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取水口周边水环境风险的要素较多,利用EFDC模型,分析模拟取水口主要水质要素运动规律,以有效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基于EFDC模型的水动力模型,构建了取水口所在河道的NH3-N模型与溢油模型.根据取水口周围存在的风险源,设置了6种突发水污染事件情景,并采用NH3-N模型与溢油模型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情景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取水口上游西江干流右岸突发水污染事件不会对取水口造成影响,但左岸突发水污染事件会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突发水污染事故不同应对措施处置效果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常规水质模型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准确模拟中存在的不足,引入污染物在实验室水平内不同处理措施下处理效率的研究成果,并考虑到实际应急中应对措施效果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的限制性,提出了有别于常规水质模型中污染物降解系数给定的方法;在河流应急模型中对不同工程措施的应急效果进行了模拟.通过对设定的一起模拟事故进行了定量模拟与讨论,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条件下,不同工程措施的应急效果具有明显区别,各措施效果:活性炭吸附>聚合氯化铝絮凝沉淀>引水冲污.同时不同工程措施具有各自的限制因素,因此在当前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实践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进行选择或组合应用不同的工程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GIS与数模集成的水污染突发事故时空模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根据水污染事故发生、发展具有诸多时空和污染源类型不确定性的特点,以及污染事故控制与处理的时效性和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的原则,采用弹性组织出事现场信息的方法,分析污染事故的基本状况,实现河流水污染突发事故影响状况的高效模拟,将GIS与水污染模型技术相结合,开发了适合长江三峡水环境决策管理的水污染事故模拟子系统,系统可反映污染事件造成的水污染状况及其时空变化过程,能为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处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尹琦明 《科技信息》2013,(13):445-446,484
邕江是南宁市主要的饮用水源也是沿江工农业生产、景观娱乐、航运的主要用水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排入邕江的废污水量也日趋加大,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了南宁市广大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同时也阻碍了工农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通过对南宁邕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管理综合平台的研究,可对水污染突发事故进行预警响应,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系统以大量的综合信息为基础,采用数学模型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邕江水污染问题,为邕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对长江重庆主城段河流水系分形几何特征研究基础上,通过建立的河流分形模型,计算了长江重庆主城段河流长度的整体分维,并将河流分成6个河段,计算了各河段的局部分维,探讨了该河流长度的整体分维和局部分维之间的一定关系:1)长江重庆主城段河流长度整体分维与局部分维都具有很好的二阶分维特性;2)长江重庆主城段各河段左右两岸各局部分维之间,局部分维与整体分维之间的数理关系满足分形地貌中的合并原理;3)河流长度的算术平均值并不等于整体分维值.  相似文献   

6.
长江安徽铜陵段水污染评价及其整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江安徽铜陵段进行污染源调查和水质状况评价,分析了产生污染的原因和解决污染的措施,认为在目前经济、技术水平下,为保护好长江水资源和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利用水体自净能力,实现长江水体的As、Cu等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流水环境突发污染事故对下游城市供水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随着事故发生风险提升,沿河城市均需制定应急预案,而应急响应时间是预案制定的基础数据.本文以淮南市为例,建立淮河淮南段水动力与水质模型并进行突发污染事故模拟研究.根据不同季节的水文条件确定模型参数,定量模拟了突发水污染事故发生后各水厂取水口污染物浓度变化过程,并对各水厂取水口应急响应时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各水厂取水口应对突发水污染事故的响应时间及事故影响时间受上游来流流量的影响较大,丰枯水期差异明显.在枯水期,各水厂对于污染事故的响应时间为2.52—6.83d,污染云团对各水厂取水口的影响时间分别接近或达到3d;在丰水期,各水厂对于污染事故的响应时间为0.55—1.36d,污染云团对各水厂取水口的影响持续时间平均只有0.56d.  相似文献   

8.
长江常州段港口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交通流量大,客货运输繁忙,其中心位置突出,作用不可小觑。本文分析了长江常州段事故险情的常见原因以及搜救力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突发水污染事故自动监测领域中,传感器节点监测数据的异常是影响自动监测系统预警可靠性的重要原因.考虑到多传感器信息之间的互补性和相关性,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突发水污染事故可靠预警方法.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利用综合权重对节点证据进行加权修正,并用D-S融合规则对多源数据进行两两融合,最终根据融合结果对突发水污染事故进行预警决策.案例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得到可靠度更高、聚焦性更好的预警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长江河口温排水三维数值模式,模拟华能石洞口第一电厂二期改进工程和综合考虑整个长江河口电厂夏季温排水输运扩散,分析温排水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受长江径流和混合作用,温排水沿南支南岸向下游输运扩散.在仅考虑本工程情况下,在排水口附近温升出现了超过2.0℃的区域,但在取水口温排水的影响微小,温升仅为0.04℃左右.全潮平均表层温升3.0、2.0、1.0℃的面积分别为0.12、0.6、1.42 km~2.潮周期和全潮平均温升1℃包络线未进入陈行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在综合考虑整个长江河口电厂情况下,温升超过1℃的影响范围大,主要分布在太仓发电厂至外高桥发电厂下游沿南支南岸约50 km的水域内.华能发电厂附近和下游水域温升显著,出现了温升超过4℃的较大范围.全潮平均表层温升3.0、2.0、1.0℃的面积分别为2.34、4.16、13.52 km~2.沿本工程取水口和排水口断面,温升沿岸大、离岸小,在近岸出现垂向分层.温升1℃等温线侵入了陈行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在陈行水库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大潮、中潮、小潮和全潮平均温升1℃的面积分别为1.9、1.82、1.75和1.83 km~2.长江河口电厂夏季排放温排水对青草沙水库和东风西沙水库水源地保护区,以及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点源连续排放的解析解对FDS格式二维水流水质模型精度进行分析,应用FDS格式二维水流水质模型对长江泰州江段的流态及污染带分布进行模拟并建立了排污混合带长度与排污量的响应关系曲线,同时根据模拟结果对泰州江段岸线水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江水道口向上游3.6~7.2km段内及三江营至泰州引江河口段的水质状况良好,可以用作供水水源地的取水口;古马干河至如太运河河口段水质较差,需对沿岸排污口及沿线相应的污染源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1年铜陵江段水域及铜陵半自然水域的水质理化进行测定分析,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半自然水域与长江水质指标中的D0、NH3-N、大肠菌群的年均值差异不显著(P>0.05),而其他项目的年均值差异较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水环境承载能力是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因素,为精准查明张掖市水环境承载力状况,基于各区县主体功能定位,从水资源、排放强度、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4个维度选取合理指标,构建了复合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评价了2018-2020年各区县水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2018年各区县评价指数介于63.9-79.4,民乐县和高台县为临界超载,其他县区不超载;2019年评价指数介于63.2-86.9,临泽县、民乐县和高台县为临界超载,其他县区不超载;2020年评价指数介于70.6-88.6,六县区均处于不超载状态,总体张掖市的水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良好,且逐年提升。但临泽县、山丹县、民乐县和高台县刚脱离“临界超载”,“不超载”状态优势不存在,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不同功能区4个指标对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程度排序情况有所差别,可依据评价结果提供的主要影响指标或压力指标信息,针对性采取改善提升不同功能区水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定量分析长江中游流域水资源禀赋格局及其与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关系,为流域型自然保护地的合理规划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水资源禀赋综合评价模型,结合ArcGIS技术,从数量和密度的角度定量揭示长江中游流域水资源禀赋格局与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关系。【结果】长江中游流域水资源高、较高、中、较低和无禀赋区分别占研究区的2.61%、29.13%、40.01%、18.58%和9.67%,其中高禀赋区位于鄱阳环湖,无禀赋区位于唐白河流域;除地质公园外,其他自然保护地均与水资源禀赋存在较高空间关系,且在不同类型水资源及其生态系统功能、社会经济价值方面表现的相关性具有明显差异;具有水资源高禀赋的鄱阳南湖和较高禀赋的梁子湖群四级流域自然保护地分布极少,应加强对该地区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管控力度。【结论】结合ArcGIS技术,以自然保护为目标的水资源禀赋综合评价模型能够定量揭示水资源禀赋格局与快速识别其保护空缺现状,有利于我国水资源保护与流域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江苏省沿江开发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景观生态学的景观指数方法加以应用,形成一套土地利用生态评估的技术方法与路线.以江阴市为应用对象,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目视解译的方法从卫星影像中分别提取1984年和2004年的土地遥感信息,并依据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提取这2个年份的土地利用信息,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指数计算方法计算相关评估指数并加以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景观组分的动态变化和景观格局的演化态势2个部分的生态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个时间段中,江阴市生态景观面积总量偏少,破碎度增加;城镇景观、工业景观斑块持续增长,采石场斑块大幅减少;景观多样性及优势度不断增强,人文景观组分对整体景观的控制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根据评估结论,提出水质保护、生态绿斑管制等生态整合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结合物理力学性质及膨胀性质试验,分析了引江济淮工程沿线江淮分水岭的膨胀土成因类型、物质成分,研究了膨胀土的强度指标和胀缩性指标,对膨胀土提供了合理的强度参数;在进行渠道边坡设计、核算其边坡稳定时,应根据膨胀土的工程特性合理地选择抗剪强度指标.  相似文献   

17.
长江流域进口铁矿石水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长江流域的钢铁企业,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铁矿石,这部分铁矿石进口的水运过程需要跨越远洋,沿海和内河3个不同的航,不及航线,中转方式以及船型等众多不确定因素,为了求解这样一个复杂的水运大系统,对这些钢铁企业钢铁矿石原料的进口需求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建立了长江流域进口铁矿石水运网络模型,利用运筹学和最优系统规划的方法,以1年内进口铁矿石运输的总费用为目标函数,对水运网络中各条航线的运量分配,航段划分,运输方式和运输船舶的选择等系统要素进行整体综合优化,并对运输线路和,运输船型,航线运时等进行了全面规划。  相似文献   

18.
1960—2005年长江上游水文循环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上游水汽含量以及各边界水汽通量、水汽收支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长江上游水文循环概念模型,并通过分析水循环参数的变化特征讨论水文循环的陆面分支与大气分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为水汽汇区,净水汽收支为23 790 t/s;纬向为水汽输出向,纬向水汽通量减小趋势显著.整个上游地区水汽收支变化趋势不显著,水汽输入总体呈微弱减小趋势.尽管当地蒸散发形成的降水在区域总降水量中的贡献尚不足10%,但蒸散发量对当地水文循环的作用正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The sediment load and river sedimentation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has been undergoing constant changes as complex landformlarge mountain area and plentiful precipitation make the drainage area of Yangtze River very vulnerable to water erosion and gravity eros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hydrological and sediment load statistics recorded by major hydrological stations along Yangtze River since 1950s, and editing the accumulation graph of annual runoff volume and annual sediment load, we find out that the suspended-sediment of Yangtze river has been de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Wulong Hydrological Station on Wujiang River, Beibei Hydrological Station on Jialingjiang River, Lijiawan Hydrological Station on Tuojiang River and Gaochang Hydrological Station on Minjiang River, Yichang Hydrological Station, Cuntan Hydrological Station along Yangtze River mainstream share the same experience too. But the statistics obtained at Pingshan Hydrological Station on Jinshajiang River shows the sediment load there has increased. Taking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thesis analyses the cauls for the sediment load decrease of Jialingjiang River, Tuojiang River, Minjiang River and Wujiang River and provides us both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river sediment changes of the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and measures to control river sedimen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