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谭西顺 《科学之友》2005,(10):71-71
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这是我们体验世界仅有的途径吗?学校仍在教导学生说人有5种感觉,但这种说法与科学不符。感觉有多种在某种程度上,答案取决我们如何对感觉系统分类。例如,我们可以按刺激物的特性把我们的感觉分为3类,而不是5类———化学的(如味觉和嗅觉)、机械的  相似文献   

2.
人体小秘密     
正对于人体,我们至今仍有不知晓的秘密,即便是对于日常见到的一些现象,我们仍然知道得太少。我们都知道,当我们感觉太热、心情焦虑或十分尴尬之时,就会出汗,但汗水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汗水还能承载和传达情感信息。汗水传达情感信息早在1934年,英国皇家医学协会一位名叫麦克斯威尼的医生就感叹道,大多数人都知道身体出汗是为了降温,但没有人去关注汗水中的化学成分对我们的情绪和情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麦克斯威尼认识到,人体出汗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  相似文献   

3.
百度能知道我们在关注什么,淘宝能洞察我们喜欢什么,这是喜还是忧?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2013年10月28日,三名新疆籍恐怖分子驾吉普车冲撞天安门,恐怖分子当场全部烧死,可是警方仅用了10多个小时就全部抓住了5名同伙。警方如何快速锁定嫌疑犯,这是国家秘密,  相似文献   

4.
走进花房会愉悦参观者的嗅觉,盲人阅读盲文读物全凭指尖的触觉,其他还有视觉、听觉、味觉等,在学校读书时老师教给我们人类所具备的这5种官能.可是,当今社会已发展到信息时代,我们每天获取的感受已经远远不止这些,比如孩子们在游乐场里那些开心的感受都能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来形容吗?显然,除了这5种官能,人类还有更多感觉.  相似文献   

5.
味觉、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这是我们体验世界仅有的途径吗?学校仍在教导学生说人有5种感觉,但这种说法与科学不符.  相似文献   

6.
法门寺的古塔倒了……也许这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它让生活在千年后的我们有缘洞悉埋藏在古塔下的千年秘密  相似文献   

7.
密码危机     
《科学之友》2015,(3):7-11
<正>网络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我们有了在线银行、电子邮箱、微博、微信,还有各种云服务。可是随着账户不断增加,它们的安全性却越来越差,因为一串密码早已无法保护我们的个人信息。知道吗?你有一个可以彻底毁掉你的秘密,一个保守得不太好的秘密。一串简单的数字可能会透露你的一切,如果你比较粗心,这串数字只有6位,而如果你比较谨慎,这串数字可能是16位。自从信息时代拉开帷幕,我们就想当然地认为精心设计的密码可以保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的古代神话书籍《山海经》中,有一位神仙刑天能够“以乳为目,以脐为口”,也就是说刑天能够用乳头当眼睛看世界。现在,也有人能够用舌头当眼睛看世界。这不是科幻小说,也不是神话传说,而是事实。我们都知道。舌头可以帮助我们品尝美味,舌头可以帮助我们发出正确的声音。但是,我们似乎很少会想到过舌头也可以帮助我们观看世界。  相似文献   

9.
克隆的骡子     
石磊 《世界科学》2006,(8):26-27
当全世界在关注着是否能进行人类胚胎的克隆时,克隆的骡子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世界科学2006.8也许你已经知道了有关骡子克隆的情况,它不再是什么秘密了,也不是需要全体国民深思的话题。或许,它应该成为全体国民关注的话题。日前有这样一则报道:全世界第一头克隆骡子“爱达荷  相似文献   

10.
汪鎮藩 《科学通报》1956,1(12):74-74
大家知道,从辯証唯物論的观点看来,物質的定义是:“物質是标示客观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們在他們的感觉中所获得的,它不依賴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着,他被我們的感觉所复写、攝影、映写”(昆列宁著“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論”)。但是,在自然科学的許多部門中,特别是在物理学中,常常用“物質”这一名称表示有静止質量的物体,例如“物質三态的变化”,“物質的比热”等等。于是,当提到場的时候,就不得不將场称为一种“特殊物質”(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  相似文献   

11.
桑德拉的书架上摆满了昂贵的艺术书籍,CD 架上塞满了最新推出的西方热门歌曲碟片,衣橱里则放着一架崭新的数码照相机,顶层的抽屉里放满了来自"维多利亚秘密"的内衣。塞族青年桑德拉没有收入来源。她房间里的东西除了一台电脑之外,其余的都是从美国的因特网上盗用的信用卡号码而订购的."邮局的每个人都知道我是怎样得到这些物品的。这已不是什么秘密了。我根本不惧怕会被抓住."桑德拉说.受过教育的贝尔格莱德青年们说,他们淹没在从因特网上偷来的物品之中。这些物品大多是  相似文献   

12.
秘密     
几个世纪以来,这个秘密就零星地在古老的传说、文学经典和哲人的口中出现过.过去知道这个秘密的,竟然都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柏拉图、伽利略、贝多芬、爱迪生、卡耐基、爱因斯坦,以及许多非凡的发明家、卓越的科学家、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13.
最近,科学家斯图尔德在其著作《生命的其他秘密》中指出了生命是什么?它不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DNA.例如血红蛋白蛋白质分子,它的蛋白质分子的形状受许多遗传密码控制.此种形状的显现遵循深奥的物理学法则,而这些法则是通过数学式子表达出来的.人们讲的所谓DNA是  相似文献   

14.
老诚 《科学之友》2007,(5):24-25
深夜,你的家门砰然打开,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恐惧;飞机失事了,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也是恐惧!即使是雨夜独自在家,恐惧也会像幽灵一样如影随形.人在咿呀学语的孩童时代就知道害怕,到我们即将告别这个世界时,恐惧仍然与我们同在--对死亡的恐惧.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有恐惧感?  相似文献   

15.
上小学的时候 ,我们就知道所有的自然数可以分为素数 (质数 )和合数两类 ,当然还特别规定了“1既不是素数 ,也不是合数”。100以内的素数 ,从小到大依次是 :2、3、5、7、11、13、17、19、……、83、89、97。不用说了 ,你一定会背下来。那么素数的个数是不是有限多的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 ,我们先来看看另一个问题 :怎样判断一个已知自然数是不是素数。比如 ,143是不是素数 ?你一定会按照下面这个步骤去判断 :先用最小的素数2去除143,不能整除 ;再用3去试试 ,还是不行 ;再依次用5、7试试 ,还是不行 ;11呢 ?行 !143=11×13 ,所以143不是素数…  相似文献   

16.
一个稍稍受过现代科学知识熏陶的人都知道,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裹,它可谓是地球的保护伞.地球大气主要由78%的氮气和21%的氧气构成,此外就是一些氩、二氧化碳及水蒸气这样的微量气体,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主角不是我们赖以呼吸的氧气或其他熟悉的气体而是二氧化碳,它虽然在大气中的含量微乎其微,但对于人类的生存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今天,当深空探测器已经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时,对于脚下的地球内部我们却依然鞭长莫及.人类正努力用各种方法探索地球内部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谁能没有特别爱吃的食物呢?特别是许多人看到心爱的热狗、牛肠和烧烤大餐就变得欲罢不能.但是你知道素食防治疾病的秘密吗? 最近,大力倡导素食主义的芝加哥素食与健康研究基金会负责人、《肉食者与素食者》的作者——医学博士麦克·丹尼尔表示,爱吃某一种食物的渴求,从表面看是一种生理行为,但它同样还能暴露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与生活疾病.丹尼尔对食物渴求、生活疾病与素食健康进行了近10年的研究,涉及35 000人.他的调查研究结论将一一告诉你,“素防治疾病”的秘密.  相似文献   

19.
你知道吗?在这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家们正在公开或秘密地研制属于人类自己的飞碟——人造飞碟。  相似文献   

20.
说起海绵,人们第一印象通常是一块软软的、能吸很多水的东西,用手一捏,水又会"吐"出来。这是最常见的工业海绵之一,常用于洗刷和化妆用具中。在浩瀚的化学世界中,当然不止一种能吸水的"海绵"了。大家一定知道婴儿用的纸尿片,以及花瓶里色彩斑斓的水晶泥都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海绵,但为什么它们都具有吸水保水的能力呢?而且它们与普通海绵的外观和吸水性能也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另类"海绵"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