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波动方程对粮食产量及气候和粮食生产物质资料投入要素波动性进行分离,对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气候因子进行时间序列波动变化特征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探求粮食产量波动形成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北省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物质资料投入因素年际间波动高于气候因素波动;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降水量波动以及政策制度变化是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1-2007年沈阳市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沈阳市近17 a来粮食生产的变化特征,选取影响沈阳市粮食生产的11个主要因素,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的粮食产量呈波动式的上升趋势;从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看,沈阳市粮食总产量和总播种面积的波动取决于玉米、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变化;从灰色关联分析来看,单产与粮食总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居各因素之首,其次是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农业实有劳动力和化肥用量等农业投入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作物生长季的自然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联系数变化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为今后沈阳市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粮食生产变化及潜力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0—2007年统计数据,运用区位商和集中度,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竞争力及其总产量的变化特征,并采用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对粮食生产潜力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粮食产量呈现波动型增长态势,可分为高速增长期、低谷期和稳定恢复期3个阶段,这3个阶段粮食产量与国家粮食总产量变化都呈较强的正相关。黑龙江省2020年和2030年粮食生产潜力可分别达到4418.08万t~4664.60万t和4432.43万t~4707.42万t,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的地位将不断增强。表3,参14。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与粮食产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力资本的质量是影响粮食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人力资本和粮食产量的关系,有利于揭示粮食增产的规律、指导粮食生产,且有利于揭示教育对农民增产增收的影响,从而合理规划教育投入。通过对历年的粮食作物总产量及人力资本质量的建模,分析人力资本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及其变动的规律,以期为农业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表3,参7。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粮食产量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的统计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动态分析的方法,分为3个10 a作为不同影响阶段,分别选取了10或者9个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比了各阶段的关联度排序,结果表明:稳定一定规模的粮食面积和从业劳动力对提高河南农业生产具有必要性。此外,亟待加大农业科技费用投入,加快河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密切关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变化。  相似文献   

6.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贡献率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省域(河南省)、市域(安阳市)、县域(滑县)三级粮食产量影响因素(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农用化肥、农用柴油、农药)的灰色关联分析及其贡献率比较,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对市域、省域两级粮食产量的影响均居第一位,农用化肥施用量对县域、市域两级粮食产量的影响均居第二位,农药与其它5个因素相比,对省、市、县三级粮食产量的影响相同,都是最小.农用柴油、农村用电、农用化肥、农药对县、市两级粮食产量的贡献率均居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位,化肥和农药对省、市、县三级粮食产量的贡献率都据第三和第四位.在此基础上,为不同区域尺度的粮食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表5.参11.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近50年粮食产量及作物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吉林省近5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吉林省近50年来粮食总产量呈"波动式"迅速增加;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大豆、玉米、谷子和高粱四大作物"四足鼎立"的结构模式演变为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的"玉米型"经济。分析了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粮食作物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指出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图3,参10。  相似文献   

8.
基于超效率的黄淮海粮食生产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黄淮海地区1999—2005年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3年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的相对效率无效,至2003年粮食产量降到近年来的最低点,2004年和2005年粮食生产相对效率提高到有效范围,但是至2005年底黄淮海粮食生产的超效率值仍未达到1999年的粮食生产效率的状态。在影响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灌溉保证率和人均粮食产量的增加有利于黄淮海地区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乡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粮食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的提高、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数量的减少有利于其粮食生产效率的提高。图1,表3,参21。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粮食产量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灰色GM(1,1)预测模型与马尔柯夫预测模型的应用条件,并将粮食产量分解为趋势产量与随机产量两部分。从而提出了一个较优的粮食产量预测模型--灰色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并对山西省1992年、1993年的粮食单位产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运用灰色理论,对影响长不流域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担子尖的发展对策,为解决长江流域粮食稳产增产问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