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美学与诗性智慧的现代复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美学虽作为一个时代课题而提出,但在逻辑上表达的却是美学研究回归自身,是诗性智慧在文明时代中真正的复活。生态美学研究在学理上的可能,主要奠基于这样两个方面:从思维方式角度讲,它根源于与理性智慧截然不同的诗性智慧;从精神—实践方式的角度讲,它根源于与人的种属尺度截然不同的审美建造尺度。就生态美学的实践意义而言,它意味着一种真正的审美建造方式,为一种全新的人自身再生产方式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美学应该关注人的存在 ,人的生存状况 ,美不过是人追求超越肉体自然生存状态的一种精神标识 ,美学只不过是对人的精神存在方式的一种诗性表达。美学是人的诗学。  相似文献   

3.
美学应该关注人的存在,人的生存状况,美不过是人追求超越肉体自然生存状态的一种精神标识,美学只不过是对人的精神存在方式的一种诗性表达.美学是人的诗学.  相似文献   

4.
龙应台的散文《目送》是一篇难得的"诗性散文"佳作,文本具备了形式诗性、生命诗性、精神诗性三个层面。优美精到的语言、多重叙述风格以及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构成了文本的形式诗性;深情的生命形态、独特的生命观形成了文本的生命诗性;由对日常生活的把握和对个体情感的体验上升到对人类共同情感与命运的整体思考,造就了文本的精神诗性。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的最新中篇力作《候鸟的勇敢》以候鸟迁徙为背景,通过对候鸟与人、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层层铺叙,展现了东北小城的人情世态与现代人的精神困境。作家立足于文学超越精神,直面精神苦痛和心灵迷惘,将生命个体的诗性存在和生命终极意义的探寻隐喻在小说叙事中。  相似文献   

6.
爱德华·艾比被称作“当代的梭罗”,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其代表作《荒野独居》被视为美国新文艺复兴的标志,是美国当代优秀的生态散文作品.该作品用诗性语言把生态整体观引入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它展现了荒野对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意义,强调自然的内在价值,严厉批判人类控制、征服和掠夺自然的行为,主张建立以生态为中心的自然观,倡导富有诗意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态意识极大地促进了当代生态思潮的壮大和环保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诗性思维理论与中国诗学精神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类学的角度,提出了与原始思维和野性思维相对应的诗性思维概念,阐明了诗性思维的内涵和特质,认为中华文化精神的根基在于中华民族独特的诗性思维结构及其运作模式。中国诗歌文化异常繁荣的原因在于中国各民族发达的诗性智慧和诗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诗性精神”是个现代观念,但其适用范围却可涵盖古代,并可适用于文学研究中。文学的发展规律是由社会外部环境和文学内部规律所决定的,在这个规律影响下,汉末向魏的转折期,以及接下来的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诗歌的一个觉醒期。这个时代恰如其分的产生了“诗性精神”,诗歌的创作也有别于汉代功利性和说教色彩浓厚的特点,而是出现了诗的素质、艺术创造的素质,并出现了这样一些“诗人群体”。处于这个时代其中的钟嵘的看到了“诗性”的出现,并在其《诗品》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批评理论,体现并提倡了这一“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解释了精神生态的概念,论证了新闻对受众精神生态的直接性影响及新闻的娱乐化对精神生态的负面影响,使人异化成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提出应规范新闻娱乐化,培养受众媒介素养,从而规避对精神生态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古代文论的现代建构一直困惑着中国学界.进入新世纪,对古代文论资源的历史反思与诗意阐释愈显迫切.基于这样的现代忧虑,<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学者的建设襟怀.该著认为,只有在诗性的建构中,人与自身、人与对象、人与世界才是整一而不是分裂的.正是古人那种近乎神秘的诗性思维,使世界、人生、文学相生互惠,人据此重返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并与"本源"同在.因此,唯有重建古代文论的诗性空间,才能有效复兴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