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虽然才20年左右的时间,但从对我国数千年教育史的考察中,不难发现素质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脉络。研究我国不同时期的素质教育思想与实践,对理解和推进现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审美化"这一概念最早是迈克·费瑟斯通1998年4月提出的,在中国是陶东风首先进行阐释。它产生于当今的消费和后现代社会且指依美的标准对生活各方面进行改造。这一概念的含义的深层解释与这一概念本身不符,故用"日常生活泛美化"取代更好。因为这一概念的美学弊病是明显的:日常存在的所谓美,并不是一种真正的美,我们却为之包围。这对审美感悟力是一种扼杀。应克服此美学弊病,力求走出今天这美的荒原。  相似文献   

3.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核心标志,它向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师范院校提出了强劲的挑战,也为师范教育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这是师范院校必须着力研究的当务之急.一、师范院校理应站在素质教育理论研究的最前沿从80年代初期,教育界以及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对素质教育开始有了针对性的理论探讨,一些教育工作者积极进行改革实验.进入90年代,素质教育从单纯的理论探讨逐步明晰为一种教育思想.明确了素质教育是以面  相似文献   

4.
<正>一、导言"生态型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我们这里所提的生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萨缪尔森最早提出了幸福指数这一概念。1970年,南亚的不丹国王旺楚克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  相似文献   

6.
一、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大潮 “知识经济”,这一术语代表的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70年代初,托夫勒在其十分畅销的图书《第三次浪潮》中首次提出所谓“后工业经济”;之后又有人提出“信息经济”;英国人提出了“高科技经济”;1990年,联合国的研究机构正式提出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7.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如何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出适应新世纪教育要求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知识状况的分析,反思目前师范教育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以及教育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为教师合理知识结构的建立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陈蕾 《皖西学院学报》2011,27(3):114-118
在文体学界,"隐含作者"这一概念享有广泛的影响。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一概念是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首先提出的。但任何概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然有其历史渊源。关于这一概念的溯源问题,前人(如曹禧修等)有所涉及,可惜尚不深入。从布斯所给的"隐含作者"定义出发,从中西文论史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溯源,明确了这一概念在文体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关于“改革课程、教材、教学方法,这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讲话精神,结合本人接受的国家教委“师范教育科研课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与中小学数学素质的培养》的研究,提出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应遵循的三个原理,即应遵循:一、双向性、双部性、双型性原理;二、反馈——控制原理;三、数学家——教师——学生三者思维活动互关原理,为进一步研究数学教师的素质与中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准备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六个方面阐述了21世纪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必须从这六个方面改革我国的师范教育,以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E-Learning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信息经济时代对高职人才需求出发,就E-Learning这一概念的本质进行剖析,讨论现代信息技术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领域的巨大变革.具体阐述了E-Learning的目标与高职素质教育评价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E-Learning的内涵与高职培养目标的实现;利用E-Learning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 80年代以来,为了解决普及初中教育与初中教师数量紧缺、质量不高的尖锐矛盾,国家采取了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特别是大力发展高等师范专科教育的措施。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师专毕业生的培养和使用在国家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程中的成效究竟怎样呢?还存在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莹  张涛 《当代地方科技》2007,(12):158-159
"信息化"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在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当时对"信息化"这一概念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阐述和界定的。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教育信息化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它的主要实施阶段及重点是本文的阐述重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薄斌  何家蓉 《科技信息》2007,28(23):3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物流行业获得蓬勃发展。"物流"这一概念,也逐渐进入国人视野。但是,物流人才的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流行业的后续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物流教育培养现状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完善我国高校物流人才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闫莉 《科技信息》2011,(27):120-121
1文化产业概述1.1西方文化产业内涵的界定及发展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代表人物阿多诺(Theodor Adorno)和霍克海默(M.Horkheimer),①在《文化产业》中,首先提出文化产业一词。随着经济发  相似文献   

16.
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解读教育"叙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叙事研究"是近几年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内兴起的一种研究方式,虽然时间不长,但在教育领域却激起了波澜,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教育"叙事研究"中的一些概念仍然是模糊的,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上,需要从"何为教育叙事研究"等五方面对这一概念做全面的阐述和反思,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这一新兴研究方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数学教育界提出了“数学文化”这一概念。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数学作为一门渗透性很疆:的学科,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数学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文章就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进行研究,并对数学文化教育功能的实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教师虽然被公认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其教育者角色的扮演却具有动态性,有时扮演教育者的角色,有时却扮演其他角色,有时甚至扮演着反教育的角色。这种情况与"教育"这一概念的掌握有很大关系,掌握好这一概念,有助于教师自觉地扮演教育者角色。  相似文献   

19.
创作方法(creative method)这一概念,是本世纪20年代由苏联的“拉普”提出的。他们提出“辩证唯物主义的创作方法”这一口号,排斥同路人作家,宣称自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进行写作的。这一“方法”的提出,严重地挫伤了非无产阶级出身作家的积极性,同时,也把创作引入了十分狭窄的道路。随着“拉普”被“联共”中央强令解散,“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也烟消云散了。但是,“创作方法”这一概念却被保留下来,并一直沿用到今。应当指出的是,“创作方法”中的“方法”一词,并非指具体的写作技巧,也不应理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资源环境素质教育的实践 ,提出高师资源环境素质教育的 4个特点 ,认为高师资源环境素质教育课程的特色建设应表现在 4个方面 :与地区性资源环境现状和问题的结合、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合、与学生日常生活行为的结合和与师范教育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高师资源环境素质教育课程特色建设的若干思考 ,认为今后高师资源环境教育的发展尚有赖于素质教育、师范教育及教育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