝鉴》、《石头》、《石头》、《红楼》的演变事实。  相似文献   

13.
唐以前的《史》《汉》比较大都就读书的直观印象肆意评论,往往牵连马班的为人,从评价者的主观爱憎出发,上下其手,一般没有客观且强有力的证据来辅佐论点,所以价值不大。但是由于这部分材料是《史》《汉》比较研究的基础,而且历来谈及这些材料的人不能正本清源,牵扯出很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辨析与考证。  相似文献   

14.
曹魏苛禁宗室政策之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魏一代对宗室名为分封而实加禁锢,主要表现为“虚封”,频繁徒封,限止朝聘,严禁任职,多加伺察等政策,这虽引起了曹植等宗室诸王的不满和抗方,但始终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研究原因,既与曹魏统治之寒门出身及其法术之治有关,也与曹丕早年争嗣的经历不无关联,就其影响看,此举削弱了曹魏统治的基础,不利于其政权的巩固,并由此引起了晋代君臣的深思。  相似文献   

15.
关于花拉子米《代数学》的来源,历来科学史家都持有不同意见.笔者从《代数学》的形式、内容、修辞及方法等方面与古代东、西方的有关论著作了比较,并对各种不同观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初步认识:《代数学》中所讨论的一次和二次方程以及某些运算技巧可能源于巴比伦.花拉子米对第四种二次方程的讨论,使用的“三率法”.对圆周率的计算以及某些术语可以在旱期传入阿拉伯的印度典籍中找到出处,而在这些数学知识中有一些可能是远源于中国的(比如“三率法”).花拉子米讨论一元二次方程时所采用的算术解法与几何论证相结合的方法似乎是受希腊人推崇几何学的观念的影响,但经过仔细分析,认为他的几何证明本质上区别于欧几里得的“几何代数”,而与中国古代的“出入相补原理”更相像.通过与丢番图《算术》的比较,发现它对《代数学》没有直接的影响.《代数学》中几何篇章的内容完全是古希伯来人的一部《测量准则》的翻版,而后者中又有大量题材来源于海伦的《度量论》——一部反映了亚历山大后期希腊数学特点的著作.我们认为,在《代数学》中比较突出的反映出东西方数学并存、但以东方数学传统的影响更为突出的特点.事实上,花拉子米可能通晓中东、近东、巴比伦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科学遗产,他博采众长,非常明智地吸收了东、西方不同数学源泉中的合理因素,从而创造性地完成了他的代数学著作.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有关仇富心理、富人安全问题和《水浒传》的讨论文章颇多。有人认为“仇富心理”乃中国国民独有的劣根性,而《水浒传》便是“仇富心理”的典型。本文针对《水浒传》的“仇富心理”说,结合《水浒传》“逼上梁山”和“杀富济贫”两方面的特点,从心理层面剖析梁山好汉“逼上梁山”和“杀富济贫”心理动因,并对《水浒传》“仇富心理”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镇江英才录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2):F0004-F0004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著名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武帝时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他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他所编撰的《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记叙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言谈轶事,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8.
《字汇》是形义派字典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字典。它与《说文解字》、《玉篇》等字典共同对后世字典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在释字体例方面,《字汇》更有着特殊的贡献。在收字方面实行“正俗兼收”的原则;附录第一次达到全面的程度;字形严格遵循收字原则;注音一依《玉篇》,又有所发展;释义源流并蓄,但更重支流,读音义项比《玉篇》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春秋》笔法之“惩恶而劝善”对中国古代诗论和赋论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汉迄清,虽然不乏审美体验、个性情感的追求,但“美刺”、“讽谏”一直都是诗歌创作和诗歌品评的重要参考标准,充分体现了“《诗》与《春秋》相表里”的观念.受“依经立义”意义生产方式的影响,汉赋的创作和评论也多围绕“颂扬”、“讽谏”入手,虽然他们褒贬殊异,入思理路却惊人一致:肯定者借助“讽谏”的理想功能来提高汉赋的地位,贬抑者则借助“讽谏”的既成实效采否定汉赋的价值,共同指向其“劝百讽一”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